建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初探

2019-10-20 11:36金可怡吴征
广告大观 2019年12期
关键词:建盏福建文化

金可怡 吴征

摘要:本文介绍了福建建盏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价值,分析了建盏烧制的工艺特色,并针对建盏文化的保护困境,介绍了南平市建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四点建议,以期对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盏;茶;文化;福建

一、引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华人是最早喝茶的民族,这样的中华习俗五千年盛行不衰。在封建社会中,像饮茶这样的跨越地域与阶层,上至佳茗细品,下至咕咕牛饮的习俗,使茶的地位与柴米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平起平坐。在儒家文人墨客的大道呷啖中,饮茶逐渐演变为闲情雅致的文化。而茶器,更在饮茶文化中独树一帜,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二、建盏的历史与价值

1、建盏的起源

唐代的斗茶之风率先出现在以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今建瓯市)。这里盛产深受贵族阶层欢迎的极品白茶“建茶”,于是朝廷在这里建立了完善的贡茶制度,有一套完整的评定茶叶品位高下的形式规矩。由于这样的倡导机制,斗茶之风由此发生,“建盏”文化也顺势而生。

建盏是指在建州辖区的水吉后井、池中村一带瓷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因瓷器产于建州,于是被后人称为“建盏”。建窑起源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宋代,衰败于元代。建窑开始创烧时,烧制的多为黑釉施制的茶碗,且专研茶碗领域,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这种黑色茶器名声大噪,逐渐成为了“建盏”的代名词。在点茶、斗茶风靡的宋代,建盏是茶器中的极品。从帝王高官到贩夫走卒都对建盏钟爱有加,有财力的大户人家会选正窑口的建盏,有更好的饮茶体验;而一般人家则会选偏窑口的,同样追寻一时的饮茶风潮,建盏成为了宋代的国民茶具。

2、建盏的发展

就茶器而言,建盏仅是宋时代黑釉瓷工艺的巅峰和代表。从宋代到现代,建盏一直是以黑釉闻名,釉色干黑,又富有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福建建窑最成熟时期的所施的杂色釉,虽然外观不如寻常建盏那样黑釉出现,但是那些与原建盏油滴,乌金,兔毫等同样配方的釉料,经过了不同温度的窑变,会产生独一无二的花色,但本质上都属于黑稠范畴。

3、建盏的价值

建盏在宋代,频繁出现在文人墨客的文卷字画之中,曾一度被誉为皇室御用茶器,深受一代君王宋徽宗的喜爱。宋徽宗曾写下“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的文章,详细描述了建盏的功能,列出了选盏标准,以及盏的大小、深浅等影响品茶的细节。除此之外,宋徽宗还把建盏作为御前隆重赐茶的茶盏,这是对建盏的高度认可。

其后,随着文化交流,日本派遣僧侣到浙江天目山径山寺修行学道。日本僧侣深受中国的影响,回国时从中国带走了一批建盏,后来日本人称这批建盏为天目碗。就这样,建盏传到东洋,成为日本贵族口中的无上神品。在现代,日本依旧奉为建盏为国宝,收藏多盏传世珍品于日本博物馆。日本称建盏为“天目”或是天目茶碗,但天目一词所指瓷器不止建盏一种,建盏却绝对是其中最珍贵的一种。如今,建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声大噪,被视为珍宝,甚至在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传世的宋代建盏。在福建省建阳区也经常性举行建窑建盏文化博览会,弘扬建盏文化。中国是建盏的起源地,古建窑遗址更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

三、建盏的工艺特色

福建建盏的质地,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瓷土和釉料。而建盏选取的釉料、瓷土成分特殊,以至于其它的窑口如果想要模仿,都很難烧制出与建盏相媲美的黑釉瓷器。例如釉:一者从建盏的颜色上看,当然隶属黑釉;二者从釉色表现上看,隶属结晶釉的一种;三者从烧成温度上看,隶属高温釉。此外,谈及胎土和釉料,建盏这方面的材料选取原则又不同于其他茶器,不论是胎土还是釉料,都要求其含铁量极高,这与建盏的烧制工艺也有关系。这种用料产生的结果便是,建盏的胎体常呈灰黑色(称之为铁胎),质地坚实粗粝。建盏的窑变过程,不同的温度下每只盏的化学变化都不同,表现形式变化万千,因此完全找不出同样斑纹的建盏。但是在建盏的斑纹上比较独特的是,通常在黑色底釉上,随着高温会浮现出自然窑变形成的铁系结晶斑,其中以兔毫盏为代表。

建盏因为工艺上的特殊之处,使得茶器一般施釉较厚且随性不施满釉,甚至有时候会意外出现釉珠,手艺人也会适当留一些露胎和少许干口。建盏这么多类型,其中建盏以兔毫盏的束口盏造型最为特殊,也最受世人追捧,兔毫盏的黑釉表面图案仿佛一根根兔毛映衬在黑釉之上,分布着雨丝般条纹状的析晶斑纹。其次,油滴建盏也深受茶器爱好者的追捧,油滴建盏的釉面花纹像福建建阳当地一种鹧鸪鸟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也类似水面上漂浮的油花,因此而得名。再来,与上述两者齐名的便是曜变建盏,“曜变”即为光彩夺目的窑变,正是曜变建盏的典型特征,圆环状的斑点,在阳关的照射下会呈现蓝、黄、紫等不同色彩,并随观赏角度而变。据《君台观左右账记》史书记载,曜变斑建盏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是非常珍贵的。其形成更是一个变幻莫测的过程,既需要恰到好处的还原气氛,又需要窑内极高的高温,缺一不可;就算两者都有,曜变斑建盏能否形成还要看天意,正因工艺与天时如此难得,高品质建盏尤为可贵,堪称天物。

四、建盏的文保现状

当前建盏文化遗产的保护现况不容乐观。早在2001年,因为国家对非遗的重视,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池中村的建窑,就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近年来收藏热带动的“仿古”热潮,整体古玩市场对古建盏需求增长井喷,尤其还有国外收藏家慕名前来建阳淘宝。物以稀为贵,导致当地村民利欲熏心,在原址建窑,并到后井村尚未开发的建盏陶片区进行非法开采,导致严重破坏建窑遗址,文物原真性大量灭失。再者,建盏的特色常基于老手艺人的个人创作,而当代手艺人创新能力不足,创意设计型人才短缺,造成了建盏文化的发展止步,很难与世界接轨,也很难使大众重新认识到建盏的时代价值。

建盏在面临过去的辉煌与未来的道路上如何前行,已经成为建盏文化能否有效传承的重要抉择。为此,南平市从四个方面积极展开了行动。①传承技艺,保护遗址。通过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传承体系,逐步形成有序的阶梯式传承态势,同时加强了对遗址的抢修及维护。②培养人才,建设队伍。自2016年起,先后在建阳区电商园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传承基地”、“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南平艺术学校陶瓷艺术教学点”等,为建盏工艺人才培养建设平台。③资金扶持,培育“龙头”。通过设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扶持建盏产业发展,打造了集销售、展览、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建盏文化一条街等。④打造品牌,突出特色。常态化组织开展非遗技艺展示、“建窑建盏制作技艺” 等展示活动,树立地域品牌,提高村民产权保护意识;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扩大对外宣传。2015年,“建阳建盏”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向国家质监总局申请“建阳建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

五、总结

建盏文化是福建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保护机制,解决好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文化遗产传承的持续机制。在福建建盏的保护过程中,缺不了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需要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还必需发扬和继承先进的建盏制作工艺,注重建盏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特征,实现过去技艺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弘扬传统习俗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文保效益。

参考文献:

[1] 余明泉.建盏及其质料研究[J].海峡科学,2019(12):10-12

[2] 曾智泉,陈晓飞.建窑黑盏与宋代斗茶文化[J].文博,2008(6):78-82

[3] 邱芙蓉.建盏烧制技艺研究[J].名家名作,2018(01):82-83.

[4] 黄美金.浅谈建盏的传承与发展[J].神州,2018(27):14.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建盏福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那个梦
建盏谣
福建艺术战“疫”
品牌建设于建盏产业的发展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谁远谁近?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