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真有“C位”?

2019-10-21 10:25
科教新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品座位公平

新闻背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出《抢C位》的小品引发了热议,小品由几位家长使出浑身解数为孩子占“C位”(网络流行语,核心位置的意思)展开:卖掉大别墅换了一个50平方米的学区房、老公辞职在家辅导孩子功课;而教室则被分为“学霸区”“休闲娱乐区”“养老区”。据了解,大多数家长心中的黄金“C位”就是“中间、靠前”。

(2月7日 搜狐新闻)

@浏阳市浏阳河中学周芳元 抛开智力、视力、听力等客观因素,一个真正爱学习、用心学习的学生,无论坐在教室里哪一个地方都能学好;相反,一个不爱学习、无心学习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再好的位置也无法安心学好。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座位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核心要素,教室里也并不存在所谓的“C位”。只有座位之外的不公平、戴着有色眼镜的老师,才会对学生的未来造成影响,才会让家长误以为教室里有“C位”。

@北京读者乔英杰 “C位”就是教室里“中间、靠前”的座位,许多家长认为这个位置更容易引起老师的关注。但所谓的教室“C位”不过是家长内心不切实际的臆想。坐在中间、靠前位置的学生,老师上课时就会给予更多关注?就会比别的孩子多被提问?笔者不敢苟同,先不说绝大多数老师的心中都会有公平对待学生的职业修养,现如今,大部分学校都会采取每月甚至每周一次調换座位的方法,确保排座的公平。只要学校打开门来办学,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教室里每个位置都是“C位”。

@福建读者童其君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座位非常重视,虽然客观上来说,孩子坐在哪里都一样:现在班级比以前人数少,座位最多不过七八排,给了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充足空间;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遍运用,比手写板书的清晰度更高……抢“C位”不过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家长对孩子座位的纠结更多源自家长内心的焦虑,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委屈,怕孩子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父母不以平常心来看态孩子的学业,教室里的“C位”才会一直存在。

猜你喜欢
小品座位公平
《临宋人小品》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巴士上的座位
必须公平
换座位
下棋
世相小品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