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冲刺阶段刍议

2019-10-21 01:57王海涛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产业脱贫攻坚队伍建设

王海涛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成绩显著。三年脱贫攻坚战开局良好,但是要在2020年底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在多个方面久久为功、持续用力。

关键词:脱贫攻坚;产业;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少至2018年底1660万,累计减少8239万,连续六年年均减贫人口超过100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0.2%降至2018年的1.7%,降幅接近九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村由2012年的12.8万个减少至2018年的2.6万个,超过10万个贫困村已完成脱贫摘帽。尤其是2018年,作为三年脱贫攻坚战行动起步之年,在劳动力转移就业、村级公路改建、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等方面,成绩优异。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同比减少1386万,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59万人,新建改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20.8万公里,解决419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1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贫困地区专题产销对接活动现场签约超过190亿元,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同比增加994元。

总的来说,三年脱贫攻坚战开局良好,精准扶贫措施落实落地,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效果明显、脱贫进程加快。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当前脱贫攻坚依然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原因,脱贫难度依然巨大,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而对于已经脱贫摘帽的地区,在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要在2020年底,实现所有贫困村脱贫摘帽、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还需继续努力。

一、思想引导依然必要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也认为,在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虽然外因是重要因素,但是外因必须要依靠内因起作用。内因才是主导因素。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目前依然有少部分贫困户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愿意脱贫,对于帮扶队员的努力工作消极应付,“等、靠、要”的现象依然突出。这就要求我们的扶贫干部在解决物质贫困之前,首先要解决贫困群众的“思想贫困”。物质缺乏可以补,精神缺钙更难“扶”。要深入基层,用情用心,主动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引导、言语劝说、以身作则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激活积极劳动、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产业支撑依然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产业扶贫对于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何让产业能够高效的产出?是一个问题,更是一个难题。当前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不少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引进地方产业,但是项目种类差异性小,强行模仿跟风,“苹果市场好,一窝蜂种苹果;李子价格高,一股脑种李子”,“邯郸学步”的现象突出。如果项目种类完全被市场所左右,那么产品就可能出现“一损俱损”,但“一荣并非俱荣”的情形。即使在某个固定地区,每个乡镇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土壤特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引入相同项目极易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其次,项目种类的相似,必然导致初级产品的同质化现象突出,产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不利于消费者识别,缺乏地方特色,对消费者而言没有特别的吸引力,而雷同商品之间的竞争,免不了残酷的价格战,市场前景自然不容乐观,这样最终受损的依然是贫困户;对于地区性的初级农副产品一旦在当地市场上销售受阻,少数地方政府缺乏前期统筹规划,除了组织内部职工购买之外,办法不多,效果不好。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要下好产业扶贫这盘棋,需要前期全盘规划,不能“走一步想一步”,要提前谋划,做到“一子落而全盘活”。地方党政负责人在招商引资、项目选址、项目种类上要做好掌舵人。前期要充分调研论证,统一规划,统一论证,不能急于求成,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引进特色产业,选好项、立好项,走特色路,打造地方特色产业,避免项目产品同质化竞争,增强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要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导向、紧盯市场需求,改变以前“重生产,轻市场”的错误观念,利用当下丰富的媒体手段,积极拓宽产品销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打开网上往下、线上线下同步的销售模式,对于不能及时销售的初级农副产品,要积极培育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切实让百姓增加收入。

三、队伍建设依然关键

习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關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当前,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松懈,有厌倦懈怠情绪,存在急功冒进的现象。部分村级(驻村)干部队伍换届太频繁,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开展扶贫工作的开展。村支两委党建工作,老龄化现象突出,扶贫队员责任感、使命感相对缺乏,后备年轻干部力量严重匮乏。那如何解决基层组织建设这最后一公里问题?客观上讲,基层党员干部的确任务重,压力大,环境艰苦,尤其是驻村干部,吃、住、工作都在村里。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党委政府要发挥统揽全局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将压力传导到每位帮扶队员的身上,让每位帮扶队员在思想上,以人民为中心,用心感知群众冷暖,政治上不能由于扶贫条件的艰苦而怨声载道,工作中要吃透政策、落实责任,有担当;另一方面,要加强村居后备干部力量的选拔培养,充实村支两委队伍,充分发挥队伍战斗员的作用,有针对性提拔任用优秀扶贫干部,主动关心支持驻村工作队和扶贫干部的工作生活,切实做好后勤保障,解除队员的后顾之忧。

2019年既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全国大部分贫困地区,“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已基本实现,但是“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还存在不少问题。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需要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抓好措施落实,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唯睿.脱贫攻坚全力发起总攻[J].当代贵州,2018(12):18-19.

猜你喜欢
产业脱贫攻坚队伍建设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