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的研究

2019-10-21 05:42汪仁杰王哲
西部论丛 2019年25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高校教育研究

汪仁杰 王哲

摘 要:实践育人工作是为我国培养多型人才的重要单元,通过研究中国高校实践育人,为在校大学生进一步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正是将活动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的体现。以活动为载体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的融入活动之中,使受教育受到更全面、更直观的感染和教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究的开展和推进,不仅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以丰富,而且还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得到创新,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得到系统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育人机制;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目标定位欠准确,功能存在偏失。其次,活动设计笼统,专业契合度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活动设计总体而言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再者,实践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然后,活动内容不丰富,参与范围不开阔。高校组织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通常是社会调查、实地参观游览及最基本的服务活动,这些活动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的空泛、单一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最后,领域拓展不够,缺乏时代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滞后于全球化发展的步伐,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领域还局限在国内视野下,在国际领域的拓展有待提高。全球化的发展和激烈竞争迫切需要全球化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有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而且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唯有如此,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散发自信、绽放光彩。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摒弃封闭狭隘的思维方式,要打开国际视野,具有向国际领域拓展的气魄,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推向全球发展的高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指导思想存在误区

现阶段,学校、家庭及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认识均存在误区,指导思想上的错误。

从学校方面看,高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趋向十分突出,智育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德育的效果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磨砺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学校更愿意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智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处于“可有可无,可添可减”的尴尬境地。同时,在“重课堂,轻实践”的思想影响下,高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太重视实践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降低了实践育人的质量。

从家庭方面看,家长对学生过分宠爱、呵护,尽可能帮助孩子筛选信息、屏蔽一切有可能对孩子成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然而,家长往往将社会实践看作是一种有风险的活动,害怕孩子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打击或是挫折,担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为避免一切不利情况,家长对于持孩子参与实践活动往往表现出不支持或是模糊的态度。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降低,即便是参与实践活动也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从社会方面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蔓延,社会更注重高校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强调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这种价值观念也使高校教育呈现出市场化趋向。企业、社区等单位往往着眼于自身利益,推卸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理应承担的责任,这必然会影响高校思想教育实践育人水平的提升。

(二)活动支持力度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政府、社会、学校等对实践活动全方位的支持,纵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现实状况,对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显然是不够的,这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水平和效果。

第一,活动经费支持力度不够。活动经费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最基本的要素和前提条件,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实践活动便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处境。当前,高校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正确认知,并未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专项经费,用于教育实践活动的经费明显少于教学经费;政府尚未明确对实践育人的支持力度,财政投入有限;社会多渠道资金投入也不能保障实践活动经费的充足。毋庸置疑,活动经费欠缺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缩水,表现为活动的内容减少、活动的形式简单化、活动参与面狭窄甚至是活动停滞等现象,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深入发展。高校只有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资源的支持,才能与时俱进。

第二,实践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对整个社会乃至国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必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为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但是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政府政策支持存在欠缺,政府并未从政策上对社会各单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中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这就导致在实践育人中企业、社区等社会单位推卸责任,仅仅向大学生提供关乎自身利益的实践机会或是有利可图的资金支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深入发展的障碍。另外,学校各部门与学院相关部门之间管理失调、配合不力也不利于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缺乏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要取得预定的效果就必须要配备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及时纠正,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正确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然而,高校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缺乏高水平的指导教师。

一方面,參与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人数有限,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严重不足,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比例低于1:200,辅导员所要管理的学生超出合理范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日常教学任务也相当繁重,大部分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以致出现高校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现象。

另一方面,参与实践指导的教师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仅有的教师资源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就无法对实践活动进行整体有效的规划和安排,无法保证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及实践过程的有序进展;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就会导致实践活动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目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中一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一部分是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教师,而兼具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及较高技术水平、实践能力及组织能力的综合素养较高的教师相对较少,这就必然会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此外,由于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往往是无偿参与指导,因此其投入的精力也必定是有限的,指导教师只能着眼于参与实践活动的全体学生,强化实践活动的整体效果,缺乏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实践指导,这些都在客观上导致实践育人的成效大打折扣。

(四)缺乏有效的实践育人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顺利进行需要健全的、有效的实践育人机制,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等育人机制的缺乏是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化、内容空泛、参与面有限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第一,评价激励机制欠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成效需要有效的评价机制进行总结和评估,评价激励机制有助于在总结评价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当前的评价机制还存在很多缺点,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对实践育人的过程性评价,对实践效果的评估往往是采用总结报告、实践心得等形式开展,而忽略了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具有片面性,难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明晰性。另一方面,评价标准缺乏激励性,难以调动师生参与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与实践活动指导相脱离,实践育人工作即便是取得显著的成果也不会纳入到评价范围内,高校尚未将教师的实践指导成绩与工资、职称、评优等挂钩,导致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受挫。大部分高校未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表现计入学分,也不与评奖评优挂钩,仅仅以实践活动报告或是登记表等形式作为评估的标准,显然,这并不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被动参与、参与走过场的现象。高校有必要确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参与度。

第二,制度保障制度缺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需要建立相应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和强有力的保障。比如“德国就颁布了《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技工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也相继出台具体条例和实施办法,明确了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开展实习实践的责任与义务” 。 然而,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尚未出台,导致企业、社区等社会单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支持、不重视,甚至不愿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实践育人的整体水平。

此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组织领导机制尚不健全、安全机制缺乏也是导致实践育人中问题出现的客观因素。

(五)实践基地建设不力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依托环境,规范、稳定、多样的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保障,有助于实践育人工作的长期而稳定开展。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严重影响着高校实践育人的进展。

就高校内部而言,学校内部对教学的重視显然高于对实践的重视程度,致使“高校无论在校园建设规划还是在校园设施的使用安排中,更多考虑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需要,而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场地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始终处于‘边缘化考虑的境地”,在实践基地缺乏的情况下,即便学校有意组织实践活动,也无法顺利地开展。另外,学校仅有的少数实践活动基地,也难免存在着地点位置、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实践活动基地使用率偏低,成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客观障碍因素。总之,学校内部实践基地建设尚不完整,存在极大的发展和改进的空间。

就高校外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缺乏多样性,对校外社会实践资源的拓展及利用严重不足,学生可以通过参观游览博物馆和革命基地、社会调查等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但往往缺乏专业实践和锻炼的平台和机会。由于高校与校外的企业、社区、部队等单位的联系不够,社会没有主动承担对高校社会实践的责任,甚至将责任完全推脱给学校。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支持力度显然是不够的,导致许多优质社会实践资源的闲置浪费。而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也相对单一,难以满足高校实践育人多样化的需求,这些因素都成为实现实践育人目标的障碍因素。这就要求高校在完善和改进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必须积极拓展具有一定规模且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基地,努力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拓宽实践育人的场所和空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提供有力支持。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对策

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一定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调动每个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并完善长效的实践育人工作。这就要求我们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有效性。首先,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行为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科学的理论也可以使我们做起事来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状态。其次,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机制而言,存在太多的问题,缺乏切实有效的实践育人体制和机制,我们高校必须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实践育人机制,使学校和教师能在科学的实践育人机制下为学生实践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的习得提供准确有效的知道。有效的实践育人机制应秉持着以人为本,实践为基础的思想,以当前的社会时代背景为出发点,不断学习新思想,创新实践育人的方式方法,拓宽实践育人的途径,丰富实践与人的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资源优化分配、高效整合,使高等教育回归本位,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再者,加大支持力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良好效益的取得是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践不仅需要高校自身完善体制和机制,还需要国家政策、制度的扶持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然后,创新方法、拓宽领域。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过程中,不能因循守旧或思维僵化,应该与时俱进,学会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灌输,但是我们应该把传统的方法作为基础,并进行创新,与其他各种方法相结合。最后,加强学生自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活动的主体之一是学生,而且可以说学生是实践育人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基本上是学校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基本上是在学校的领导下被动进行的。学生作为实践育人活动的主体、对象,必须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实践育人中来。学生的自我教育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取得良好效益的必要条件。

高校实践育人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课题,是当代文明育人的又一倡导性学科。教育部不仅要各地高校给在校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业平台,同时还要让他们有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不仅让学生们具有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还要具有适应社会实践的能力;不仅让他们具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针对上述课题和育人的终极目标,应运而生的就是高校社会实践育人的研究。本文围绕这一工作的运行,通过建立有效机制、还要建立固定的实践基地、建立考评机制进行分析、应对和解决方案拟在本文中给出答案。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实践育人的来源、其意义、国内外实践育人现状水平以及高校在此领域的一些概念进行了解释和述评;同时也对实践育人的研究课题、研究思路、实践基地的建立、实践育人的考评模式及其所收到的效果做出了综述;最后通过设计高校实践育人问卷来佐证本文论据成立,说明了构建当前高校实践育人的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所以,本文围绕着高校内部实践育人的构建这个中心点,将社会与地方高校互动配合而展开。只有高校领导重视,建立一种常设的、完善的社会实践育人,才能使“实践育人”不成为空话、套话,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才能迎合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贯彻教育部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才能更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7月25日在张家界所给我们的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要想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收获,就要建立起一个全社会共同协力的高校实践育人。

注 释

[1] 《关于进一步加強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134页。

[3]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168页

[4] 王萍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究》,硕士论文2014年.

[5] 李艳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探讨》,《新西部》2014第26期.

[6]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7] 赵侠.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优势的制约与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9-10.

[8]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4.

[9] 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Z2):11-14.

[10]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43.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1994-2013)》.

[12]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研究》王萍萍 重庆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高校教育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