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跨界融合

2019-10-21 07:17刘欣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发展

刘欣

2019年6月10日,联合国以全球直播的方式,发布《数字相互依存的时代—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报告》。这份被誉为全球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报告表明:当今世界,从通信、互联网到数字经济生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商业乃至产业基础设施,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中国,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对国家信息化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指引。此后,中共十九大作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部署,中国全面迈进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大放异彩,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经济 无处不在

根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围绕发展数字经济,中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涉及“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创新发展战略等多个方面,构建了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措施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了上下各个方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如今,站在城市的街头,从穿梭于街巷的快递小哥到无处不在的二维码,人们亲身体验到了数字浪潮带来的冲击与变化。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34.8%。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刚刚过去的京东“6·18”电商节,京东电商平台在“6·18”活动期间,累计下单金额2015亿元人民币,覆盖全球消费者达7.5亿。此外,苏宁易购、天猫超市等电商平台也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这其中,數字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

“6·18”前夕,位于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的广达电脑重庆工厂内,一条“定制”生产线忙碌不已。“6·18”期间,京东平台上所销售的16.6英寸雷神911游戏电脑本,就出自这条生产线。

据广达电脑重庆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6·18”前夕,公司通过京东反馈的大数据发现,16.6英寸的游戏本是许多游戏者的需求,但这在市场上还是空白。针对这一需求,广达电脑创新设计了全新一代的雷神911产品,一上市便销售火爆。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种‘反向定制的模式,有效带动了工厂产品升级。”

同样为“6·18”新增生产线的,还有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赶在“6·18”前首发火锅牙膏引起关注,加急增开了3条生产线,趁势赶工研制“火锅伴侣”牙膏新品,并在“6·18”期间在天猫首发,销量可观。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2019“重庆6·18电商日”期间,重庆实现网络零售额64.06亿元,同比增长27.19%,超过2018年重庆“双11”网络零售额总额。

重庆电商销售的亮眼成绩只是中国电商交易规模快速发展的缩影。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显示,2018年中国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1.63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超9万亿元。海量数据背后,是线上线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真切脉动。

推动全社会的数字转型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一项项贴近民生的数字应用,让广大人民群众体会到“数字+”如何赋能民生,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也让数字变得可感可触可亲。

不久前在福州举行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集中展示了中国数字领域建设的创新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63家单位在本届展会发布了新产品、新技术,更有63项自主可控核心技术首次亮相。

新大陆科技集团带来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箱备受关注。这个农产品检测箱,可以直接在田间地头检测几百种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每份被检的产品信息都会实时上传到“食安中国云”的云端,供消费者随时查看。

工作人员将一份冲洗蔬果的液体倒进装有试剂的杯子,放进箱子,10秒之内,机器就打印出一份检测报告。“这份试剂是新大陆和中科院自主研发的技术,普通农户都可以操作。”工作人员介绍,在检测报告上,附有生成的主体溯源码,“这套食品智能溯源体系,可从源头上治理餐桌污染。”

手术过程中无法实时操作计算机,更难以调阅患者档案、查看检查结果,这个困扰医生多年的问题如今有了解决方案。在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展馆,一台融合了语音、视觉、脑机、眼动等各种交互手段的医疗多模态智能交互系统,让医生在手术中也能便捷使用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此外,展会上的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网上法院、远程诊断、无人巡检等更多“意想不到”的应用场景一一呈现,从不同侧面勾画出数字时代的新面貌。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倍增器,可以推动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说,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推动制造业、消费等领域发生“数字蝶变”。

当前,中国正在掀起一场数字政务服务革命,“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成为各地探索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共同目标,更是互联网时代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有效途径。

在北京西城区,全国首个基层政府大数据中心将各个“政务网”上分散的数据合零为整。大数据让西城区的服务、管理有“据”可依,效率大幅提升,公共服务窗口节省三成人力,深受群众好评。

在江苏省,12345被搬到了网上,成为一个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全面覆盖和行政服务统一联动。通过分析平台产生的海量民意数据,有关部门及时调整政策、推动科学决策,从“闭门写文件”到广泛吸取民意,大数据让行政决策更为科学精准。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重大突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信息便民惠民服务水平。”

以合作促发展

数字时代,万物互联互通,深化交流、加强合作是人心所向,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时代大势。

“全球性的数字化浪潮正在全球形成新一次技术革命。”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数字技术的研究创新,将不断催生大数据、云服务、金融科技等新产业,中国数字经济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3年排名世界第一。该研究预计,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在15%左右的水平。

中国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称,数字经济对中国GDP的贡献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长期来看,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占GDP比重35%;到203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过50%,全面步入数字经济时代。

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贺信中表达了中国寻求全球科技合作的意愿:“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愿同各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在发展数字经济上,中国一直展现出开放与合作姿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就是其中的代表。

2017年,中国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一带一路”要建成创新之路,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文称,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启动以来,为亚洲新兴经济体带来了新的技术机遇。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中国科学院为“一带一路”下的多个项目搜集基于太空的遥感数据,其进展不仅限于太空。2017年底,中国公司与巴基斯坦合作,开始建设连接巴基斯坦、肯尼亚和吉布提的“巴基斯坦-东非快速光缆”。在“数字丝绸之路”的另一面,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的使用越来越多,这使得电子商务和传统支付从业者之间有了更密切的合作。这条“数字丝绸之路”为欠发达经济体带来大得多的经济机遇。

“数字丝绸之路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始通过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在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先进制造、国际贸易、金融、医疗、教育等更多领域加深大数据应用合作,共享数字化经济成果。”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表示。

“在科技领域,尤其是大数据发展方面,没有开放是不行的,现在已然是一个开放的生态。”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认为,在信息时代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开放中加强联合创新、协同创新,在深化国际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汇聚全球力量,共谋合作交流。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数字经济發展,也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数字时代的共享机遇。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答数字
区域发展篇
数字看G20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