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9-10-21 07:03聂华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5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改革创新人工智能

聂华

摘 要:在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 传统会计行业的很多工作岗位都开始被财务智能机器人所替代, 而会计行业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培养出符合会计行业市场需求的人才,高职会计教学就需要以改革及创新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优化学习体系,满足社会教育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会计;改革创新

一、人工智能时代下会计工作的主要变革

(一)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将逐步被计算机取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位的业务系统将无缝对接到财务系统中,计算机技术将自动接管数据产生、传递、匹配、校验的全流程,以及票据采集、审核、录入、核算、申报等程序,使得财务会计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另外,从原始数据到财务报表的全过程都将得到计算机的高度介入,财务数据的分析将更加智能化和科学化,财务报表将自动生成,大量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将被计算机取代。

(二)会计工作向无纸化发展

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云计算技术逐步应用,实现了财务系统的云端化;另外,随着税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电子化报销凭证的进一步推广,电子化办公将逐步取代纸质办公,低碳、节约、高效的理念将进一步向财务工作渗透。

二、人工智能时代下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1.在教学思路上,传统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着:“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而依次展开。它基于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原理进行,更关注于会计本身的账务处理,即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正确地记录,并最终一步步生成报表。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生成及其技术处理可以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并且它比人类完成得更加准确、高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操纵和数据篡改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使得传统会计失去其功能和意义。在人工智能这种新的时代背景形势下,会计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育教学重心需要发生变化,从过去关注经济业务记录、强调会计技术处理转变为关注业务本身及其带来的企业资金运动。换句话说,会计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企业发生了什么样的经济业务,这些经济业务会引发什么样的资金运动,以及资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运动等。

2.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传统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记账原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专业业务学习和实务操作打下理论基础。因此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在内容讲授上以全面论述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核算方法和实务操作技能,系统阐述借贷记账法的应用、登记及编制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为主进行。虽然可以顺利应对考试,但是倘若实务中出现变化或需要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时他们就会变得束手无策。然而,当人们可以通过设定程序让人工智能更好地完成这种会计技术处理时,学校培养出的会计学专业学生将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3.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相对狭窄,就业层次相对较低,就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三、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与创新

(一)要更新教育理念

第一,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需求作为教学服务基本出发点;第二,高职教育的典型特征就是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知识的传授,做到学以致用,要采用产教结合的方式,形成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加强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将知识传授与能力素养提升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第四,新形势下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就业中就很可能会被更新替代,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更新课程设置

1.建立适应智能时代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齐头并进、协同发展,课程体系体现高职会计知识多样性、致用性的特征,将会计专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与课程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将实践操作纳入各门课程的讲授体系之中。另外,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密切注意经济发展的最新动向,注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知识体系融入课程体系之中。一方面,财务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能够代替会计人员完成基础性的工作, 因此针对这类工作所开设的课程应及时删除,如珠算、点钞等等,以提高教学效率,避免课时的浪费,而如对账、记账等课程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虽然仍存在学习的必要,但需要进行适当的删减。另一方面,新时期会计人才对于财务风险管理、融资投资决策、资金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十分重视, 因此高职院校还需增加统计学等相关课程的课时,或是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以适应会计行业人才市场需求。

2.更新高职专业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建设上,要以实际岗位需求为基本导向,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应注重各学科知识与会计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特别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知识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学科跨度,注重各学科知识在会计专业领域上的交叉和融合。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需要给学生的实践操作学习提供实训基地,其可以与会计事务所或者企业合作,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根据其综合能力的体现让其开展实习,接触真实的账目,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真实会计工作情况进行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企业经营情况及环境,让其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了解会计行业的发展走向。

(三)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首先,改进现有实验、实训和实践操作的教学体系,将传统手工操作实训、计算机财务系统操作、综合性实训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提升为中心,系统设计实验操作体系。

其次,建立产教结合的实验教学机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将岗位技能需求与实验课程安排无缝对接。一方面聘请实务界人士走进课堂,担任实验实训课程任课教师;另一方面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接触会计岗位的真实操作。

再次,形成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学生的求职意向,在基础理论、技能知识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聘请实务界专业技能能手参与订单班学生的专业技能指导,在校期间完成岗前技能培训。

(四)加强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技术向各行各业加速渗透的时代,高职会计教育要顺应时代需求,加强会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在现有教学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便利条件,在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工作上实现无纸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结语;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环境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学生除了对基本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外,还要懂应用、会分析,继而能评价,最后才能进行创新。这是时代所赋予的要求。因此,高职学校应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应增添高端管理知识内容,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艳.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

[2] 张英 王巍 胡宁.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J].智库时代 ,2018,5(02):249-251.

[3]許菡,马瑞真,周凌.互联网 + 背景下高职大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8(07) : 65-66

[4]邹玲莉.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7(7).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改革创新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数读人工智能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下一幕,人工智能!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