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及教育价值

2019-10-21 06:51张雪松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高中语文

张雪松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占有一定的比重,对高中生的人生观、性别观、价值观具有教育价值和影响。因此,对女性形象的关注是高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论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中部分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探究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意义和教育价值,以期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和教材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高中语文女性形象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 女性人物 形象分析 教育价值

一、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教材入选篇目做出了相应调整。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匮乏,且类型较为单一,加以受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对女性人物形象进行解读的同时,将其形象单一化处理,无法进行有效的、全面的延展,最终导致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失去了原有的鲜活性,而影响到学生们对其形象的理解与认知”[1]。因此,深入研究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形象、性别意识,对把握高中学生的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性别公平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高中生形成健全的社会性别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教学现状

1.国内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教学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关注语文教材中性别问题,朱晓斌、曾天山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偏见等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朱志勇认为,“在语文教科书中的确存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角色定位歪曲、形象单一、刻板、男女性别失调等现象”[3]。这对高中生尤其是女学生形成科学平等的性别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其对自身女性角色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以及中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构建。

2.國外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教学现状

西方国家对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1971年美国通过对教材研究发现,女性角色的内容不足1%,且多为温顺善良、易受环境影响的家庭女主式角色。随着教育界学者的不断努力,进入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各国在涉及性别形象的教材改革之中逐渐减少了具有明显性别歧视色彩的相关内容,但仍未完全解决其语文教材中性别刻板印象的问题。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对语言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的选择上进行了科学而合理的平衡,以期减少或避免性别歧视的内容,突出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改善语文教材中性别失衡的问题,进而提升语文教材中各种人物形象对学生的熏陶与感染作用。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则存在较为严重的缺失,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过多地停留于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失去了关联性,导致教材中的性别失衡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解读及教育价值的实现

1.亲情体验教育。当代高中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亲情意识。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形象,对学生进行潜性的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素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既可以令高中生从以往学习的母亲人物形象的信息之中联系到自身,还可以进一步将母亲的爱建筑在自己对亲情之爱的能力之上,构建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在现实中体会、感受文中所展现的温暖、无私的母爱,学会如何感恩与回报。

此外,教师还应对反面女性角色加以深入解读。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形象,她是独断专横封建家长形象的真实写照。刘兰芝在焦母的眼中是一颗“钉子”,让她“忍无可忍”而欲“速遣之”,对待自己的儿子也会大发雌威,槌床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而焦母对刘兰芝的辛苦劳作置若罔闻,甚至还“故嫌迟”,寥寥数字便将焦母的蛮横、泼辣的丑恶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恰恰将主题与人物形象进行了有机融合,使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章主题的突出相得益彰。

2.爱情的引导作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的普及和影视作品的泛滥,使高中生将对异性的朦胧好感误认为爱情,以致过早坠入“情网”不能自拔,教师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所展现的爱情教育素材来有效唤起学生对美好感情的向往与追求,从而引导学生构建高尚纯洁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对异性朦胧的好感。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一文中,崔莺莺蔑视功名、大担反抗、执着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令学生明白在封建礼教下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种种压制与精神上的无情折磨。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的同时,要使他们客观地面对自身的情感态度,在能够承担起爱情责任之际,再去享受美好的爱情中。沈从文的《边城》中,天真无邪的翠翠与外公相依为命。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当傩送用整夜的歌声来表达爱慕之情时,翠翠也同样在梦中摘取着虎尾草准备送给心中的爱人。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是高尚而平凡的,是一种原始的、含蓄的东方式的男女感情交流,表现出了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探讨翠翠与傩送之间所展现的朴素的人性美和爱情美。

3.对人格的体现。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是一位极具正义感与斗争精神的巾帼英雄。刘和珍温和善良、坚毅乐观,在追求真理的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以赤子之心和坚定信念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牺牲。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应使学生明白女性也是民族脊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关节,是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中坚力量。学生对女性人物的解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对人物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新发现,不断挖掘女性人物的丰富品质特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女性观。

同时,教师还应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美,通过挖掘女性人物形象身上所蕴含的“真、善、美”,完成对学生人格的有效塑造,“唤起学生们对更深层次的人格美的高度认识与评价,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发挥语文教材中正面女性人物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忠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教育意义简论[J].教育教学研究,2007,37:21-22.

[2]曾天山.论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04:34-35.

[3]朱志勇.我国内地和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社会角色的呈现[J].比较教育研究,1998,05:39-41.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