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串烧”

2019-10-21 22:02蒋灵凤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热情思维问题

蒋灵凤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最佳教学方案。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趣味课堂,将问题进行整合“串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问题 热情 思维

2018年4月,有幸参加小学数学钱守旺名师工作站北京跟岗研修学习。此行听到两节数学课让我颇有感触,一节是孙蕾老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2年级下册),另一节是潘婷婷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人教版4年级下册)。两位老师都以情景导入的方式呈现问题,借助问题情景和课堂生成,在不断“提问+追问”中,用“问题串烧”的方式,燃起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将教学层层推进,启迪数学思维,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平均数》教学片段:

一、情景导入

师: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城市的美離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瞧“快乐小分队”和“环保小分队”的孩子们正在为保护环境出力呢!(课件播放孩子们正在收集矿泉水瓶和整理数据的视频)

师:每个队分别收集了多少个?接着看。

二、探究先知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每个人收集的个数?

生:用统计图。

师:好,就按你们说得做。比一比,哪个队收集的情况更换好一些?怎么比?

生:比总数。

师:可以,但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人数不一样,不公平!

生:……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比平均数。

师:怎么想到的?

生:……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你们说了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合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中的——平均数。

评析:本课,潘老师采用生动的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情景紧密结合,制成视频短片,激发学生心理上的求知欲。孩子们看视频时,潘老师问“每个队分别收集了多少个?”引导孩子们观察。视频观看结束,潘老师追问“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每个人收集的个数?”,统计已是孩子们的已有经验,于是教师出示统计图。老师提问“比一比,哪个队收集的情况更换好一些?怎么比?”,有孩子说比总数,老师并没有武断评判,而是追问“……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把问题还给孩子们思考评析,此问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一下子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孩子们细思量便意识到:每个队人数不一样,比总数不公平!老师追问孩子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这时孩子们的找寻新解决办法的情绪被调动,思维被激活,很快想到:比平均数。孩子们的关注点和思维方向被水到渠成地引向本课新知——平均数的教学。

这堂课上,“问题串”在真实的情景下产生,成为孩子们思维的起点,激起了孩子们积极反应和参与,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提问线索被成功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列夫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巧妙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和分析其他同学的发言内容,思考别的思考,是更深刻的思考,更具有成长性。一个好的“问题串”犹如一条纽带,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生生之间双向交流的桥梁,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片段:

一、切入主题,聚焦重点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那里吗?

生:水立方。

师:你们猜猜这里大约能坐多少人?

生:3000人。

生2:大约5000人。

生3:……

师:这里面的永久性座位是6000个,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0000个左右。

评析:孙老师出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图片提问:“你们猜猜这里大约能坐多少人?”设置问题的立足点是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表现欲很强的孩子都争着说出自己认为最大的数字来比过别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随即老师巧妙地抓住这种契机,给出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普及“这里面的永久性座位是6000个,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0000个左右。”孩子们惊叹的同时,对大数的学习因好奇而增添兴趣,这样引入新课就使学生兴趣高涨。

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去提出问题,并留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都沉浸在独立思考的情境中进过思考、讨论,将孩子们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老师注重聆听孩子们的回答,给予积极关注,顺应他们的思路进行讨论或做适当提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启迪思维,从而优化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真正做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热情思维问题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热情的小山羊
你有没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