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的开发与实践

2019-10-21 17:39胡媛盛艳萍蔡诗靓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橡皮筋数学史内角

胡媛 盛艳萍 蔡诗靓

关于数学史对数学教学的价值,学术界已经有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从知识目标上说,数学史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从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说,数学史提供了丰富的解决问题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上说,数学史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数学变得更亲和、更令人愉悦、更激动人心。

那么,这些价值在数学课堂上究竟能否实现呢?我们初中数学通元识微工作室全体成员通力合作,在将数学史融入七年级下学期“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结合专家和听课教师的意见,得出结论,从而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

1 历史概述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Thales)最早从拼图中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并没有给出证明。之后,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得相继给出定理的证明。古希腊学者普罗克拉斯试图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这个定理:如图1,设AD和BE是垂直于AB的两条垂线。让AD和BE分别绕点A和B旋转,使得端点D和E相交于点C,即AD,BE和AB构成一个三角形。原来的两个直角∠A和∠B所减小的部分相加,恰为顶角∠C的大小。因此,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之和仍为两直角之和。

2 教学设计与实施

2.1 平行线的发现

由于在小学阶段学习时学生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于是胡媛老师问: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个定理?

学生们纷纷给出了“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动手方法。

老师提出质疑:这些方法可靠吗?看到180°,你能想到哪些知识?

当学生们回顾了“平角或邻补角的和是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等知识后,老师在电子白板上附加式地给出了法国数学家克莱罗的画像,并讲述他的故事,以此引入了教学课题。

之后老师在几何画板中画出一个?ABC,并让学生们注意观察三角形顶点C沿AC方向运动时角A、B、C的变化情况,如图2。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学生们很快得出∠A保持不变,∠C越来越小,∠B越来越大。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猜想:∠C和∠B其中一个角越来越小,而另一个角越来越大,那么它们的和是否保持不变。随后,老师请两位同学在几何画板上进行点C运动到无限远处时的情形模拟,于是大家发现AC与BC在无穷远处的位置关系是“近似”平行的,此时,?ABC的三个内角变成了一对同旁内角。

2.2 三角形内角和的说理

师:通过上面的橡皮筋方法,我们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是,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我们还需要进行严谨的说理。如果有了平行线,大家能得到这个定理的说理方法吗?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到三种方法:

方法1:如图2,过点C作CE∥AB(即将CE看作橡皮筋),则

∠ACE=∠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CE+∠BCA+∠B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BCA =180°(等量代换),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方法2:仍如图2,延长BC到点D,过点C作CE∥AB(仍将CE视为橡皮筋),则

∠ACE=∠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C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ECD+∠ECA+∠BCA =180°(平角的意义)

∴ ∠A+∠B+∠BCA =180°(等量代换),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方法3:如图3,将AD视为橡皮筋,过A作BC的平行线,即过点A作直线DE∥BC,则∠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DAB+∠EAC+∠BAC=180°(平角的意义),

∴ ∠B+∠C+∠BAC=180°(等量代换),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方法1就是克莱罗的方法,方法2就是欧几里得的方法,方法3就是毕达哥拉斯的方法。看看你们和哪位古代数学家想的一样?

3 教学反思

首先,通过克莱罗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HPM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的原则之一是趣味性,而要体现趣味性,需要融入人的元素,使所教主题人性化。

其次,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上的数学家进行着时空“对话”,数学家能做的,课堂上的他们也能做到,这就克服了他们对说理论证的“心理恐惧”,增加了学习几何论证的信心,成為学习的主人。

再次,培养学生“求真”的精神。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说理论证的过程,实际上培养了他们的理性思维,而这正体现了几何学的重要教育价值之一。

最后,让学生揣摩克莱罗的橡皮筋演示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走进另一个时代、另一个文化背景中的数学家的心灵之中。

本案例表明,HPM视角下的数学教学能够较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史的融入,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了一片广阔而迷人的天地,值得我们继续去学习、探索和应用。

猜你喜欢
橡皮筋数学史内角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史教学的理论研究
生活中的小魔术
三角形分割问题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四种运用方式
橡皮筋
数学史对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性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渗透数学思想的小学数学史实例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