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豆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2019-10-21 06:38桑玉红
种子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桑玉红

摘   要:大豆作为常见作物之一,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在社会不断发展情况下,人们对作物需求日益提升,如何提升大豆产量与质量成为了当前农业需要解决的重要事项之一。基于此,主要以大豆相关种植技术以及日照管理两大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为提高大豆作物产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豆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大豆分布在我国许多地区,其中以吉林的产量最多。吉林处在特殊的经纬地理位置上,加之每年拥有足够的光照时间与降水量,故此吉林成了大豆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地方。通过借鉴吉林省大豆种植技术,结合当地的特点,延伸研究大豆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

1   大豆种植技术

1.1   大豆种子处理

大豆的选种工作尤为重要,关乎到大豆植株日后能否茁壮生长,故要选用优良种子,能够为大豆的高产、高质奠定基础。在大豆种子的选择上,首先要选择正规商家,其次要选择颗粒比较饱满,并且适合当地种植环境的品种,这样选出来的种子才是最优的。选好种子以后,需要对其进行灭菌处理,可以通过晾晒或者室内紫外线照射方式,降低大豆种子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晾晒时,尽量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同时要避免在正午晾晒,因为正午的太阳光照强度很大,容易灼伤大豆種子。晾晒完成后,对大豆种子进行拌种以及包衣处理。拌种一般选用浓度50%的多菌灵进行拌种,而包衣的作用则是降低大豆种子患病虫害的概率。此外,在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时,需要将药量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以保证种子在包衣处理后其表面仍然是光滑的[1]。

1.2   耕地处理

相关研究表明,大豆的耕地不宜采取重茬,因为重茬对于大豆本身并不友好,经过重茬处理后的大豆作物比没用重茬处理的大豆作物更容易出现病虫害。故在大豆的耕地处理上,一般会通过轮转耕种的方式,以起到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播种前,需要对耕地进行平整、深挖等处理才能进行灌溉。此外,播种前的初始灌溉量并不需太多,只需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1.3   播种

在大豆播种时,需要控制好种植密度以及种植位置,使每株大豆作物都能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

2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

2.1   苗期管理

当大豆苗开始萌芽时,要根据其具体的生长情况,及时对其进行补苗或间苗处理。补苗可以采用大豆种子或大豆芽苗操作,而间苗处理则需要注意中耕除草操作。在大豆苗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共需要进行不少于3次的中耕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耕种深度需要根据大豆苗根部的生长情况而决定,同时注意适当施肥与灌水[2]。

2.2   开花结荚期的管理

此阶段需要预防大豆豆荚脱落。

2.2.1   预防大豆作物出现倒伏现象

大豆作物进入开花期前后,需要通过中耕来达到疏松泥土、提高土豆作物抗倒伏能力的效果。

2.2.2   预防大豆作物出现徒长现象

相关研究证明,徒长会使大豆内部养分被大量消耗,抑制大豆正常生长。针对此种现象,可以采用浓度15%的多效唑溶液进行喷洒,可以起到抑制大豆作物徒长的作用。此外,摘心等措施亦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2.2.3   预防大豆作物出现早衰现象

大豆作物在开花期前后对养分的需求比较大,若此时土壤的营养供应不上大豆的正常生长需求的话,大豆作物就会出现早衰现象。针对此问题,可以采用5kg/667m2尿素施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豆作物早衰。

2.2.4   预防大豆作物出现干旱现象

相关研究表明,大豆在开花期前后,其代谢速度相对较快,对水量的需求量也比较大。若此时灌溉水量不足以达到大豆开花期需要的话,就会导致其出现干旱现象,导致大豆大面积落花。

2.2.5   预防大豆作物出现病虫害

大豆在开花期前后,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相对较弱,此时需要注意控制农药浓度与分量,如果浓度或分量过大,都会对大豆的正常生长带来一定副作用。

2.3   大豆成熟期的管理

处于谷粒成熟期阶段的大豆作物,需要大量营养物质补充,才能保证最终大豆的产量与质量。此时需要及时灌溉,同时避免出现秕粒。当大豆成熟后,应及时收割并将其颗粒含水量控制在13%范围内,才可装箱

入库。

2.4   出草后的除草处理

一般情况下,当大豆苗开始萌发时,需要通过喷洒除草剂以达到除草效果。除草过程分为早期与后期。早期除草必须要确保在大豆2片复叶期之前进行,并且要控制普施特的用量,若用量过多,会对大豆本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在后期除草方面,则可以采用克劳灵与虎威这2种除草剂一起搭配使用,可以起到除草效果[3]。

2.5   大豆作物的施肥管理

2.5.1   基肥管理

以农家肥为基肥,再与氮肥、钾肥等经过堆肥30d处理后,在施肥前再加入少量草木灰搅拌后,即可直接施加至田间。相对而言,种肥却很少用到,它一般由磷酸钙、硝酸钾及磷酸钾这3种化学物质按照(10~15)∶3.5∶5的比例进行调配而成,并施加距离大豆种子约7cm处。

2.5.2   追肥管理

追肥并不是必须的,需要根据大豆苗的实际生长情况来决定。若大豆苗种植之前没有施加过基肥或者种肥,说明土地肥力相对比较薄弱,故此在大豆的初花期可以追加一定量的氮肥,施加4~5kg/667m2尿素即可。若土壤缺乏磷元素,只需要施加磷肥即可。

2.5.3   补锌或补钾

除磷肥外,在大豆苗的苗期及初花期,需要根据实际生长情况施加一定量的锌肥或钾肥,促使大豆苗及其土壤的化学物质处于最适合大豆生长需要状态。一般会在初花期施加浓度约为0.2%的硫酸锌进行补充,开花期前则施加浓度约为0.1%的甲酸。

3   结语

总之,大豆作为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故此只有采用科学的种植措施,才能实现大豆高质高产,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为我国农作物种植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 李乐.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1):131-132.

[ 2 ] 李佳馨.改善大豆种植效益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探讨[J].农技服务,2017,34(15):44.

[ 3 ] 徐秀杰.探究北方大豆种植技术[J].生物技术世界,2014(2):30.

(收稿日期:2019-11-23)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抢种暮春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浅析如何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