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筛选防治姜瘟病的药剂与方法

2019-10-21 09:19王永存王向东付丽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筛选药剂

王永存 王向东 付丽军

摘要  通過分析姜瘟病发生时间与当时气候因素(温度、降雨量)的相关性,确定姜瘟病防控关键时期。选取市场上常用于防治姜瘟病的几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最佳药剂。经多年的试验示范,筛选出了对姜瘟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20%噻菌铜悬浮液、46%氢氧化铜分散剂。并提炼出一套较完整的姜瘟病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显著。

关键词筛选;姜瘟病;药剂

中图分类号:S43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3-005-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3.003

生姜是姜科姜属草本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1]。在我国北方,河北省是生产生姜的大省之一,唐山市种植生姜的面积和产量占河北省生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0%,河北省常年生姜总产量约30万t。生姜是药食同源植物,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近几年其栽培面积逐年递增。由于生姜种植技术性相对要求较高,种植区域较为集中,河北省种植生姜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唐山市丰润和秦皇岛抚宁2个区。种植区域过于集中,造成了生姜重茬种植严重,姜瘟病发生较为普遍。

姜瘟病属于细菌性病害[2],其病原物为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通过种姜、肥水、土壤等途径传播侵染植株。田间一旦发生姜瘟病,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减产幅度达20%~80%,且栽培田3~5年不能栽培生姜,造成姜农用地成本增加。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抗病品种和杀菌药剂,生产上急需一套有效防治姜瘟病的方法。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姜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生姜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经多年的试验示范,筛选出了对姜瘟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并提炼出一套较完整的姜瘟病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显著。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生姜品种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冀姜5号。供试生物药剂有枯草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供试化学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华北制药)、姜瘟净水剂(潍坊奥丰有限公司)、20%噻菌铜悬浮液(南京柏蓝科技有限公司)、加瑞农(江门植保)、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杜邦公司)、45%代森铵水剂(南京源生化工)。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时间及地点分别于2014、2015、2016年把冀姜5号种植在生姜集中产区丰润区新军屯镇。

1.2.2姜瘟病防控关键时期的确定为了确定姜瘟病防控关键时期,调查了丰润区新军屯镇2014—2016年生姜生长期内不同月份姜瘟病的新增发病率[3],同时记录了同一时期的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雨量等农业气象条件[4],分析姜瘟病发生时间与当时气候因素(温度、降雨量)的相关性。

1.2.3防控姜瘟病生物制剂的筛选为达到姜瘟病绿色防控的效果[5],选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姜瘟病防控。以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生姜品种冀姜5号为试材,采用荧光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6]及其组合在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进行姜瘟病防控试验。

1.2.4防控姜瘟病化学药剂的筛选选取市场上常用于姜瘟病防治的6种化学药剂[7],研究不同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8],筛选防治的最佳药剂。试验设6个处理:72%农用硫酸链霉素3 000倍液、姜瘟净水剂5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液600倍液、加瑞农(春雷·王铜)500倍液、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分别在生姜浸种及出苗、三杈期、小培土几个时期施用,以清水作对照,在姜瘟病发病初期调查田间发病情况[9]。

1.2.5综合防治方法示范在丰润区新军屯镇的梁庄子、北塔、河浃溜、大坡庄、鲁各庄、山王寨等生姜种植区进行姜瘟病防治方法示范,对照为常规管理,于生姜大培土期调查姜瘟病发生情况[10]。在示范田和对照田分别随机抽取3个点,每个点667 m2,逐株进行病害调查,统计姜瘟病发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姜瘟病分级标准为:0级,植株健康无病;1级,母株局部发病,子孙株健康无病;2级,子孙姜株有病斑,但无枯死;3级,姜丛局部枯死(30%~50%);4级,姜丛基本枯死或完全枯死,姜肉变色腐烂60%以下;5级,姜丛完全枯死,姜肉腐烂60%以上。姜瘟病发病盛期,将罹病姜丛清除,清除部分一律按照清除面积计算株数,每株病级均按照5级计算。于10月收获后计算产量。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5)×100(1)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防治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2)

2结果与分析

2.1姜瘟病防控关键时期的确定

从图1可以看出,冀东地区姜瘟病从6月份开始发生,6—8月呈上升趋势,到9月份发病率下降。姜瘟病发病率与温度、降雨量有显著关系,日均最高温度达到24℃姜瘟病开始发病,发病最适温度在26~32℃,温度降至16℃以下时,姜瘟病发病逐渐趋于缓和[11]。降雨量直接影响姜瘟病的发病早晚和轻重,降雨越早、越大则姜瘟病发生得越严重,据田间观察发现,降雨量大且雨后天晴得快,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时姜瘟病蔓延迅速。

2.2不同生物菌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由图2可知,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2种菌剂对姜瘟病的防效均达到显著水平[12],二者联合使用姜瘟病防治率达90%以上,并显著推迟了姜瘟病的发病时间。

2.3不同化学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各化学药剂处理中,以20%噻菌铜悬浮液600倍液和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500倍液防治姜瘟病的效果较好[13],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90.8%和88.7%,加瑞农(春雷·王铜)500倍液的防效也较好,姜瘟净水剂500倍液和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防治姜瘟病的效果较差,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下。

2.4示范结果

由表2可知,采用姜瘟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田病情指数平均为2.5,对照田病情指数平均为14.8,防治效果达到83.1%,示范田平均产量82 252.5 kg/hm2,较对照田增产17.7%。

3小结

针对姜瘟病的发生规律,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下,以无污染、低残留、高防效为目标,结合冀东地区的生产实际,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切断种、土、水、肥四大主要病菌传播源,有效控制或减轻了姜瘟病的发生,有效降低了姜瘟病在生姜生产上的危害,保障了外观品质及商品竞争力,对生姜安全生产和姜瘟病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4],为促进冀东生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向东,王永存,马艳芝,等.不同生姜品种抗氧化活性的比较[J].中国果菜,2018(5):14-18.

[2] 王永存,王向东,刘桂芳,等.姜瘟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J].河北农业科学,2017(6):6.

[3] 王芬. 生姜姜瘟病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0(8):108-109.

[4] 李丹,李黎.气象因子对姜瘟病发生的影响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12):294.

[5] 李永胜. 生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2):123,127.

[6] 郑春寒,杨庆峰,肖艳,等.两种生物菌剂对安丘大姜姜瘟病的防效[J]. 北方园艺,2015(15):118-120.

[7] 李路军,李世国,李娜,等. 姜瘟病致病菌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9(7): 95-99.

[8] 卢英. 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农业,2015(6):31-32.

[9] 陈方景. 生姜姜瘟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蔬菜,2015(7):80-81.

[10] 洪方明. 论生姜姜瘟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34.

[11] 何宗能. 姜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56-160.

[12] 單文丽. 寒地生姜姜瘟病绿色防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6):177.

[13] 匡成兵,唐祖君,邹才巨. 四川生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J].长江蔬菜,2016(1):57-58.

[14] 薛汉刚,贾纪明,王志宏,等.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 西北园艺(综合),2018(5):27-28.

责任编辑:郑丹丹

猜你喜欢
筛选药剂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无题
不同化学药剂与喷药时期对春蚕豆赤斑病大田预防的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农药筛选试验报告
水稻中后期病害药剂筛选试验初探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