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落叶松毛虫防治方法

2019-10-21 06:38姜兆博
种子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防治方法森林

姜兆博

摘   要:落叶松毛虫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森林害虫之一,近年来在牡丹江地区大量暴发。针对落叶松毛虫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实际学习与防治工作总结的经验,系统论述了行之有效的落叶松毛虫防治方法,希望对落叶松毛虫病害的防治工作起到相互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森林;落叶松毛虫;防治方法

落葉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林业树种之一,该树种属寒温树种,因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林业资源。落叶松毛虫是一种危害落叶松较严重的食叶害虫,对落叶松的为害性极大。当该虫大面积暴发时,不但对树木的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而且会导致落叶松林的大片死亡,使落叶松林在远处看焦黄一片似火烧般,有“落叶松老虎”的俗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近年来,在牡丹江地北山及延脉地区大量暴发,通过查询落叶松毛虫的相关论文资料,结合虫害区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对比和研究,现已初步掌握该虫在牡丹江地区的生活习性,并在防治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1]。

1   落叶松毛虫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

1.1   分类

该虫为鳞翅目,枯叶蛾科昆虫。发育为完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成虫。

1.2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1)卵。椭圆形,颜色初始为淡绿色,后期变为粉黄色。长2.0~2.5mm、宽1.8mm左右。卵一般产在松针或小枝上,个别也有产在林下地被物的枝叶上的,呈块状,数量少则几十粒,多则数百粒。孵化时,幼虫咬破卵壳留下多为不整齐的孵化孔。卵期10.5d左右,每年8月为卵孵化的高峰期[2]。

(2)幼虫。1龄幼虫灰褐色附带黄斑,生有银白色或金黄色长毛;2~3龄幼虫对称状分布亚背线,在第2、3、9节有明显的毛片束。中后胸分布2根毒毛,对人体有害。末龄幼虫长为55~90mm。幼虫蜕皮7次结茧化蛹。1龄幼虫群集生活,当受侵扰时,通过吐丝下垂到地面而逃跑。当长到2龄以后开始分开取食、活动;3龄幼虫在取食时,引起树冠残留处树脂外流,呈黄褐色。幼虫随着虫龄的增长食量随之增大,尤以5龄后显著,其中末期2龄最为明显,占70%以上,越冬后的幼虫取适量相对是越冬前的10倍,危害极大,因此越冬前是幼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据统计,幼虫期每只幼虫可平均吃掉400余根针叶。

(3)蛹。纺锤形,颜色为黑色或暗褐,长有30~45mm的纤维状细毛,细毛黄褐色。蛹的外部有灰褐色茧包被。当蛹进入羽化期,茧壳逐渐裂开,供成虫飞出。

(4)成虫。雌蛾相对较大,触角栉齿状,体长28~45mm,翅展50~76mm;雄蛾体较小,触角羽毛状,体长25~35mm,体灰褐色,有花斑分布。体色和花斑变化较大,颜色有灰白、黄棕等色,内、中、外3条横线均为深褐色,外横形如锯齿,中室大白斑显著,后翅为淡淡的赤褐色。成虫羽化多发生在清晨,刚刚羽化的成虫虫体湿润,待约30min晾干体表,调节姿态即可飞行。成虫遇到危险后,有假死伪装特性[3]。

1.3   生活史

落叶松毛虫在牡丹江地区2年1代,幼虫7龄,以2~4龄幼虫在林下越冬,每年春天4月上旬当松针开始萌芽后,越冬幼虫重新上树为害松林。饥饿一冬的幼虫大量取食,取食量在5—6月份达到顶峰;随后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枝干和树枝等处,进行结茧化蛹;同时,6月末就有少数蛹羽化,7月进入羽化高峰期,刚羽化的成虫稍作休息,随即交尾产卵。同月伴有幼虫孵化,8月进入孵化高峰期。初孵幼虫群聚生活,2龄各自分开独立取食,秋天9月下旬左右,幼虫下树寻找越冬场所。

2   落叶松毛虫防治措施

2.1   生物防治

近些年,生物防治得到了快速发展,天敌对落叶松毛虫种群动态的影响显著,是控制落叶松毛虫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对人畜安全、保护环境、作用时间长,是今后应重点推行的防治方向之一。落叶松毛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天敌有所不同,要充分保护及利用落叶松毛虫在各时期的天敌,进行因地因时制宜。

2.1.1   以虫治虫

大力繁衍和保护捕食性和寄生性的天敌昆虫,根据落叶松毛虫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防治。①卵期天敌主要以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最佳,目前比较成熟。除此之外,松毛虫楔缘金小蜂、卵跳小蜂、黑卵蜂,以及一些平腹类小蜂都有一定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②幼虫期可利用一些茧蜂类,如松毛虫内茧蜂、枯叶蛾绒茧蜂等,还有姬蜂类,如松毛虫埃姬蜂、镶颚姬蜂等都可加以利用。③幼虫至蛹期的天敌寄生蝇和寄生蜂较多,如松毛虫狭颊寄生蝇、棕尾别麻蝇等蝇类,及全北群瘤姬蜂、黏虫棘须姬蜂等蜂类,都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④捕食性昆虫有蚂蚁、红足真蝽、胡蜂、蟑螂和疆星步甲等;除此之外,还有鞍形花蟹蛛、花冈园蛛、大腹园蛛等蛛形纲动物[4]。

2.1.2   招引益鸟

人工设置巢箱招引益鸟,鸟以虫类为食,将鸟类吸引到感染落叶松毛虫的松林,通过鸟类的捕食降低落叶松毛虫数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功能。捕食此虫的鸟类有灰喜鹊、大杜鹃、大山雀、黑枕黄鹏、红尾白劳、灰掠鸟等。

2.1.3   以菌治虫

生物界的一些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它们虽然因自身的特性,所具有的杀虫机理有所不同,但是在人类防治害虫的长期摸索中,正在逐渐开发其潜力。如苏芸金杆菌、白僵菌、CPV质型多角体病毒、NPV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具体方法以苏云金杆菌为例,该菌防治对3~4龄幼虫防控效果相对较好,同时对温度也有所要求,该菌在温度20~32℃才能发挥很好的防效,放菌量600万~1 200万/hm2国际单位(IU),注意多雨天气慎用。

2.2   物理防治

2.2.1   胶带绑缠法

采用胶带绑缠法,减少幼虫上树量。由于落叶松毛虫的幼虫在林下越冬,次年春天幼虫上树为害前先“打轮枝”,以便于用缠胶带阻隔上树幼虫,在树干1.5m处缠绕20cm以上的塑料胶带,阻隔越冬幼虫上树为害。这样可将落叶松毛虫幼虫粘覆到胶带上或使其聚集在塑料膠带的下方不能上树,最终致使越冬幼虫无食物可吃而死亡。

2.2.2   使用杀虫灯诱杀成虫

由于落叶松毛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在成虫羽化盛期夜间悬挂杀虫灯,如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高压汞灯等诱杀松毛虫成虫,不但可以将落叶毛虫成虫诱杀减少其数量,同时由于成虫数量的减少进而使得该地区总产卵量降低,进而减少下一代落叶松毛虫数量。该方法防治落叶松毛虫时,要避免阴雨、多风天气;灯高2m左右、灯距200m即可。

2.2.3   搂树盘法

搂树盘法简单、实用,适于工作量不大的人工防治中。在秋天幼虫下树越冬前,清理树下枯枝落叶、杂草等,减少幼虫越冬场所。

2.2.4   人工捕杀

利用人工摘除卵块、幼虫和蛹可有效控制落叶松毛虫次年成灾的发生,即在落叶松毛虫大发生时,采用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落叶松毛虫下代虫口基数。松毛虫幼虫及蛹期的虫茧表面有毒毛,采摘捕杀时要注意防护[5]。

2.2.5   草把诱集

利用冬季幼虫下树越冬的习性,提前布置草把诱集越冬幼虫,然后集中处理。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可在落叶松毛虫大面积发生时,作为一种应急的必要措施。因不同来源、成分、杀虫方式等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2.3.1   传统有机磷类

将敌敌畏、马拉硫磷、柴油等比配制,防治落叶松毛虫幼虫;也可单独采用敌敌畏或辛硫磷等进行防治。考虑到经济和环境因素,建议采用2500倍液的辛硫磷防治效果较好,1000倍液的敌百虫防治效果也很好。

2.3.2   用拟除虫菊醋类

春季越冬幼虫上树前,在距地面1m处的树干上,用毒笔划线、毒饵涂环或毒绳缠系,利用除虫菊酯成分阻止或毒死上树幼虫。如主剂为拟除虫菊醋的绿色微雷,兼有触杀和胃毒双重功效,可在树干进行喷环。从经济和防治效果综合因素考虑,以配制200倍液进行防治

为宜[6]。

2.3.3   生物制剂

1.8%的阿维菌素防治松毛虫幼虫时,可选择0.5%倍液地面喷雾或飞机超低量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5%

以上。

2.3.4   烟剂防治

近年来,防治各类害虫的烟剂日新月异,如用苦参、烟参碱喷烟;烟参碱与柴油以1∶20混配,或苦参和有机氯混配、氯氰菊酯和敌敌畏混配等加工而成的烟剂产品,都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效果。

2.4   化学生态防治

2.4.1   松毛虫性外激素的应用

落叶松毛虫在交配期,雌蛾在引诱雄蛾的过程中,雌蛾分泌的性外激素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雌蛾性外激素的提取和应用,是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又一新途径。以雌蛾的性外激素为诱饵制成水盆型诱捕器,能有效诱杀雄蛾的同时,造成雄蛾比例大量下降,从而进一步使得处于交配期的雌雄比例失调,起到控制下一代产卵基数的作用。并且还可以将该方法与灯光诱杀结合使用,显著提高灯光诱杀雄蛾的能力。也可直接购买该虫的性信息素诱芯,将诱芯装进附有粘胶的船型诱捕器上,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诱距、悬挂高度等,对其雄蛾进行诱捕[7]。

2.4.2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利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将0.001倍水芹烯、罗勒烯的液体石蜡溶液注入无菌脱脂棉做成诱芯,放入装有粘胶的船型诱捕器,其具体情况与性外激素的应用相似,对其成虫进行诱捕。

2.5   营林技术措施

落叶松毛虫发生与危害受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制约。因此,加强营林技术措施,从而创造不利于落叶松毛虫大量繁衍的森林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森林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从根本上控制落叶松毛虫控的发生蔓延及为害尤为重要[8]。

首先,通过封山育林,保护和改善林分组成,形成植被多样性及植蜜源植物丰富性的稳定森林生态系统。

其次,营林过程中可推行针阔叶树种混交技术,创造适合天敌昆虫繁衍及鸟类栖息的复杂生态链。实践证明针阔混交林对减轻落叶松毛虫危害效果明显。如可选用落叶松与壳斗科植物混交,既可以采用以株单位的株间混交,也可采用以纵向或区域斑块为单位的带状或块状混交;对一些危害严重的残林或疏林,选择适合当地的速生阔叶树种进行补植。

最后,加强落叶松林的抚育管理。及时清除受害较重、失去防治意义的衰弱木、枯死木。通过合理抚育间伐,有选择地人工伐去一些过密林块中次要树种或个别林木,从而保护灌木及其他地被植物,形成抑制落叶松毛虫暴发成灾又具有丰富森林资源的森林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 1 ] 邹莉,张国权,黄建伟.东北地区落叶松毛虫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9):2584-2587.

[ 2 ] 周微.刍议落叶松毛虫的危害与防治[J].农家参谋,2018(17):122.

[ 3 ] 门晓光,王静,范开志.呼和浩特市落叶松毛虫防治方法[J].内蒙古林业,2014(11):16-17.

[ 4 ] 吐尔尼沙·吐尔逊.落叶松毛虫对松树林的危害及防治方法[J].农业灾害研究,2015,5(8):15,20.

[ 5 ] 王凤玲.落叶松毛虫的特征及防治方法[J].现代化农业,2012(5):5-6.

[ 6 ] 韩冰,卢洪斌,葛迎春,王英爽.松毛虫赤眼蜂在落叶松毛虫防治中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4(2):118-119.

[ 7 ] 韩永新.落叶松毛虫综合防治措施[J].农村科技,2010(10):26.

[ 8 ] 宋晋军.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J].吉林农业,2019(16):100.

(收稿日期:2019-11-20)

猜你喜欢
防治方法森林
哈Q森林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分析果树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哈Q森林
迷失在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