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硬化性血管瘤结节性转化的CT影像特征分析

2019-10-21 09:49朱晓龙刘庆啸张晓辰耿鹤群崔书君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病理

朱晓龙 刘庆啸 张晓辰 耿鹤群 崔书君

【摘  要】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 SANT)的CT影像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及手术证实的2例的SANT患者,术前采用320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vitrea工作站,进行MPR重组。结果:2例SANT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楚的、无分叶或浅分叶的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向心强化,可见“轮辐征”、“星芒征”,假包膜形成,其中1例伴钙化。结论:SANT在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增强扫描渐进性强化,“轮辐征”、“星芒征”的出现,如伴有假包膜形成则高度提示、有助于SANT的诊断。

【关键词】SANT;MSCT;病理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83-02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  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病变。近年来有少量国内外文献报道了该病,但多为病理学研究,影像学报道多为个案[1],,故本研究收集2例确诊为SANT患者,分析其影像特征性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自 2016年5月至2018 年1月期间证实的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病2例,其中男1例,女1例, 年龄39岁~45岁,平均年龄为42岁。临床表现1例突发左腹部疼痛不适,1例无明显不适偶然发现。2例SANT均行脾切除术并获得病理结果。

1.2 扫描方法:采用Aquilion320排容积旋CT,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秒,参考值为50 m A ,重建层厚、层间距均为1.0mm,采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增强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ml碘克沙醇,采用OptiVantageTMDH高压注射器,经前臂肘正中静脉弹丸注射,注射速率为3~4ml/s,总剂量为80~100ml。在深吸气后憋住气,于开始注药后,第20秒开始扫描主动脉期,第36秒扫描肺动脉期,第120秒扫描平衡期。图像均传至Vitreal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名年资医师对CT图像进行分析评估,共同讨论并确认诊断结果。观察内容包括:病变的数目、形态、大小、边缘情况以及是否有包膜;以周围正常脾脏实质为参照,观察并测量病变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的CT值及强化特点;病变内是否有囊变、出血、钙化及坏死等[2]

2 结果

2例SANT患者中,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楚的、无分叶或浅分叶的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向心强化,可见“轮辐征”、“星芒征”,假包膜形成,其中1例伴钙化。病理大体结果显示:肿物切面灰白间暗红,呈条辐状黄白色纤维瘢痕,分割成小叶状、多彩状,边界清,无包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ctin(+),CD117(+),CD21(-),CD31(+),CD34(+),CD68(+),CD8(+),DOG-1(-),S-100(+)。

3 讨论

3.1 临床及病理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是一种少见的脾脏良性肿瘤。本病由Martel等在2004年首先提出、用于描述一组形态不同的血管性脾脏病变。SANT是一种良性的、非肿瘤性的血管性病变[3],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据文献报道,SANT的病变体积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4]。SANT中年女性多见,平均年龄为45岁,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大多数病例由体检或偶然发现,少数由于腹部不适或腹痛而就诊。

脾SANT虽然有大致清晰的边界,却无包膜病灶呈现为一种多结节的生长方式,在高倍镜下,这些结节是由裂隙状、类圆及不规则形的血管以不同的比例混杂而成的血管瘤样结节,结节间隙及周围是纤维化及硬化性的间质,并可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慢性炎细胞浸润及灶性的钙化,几乎无核异型性及坏死[5]

3.2 鉴别诊断

SANT在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增强扫描渐进性强化,“轮辐征”、“星芒征”的出现,如伴有假包膜形成则高度提示SANT,有助于SANT的诊断。SANT的鉴别诊断包括海绵状血管瘤、脾脏窦岸血管瘤、脾脏错构瘤、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脾脏结核及脾脏转移瘤等。脾脏血管瘤较常见,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向心渐进性强化、“快进慢出”为特征。病灶中心或边缘可出现钙化,强化程度高于SANT,无轮辐征。脾脏不可数多发病灶,偶见单发。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影,动脉期病灶呈相对低密度显示清晰,门静脉及平衡期呈等密度。单发时与不典型SANT较难鉴别[6]。含脂肪和钙化是特征性表现,乏脂肪及无钙化病变增强早期弥漫性不均勻强化,延迟期均匀持续性强化,高于脾实质。CT平扫表现为单发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无假包膜及辐轮征、星芒征。脾脏结核比较罕见,依CT表现可分为:粟粒型;结节型;脓肿型;纤维钙化型。其中CT结节型可单发或多发低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环形强化。多伴有脾外表现,如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脏或肾上腺结核[7]。当SANT合并其它肿瘤时,还需与单发转移瘤相鉴别[8]。转移瘤多环形强化,典型者呈牛眼征改变。

綜上所述,SANT以成年女性多见,脾脏单发多见,平扫以脾脏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多见,偶见钙化,增强扫描呈向心性、渐进性强化,典型者可见轮辐征、星芒征,如合并假包出现则高度提示SANT的诊断。且SANT的病变体积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需密切观察或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景赟杭,刘青,闫军等.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CT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5):848-851.

[2]      杜煜,时高峰,王亚宁等.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CT表现并文献复习[J].放射学实践.2017,32(2):171-174.

[3]      Murthy V, Miller B, Nikolousis EM, et al. 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leen[J].Clin Case Rep,2015,3(10):888-890.

[4]      Lim HT,Tan CH,Teo LT, et al.Multimodality imaging of splenic 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J].Singapore Med J,2015,56(6):96-99..

[5]      杨文圣,刘 坤,牟鹏飞等.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附1例)[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9):3128-3131.

[6]      曹钟,魏建国,岑红兵等. 脾窦岸血管瘤13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9 (3):495-500.

[7]      杜杰,兑丹华,赵建锋等.孤立性脾结核1例报道[J].重庆医学.2016,45(29):4174- 4175.

[8]      Xiao F, Yan HZ, Zou J, et al.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leen with 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 of pancreas: report of a case[J].Zhonghua Bing Li Xue Za Zhi.2018 47(7):553-555.

猜你喜欢
病理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病理检查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
病理报告缘何那么重要
善找茬能断案的病理检查
医疗纠纷病理尸检结果探讨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在肺部良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肝脏FNH的MRI表现特点及病理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