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

2019-10-21 07:53丁英超邵星迪
黄河之声 2019年17期
关键词:琵琶行

丁英超 邵星迪

摘 要:琵琶,享有“民乐之王”的美誉,音域广,表现力丰富。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作曲家吴厚元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紧紧抓住“琵琶女”的音乐形象,运用丰富的演奏技巧,时强、时弱、时快、时慢,用婉转的曲调诉说着“琵琶女”心中的悲叹,以及诗人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心感叹。

关键词:琵琶行;情感融合;诉

一、乐曲背景和介绍

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以下简称《诉》)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厚元先生通过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琵琶行》有感而发创作而成。作曲家将诗作与乐曲充分结合,利用琵琶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以音乐为语言细腻的将诗作的内容呈现在欣赏者眼前。全曲以描写性的音乐结构反应人的感性过程,情绪铺垫更是丝丝入扣。乐曲运用吟、揉、推、拉等技巧将“琵琶女”形象及其叙述的悲惨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运用大量戏曲的板式调动情绪,使乐曲更流畅,更具戏剧性。乐曲与诗作充分融合,乐曲的描绘充分的展现诗作的内容,乐曲句式与诗句的句式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人物的内心情感细腻丰富,欣赏者和演奏者可以通过乐曲深刻地会到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二、诗与乐的情感融合

引子部分(1-15小节)始于舒缓自由的吟诵曲调。运用二弦低音区的轮指随着四弦低沉的移指,将欣赏者引入静谧萧瑟的秋的意境中。后加上一小句渐快的起伏,句末一句模仿自然风声的划奏,秋风瑟瑟的悲凉感油然而生。第二句为第一句的重复补充再现,比第一句稍强,两句低沉安静的曲调展现了诗中描述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又侧面交代了“别时茫茫江浸月”时间的概念,秋天的傍晚,瑟瑟的秋风,平静的江水,一轮残月,诗人送别友人,伤心离别的真情实感。

引子段的后半部分,运用慢起渐快渐强的处理方法,揉、推拉弦、移指、泛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古代女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答答的样子。运用一些低音的移指和呼吸停顿展示了“琵琶声停欲语迟”,表现琵琶女犹豫不决,欲言又止似有隐衷。后又运用了一大句的泛音,像琵琶女在转轴调动琴弦,展现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演奏状态。

乐曲以抒情的慢中板(16-67小节)进入主题,曲调相对悠扬婉转。以泛音划弦开头加上几个节奏较散的擞音,像是琵琶女在诉说自己往事时声声的叹息声。相对平缓的曲调像是诗中琵琶女平静的诉说曾经年少时在长安的风光往昔。休止符的出现似欲言又止,像是琵琶女回忆曾经年少风光无限的喜悦和现在年老色衰,时光不复返的无奈,心情错综复杂,喜悲惨杂交错。正如诗句中所说“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接下来运用一段较自由的承上启下的句子,加上一句泛音表现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之后回到原速,曲调升高,情绪被逐渐推向了高潮,最后以戏曲的板式结束这一段。

迸发段(68-124小节)是乐曲的展开阶段,经过前面大段的铺垫,情绪不断上升。这一段用大量的大揉、颤揉,以及强弱的对比,表现琵琶女内心的酸楚无人诉说,只能用音乐表达情绪的寂寞,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以及年轻时貌美如花风光无限与现在年老色衰孤独漂泊的落差。经过前面大段的哭诉,心中的委屈落寞被彻底激发,抑制不住压抑在内心许久的情绪和泪水,难以控制的一瞬间迸发出来。轮指的声音要清脆明亮,左手推拉弦要掌握好韵律,像是诗句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段的迸发之后,曲调由快渐慢恢复到原速。一句主题乐句的链接,曲风转变为低沉的吟诵。运用三、四弦低沉的音色,将情绪拉回到平稳的状态,琵琶女深沉的收起拨片,整理衣裳露出端庄的容颜,将自己带回现实,整理好情绪。回到开始时婉约端庄的形象。

接着是一大段的快板(125-244小节),乐曲被推入高潮。曲调跌宕起伏,有较强的扫和快速的拉弦,连续的摭分不断向前推进,表现了琵琶女面对生命落差的愤懑,更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呐喊。经过一大段激情强烈的情感表达,旋律却突然变慢,像是琵琶女“沉吟放拨叉弦中,整顿衣裳收敛容。”

尾声部分(245-259小节),回归到较慢较自由的曲调。以大段的轮指结尾,曲调恢复平静,像是表达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叹。诗人在琵琶女身上看到了自己,和琵琶女产生了的共鸣,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悲愤和无法改变现状的沉痛。又像是曲作者深沉的感叹,对乐曲的总结,与开头相呼应,像是又回到了开头的景色描写,寂静空旷寂寥的秋叶,一轮残月挂在天空,一切的一切就像是一场梦。

[参考文献]

[1] 关睿.淺析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艺术处理[J].戏剧之家,2017,04.

[2] 王袁.《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J].语文建设,2017,07.

[3] 崔婧.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审美研究[J].艺术评鉴, 2017,06.

[4] 张蕊.透过《琵琶行》浅析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J].戏剧之家, 2017,05.

作者简介:丁英超(1962-),女,吉林省大安市人,大学学历,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琵琶教学;邵星迪(1997-),女,吉林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音乐表演(琵琶)。

猜你喜欢
琵琶行
吕楠作品
朋友
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审美研究
高中语文课《琵琶行》教学探索
从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看汉诗英译的美感重现
不可忽视的琵琶女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抓住易忽略的问题,提高文本细读能力
从《琵琶行》浅谈知音情结
吴绪经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