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别之后还有什么情怀?

2019-10-21 07:34黎文晋阮氏享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黄鹤楼孟浩然唐诗

黎文晋 阮氏享

摘要:李白(701-162),字太白,号称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历史中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越南,诗仙李白自久便为人熟知,诗人以及他的作品被编入了不同阶段的教材中,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和硕博士研究。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截选入了高中一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并且得到学生的强烈反响。我们的文章加上了一些关于诗的意境思想的评论,从作者送别故人(孟浩然)回广陵城的内心的视角来看。

关键词:李白;孟浩然;黄鹤楼;中华;唐诗

一、问题的提出

在很多年前我就已经读过这首诗,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每一次重新读都让我感到焦虑和折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之上很多船只来来往往,但诗人的目光只追随也只能看到友人孤单零落的船帆直到它消失在天际。

那是李白为孟浩然所留的一幅美丽、高洁又深远的画面。完全是这样的也一定是这样的?但在文字背后究竟隐藏、寄托了什么?

在船帆消失在天际,突然模糊和无限的空间融合在一起,留下的人好像表现忧虑、折磨...因为我只相信,诗仙李白不会只如此简单地想要表达这样的画面,后人以看诗句就能看到的难道不就违反了唐律的“意在言外的规定吗?

二、研究内容

李白字太白,籍贯甘肃,自幼在四川长大,痴迷读书,斗剑,文武全才。他是一个心怀梦想、身怀抱负,一直努力运用一切办法希望能够用自己所学只能经世致用救世。同时,由于世道的颠倒混乱,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释放。因此,李白诗歌有时尽情地舒展抱负,有时又有壮志未酬的思考。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切并不如我们所想像地那么简单。孟浩然是一个唐代著名的诗人,虽然两人相差12岁但是有很多相同之处:遇到过无数挫折,生活坎坷,性情豪放,天性自由喜好独居,游山玩水。当李白到访黄鹤楼之时孟浩然被朝廷派去了扬州城,结束了好友相随、饮酒作乐的日子。但是诗中并没有提到分别的场面,更没有送别之泪,只有送别之人深远、忧愁又美丽至极的意境: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美丽的友情体现在李白对朋友的称呼“故人“二字,“故人”在越语中叫做“老朋友”。但是在越语中,老友只单纯的作为朋友称呼的一个名词。而故人则必须是知音才能如此称呼。而故人从西方向东方走去。

为什么是西辞呢?其实这不单纯代表着方向?西方,暗指佛祖圣地,脱俗还俗之地,是高尚之人想要原理尘世喧嚣的灵魂境地。“烟花“两个字既是“烟之花”又指扬州城是繁华之城。据我所见,这正是李白对诗寄予送别之情的关键之处。李白在脱俗之地送别故人到扬州城这个入世之地。李白是一个隐士、道学作家。

从才学满腹落到人生失意,诗人曾經满怀中代士人经邦济世的理想,从不得志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站在世俗之上让自己保持清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是诗人心中猛烈的转变。但是使得诗仙困苦、折磨的也是控制诗人人格、品质变得无比高贵:隐形埋名的生活仍旧只是掩盖对经世致世的渴望罢了。努力忘记或者暂忘甚至彻底忘却只是让水瓶里的水填满的小小的一颗水滴而已。孟浩然的到访和回来正是这种心情和立即使它成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四诗之一的亮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小的船帆已经远去,只剩下远处的影子却连那影子也变得模糊不清。长江滚滚流去衬得故人的那艘船的帆影如此渺小和孤独。

很多人认为李白在诗中寄托了对孟浩然此去扬州充满陷进和挑战的担忧。扬州对将到之人确实充满了腥风血雨。

在留下来的人的情感中,离去的人在滚滚长江和对生命的威胁面前变得孤独和渺小,李白或者孟浩然坦率和敞亮的内心(以及其他中代士人)确实不易在这充满阴谋手段的时间中存在?那就是送别之人对离去的人到达目的地时的担忧…...是否平安?

但是我们刚刚在上文中提到的:一个满怀抱负和渴望,曾经踌躇满志希望用尽毕生所学经世致世像李白这样的人则不管实在扬州还是繁华之城才正是一些才能满腹的人最应到之处。

饯别之情亦或是故人友情都是及其美好并且值得珍惜的,但送别的背后所寄予的正是对于重回世俗之中的渴望,以及诗仙对救国的渴望。黄鹤楼只是无数梦想和无数怀抱的“暂歇之处”和“暂留之地”。因为无论如何黄鹤楼也不会长存永久,诗人也终究会消失在山川云彩之间。

多少世纪已经过去,时间可能抹去所有人类认为伟大的事物那么诗人的渴望和走投无路的痛苦也将会长存。

因为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越过了空间、地点、种族的障碍,诗人对于壮志未酬的悲剧将会引起多少仁人志士、大将丈夫的共鸣。

三、结论

写到这里,突然间我想起了翘传(越南诗豪阮攸的断肠新声):

万里红尘滚征安,瞭望万里桑外。

回乡五更影长,离别一人渐远。

这样的比较是不对称的,因为上面的是关于友情,而这里关于爱情,但奇妙的是诗仙李白和大诗豪阮攸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永别之景和留下的人的渴望。翠翘即便希望但是也要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预期。同时在别离之后,翠翘果真再也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自己的梦想如此简单。不管怎样,李白和翠翘自己都活得本真高尚,最少也将这种意义寄予到了送别之中?究竟是否如此呢?

参考文献:

[1]阮氏碧海.《唐诗评奖》.越南教育出版社,河内,2005.

[2]潘重论(总主编).《高中二年级语文》上册.越南教育出版社,河内,2012.

[3]潘重论(总主编).《高中二年级语文练习本》.越南教育出版社,河内,2012.

[4]黎阮留.《唐诗选译》,第一集,顺化出版社,顺化,1997.

[5]Hinton,David,The Selected Poems of Li Po(Anvil Press Poetry,1998).ISBN 978-0-85646-291-7,1998.

[6]Obata,Shigeyoshi,The Works of Li Po,the Chinese Poet.(New York:Dutton).Reprinted:New York:Paragon,1965.Free E-Book.

[7]Seth,V.(translator).Three Chinese Poets:Translations of Poems by Wang Wei,Li Bai,and Du Fu.(London:Faber&Faber).ISBN 0-571-16653-9,1992.

作者简介:黎文晋L? V?N T?N(*),越南社科翰林院  副教授  博士。

阮氏享,越南社科翰林院  博士。

猜你喜欢
黄鹤楼孟浩然唐诗
春晓
舟中晓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难忘黄鹤楼
春晓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