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固义傩戏文创产品研发路径

2019-10-21 10:08戴佳瑞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

戴佳瑞

摘要:“傩”的出现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文献可考的记载出现在夏商时期的《周礼·夏官》中。傩戏脱胎其中,带有传统宗教仪式与道德教化的双重基因,由于保存完整、原生度高而被称为“戏曲活化石”。而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语言环境的失落以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民众信仰的消解,武安固义傩戏面临着“断根失源、无人传承的‘失语状态”。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大转型,提出应对傩戏文化特性进行文化的再创造,提炼、创新符合时代趋势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使得傩文化能够突破浅层的“文化表现”,真正作为一种研究理念深入到地域文化的发扬中去,让国人和世界真正了解传统地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武安傩戏;非物质文化传承;文化创意产品

“傩”一字带有原生的神秘色彩,其在初期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一种极为庄严肃穆的宗教形式所存在,承载着先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虔诚,同时兼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向往。

2006年,武安固义傩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耕文明的消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消解,作为改写了中国“江北无傩”的黄河文化重要遗存,武安固义傩戏的传承也无法摆脱式微的态势。

同时,中国的非遗保护事业正面临重大的转型,2016年1月14日,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三个理念:一是在提高中保护,二是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三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这三个理念都指向“发展中保护”。[1]而如何让傩戏在静态的“保留”、“记忆”以及“存档”的同时,还能够兼具动态的发展,作为生产性保护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为傩戏的振兴绘出了蓝图。

诚如探究任何一种传统文化的失语要究其根源,回到其传播的真实情境中去追根溯源一样,进行“傩”文创的开发也要先打开受众的认知,厘清其传统传播的阻碍,探究何种形式的再创造能够赋予“傩”新的生命力。

一、文化IP的提炼

精神信仰是傩文化的根本,现如今,伴随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傩”所承载的精神寄托大大消解,加之科学观的冲击和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绝大多数年轻人涌入主流精神文化的浪潮中。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现代人群鬼神信仰、宗教信仰一方面式微,另一方面,又对诸如“锦鲤”“转运”“水逆”等宿命式文化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故而,合理提炼傩文化中驱恶扬善、驱病消灾、现世安乐的精神文化内涵,并将其浓缩在生动的文化形象中,以文化创意产品特有的漫画卡通化、夸张再创造、局部突出等形式展现出来,在激发文创产品购买欲的同时,增加对傩戏文化的求知欲,从而使傩戏能够真正发挥其导人向善的道德教化功能,以及丰富生活的审美艺术功能。

以武安固义傩戏的代表作品《捉黄鬼》为例,其中以惩恶扬善正面形象示人的大鬼和二鬼,衣服图案和脸部化妆均为“虎”的形象,虎在传统信仰文化中有着驱邪、避疫、镇宅以及消灾的寓意;被驱逐的“黄鬼”,最初是“黄病”、“瘟疫”的象征,在后世村民的眼中,他还是忤逆不孝、无恶不作的恶棍化身,在武安傩戏《捉黄鬼》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民对黄鬼所代表的邪恶的象征——“目无法国、忤逆不孝、无恶不作、游手好闲、欺负弱小、虐待父母”[2]等低劣品质的正确认知和丢弃,体现出对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弘扬和对伦理道德的守护。因而在文创产品研发中,可以将大鬼、二鬼和黄鬼的人物形象、代表服饰以及人物面具进行卡通化的再度创作,在保证不失内涵前提下化繁为简,并将其运用到系列产品,诸如手机壳、钥匙扣、手办、车载香薰以及小香囊等物件中,附之生动易懂并有所指代的傩戏唱词,或者是结合现代流行语的戏剧段落,供消费者随身携带,以满足当下受众“求好运”“博彩头”“祛厄运”等纳吉求福的心理。

二、文化矩阵的打造

傩戏的生存危机有着其自身不可规避的原因,如不符合工業社会的发展要求,形式传统未能适应市场等,特别是其戏本唱词、民俗仪式、表演形式历经千年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而振兴固义傩戏,除了“需要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灵动结合,需要审美性与史实性的完美联动,需要创新性与守成性的浑然天成”的文创实体外,更多的是要依附于文化矩阵的打造。

譬如筹划推出固义傩戏APP应用,集合傩文化科普、文创售卖、傩戏表演直播和影像资料、交互实景体验和线下活动资讯、游戏等,一方面赋予固义傩戏以科技感,另一方面拉近用户与产品、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受众在感兴趣的同时,更能够追根溯源,感受傩戏从一个最初以娱神为旨意的仪式,演化到现如今关注于人自身命运、品德、社会属性等的文化范畴,深入傩文化,知其然并懂其意。

任何一种民俗文化都要依附于人各种方式的呈现而得以传播,在接近文化并逐渐接纳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对民俗文化、地方文化的归属感。因而,除了以文创为载体形成文化的再创造外,还需要包装文化形式本身,让受众接触到原始文化,针对市场,整合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双线推进。可结合武安这一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和旅游资源,利用傩戏和傩舞,开发庙会文化和节庆活动产品;同时,正月十五社火傩仪活动正值高潮之际,开发游客观赏体验活动,近距离走进傩戏,感受迎神祭祀、傩仪、对戏、赛戏等多种民间艺术。如图1、图2。

此外,借助互联网+思维,不单是营销,还可以搭建大数据环境下的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化创意云设计平台,充分运用云计算、云制造、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充分考虑设计方法学、设计美学、创意设计、产品加工、产品材料、产品营销等因素,将传统文化、文物、非物质 文化遗产等内容进行大数据整合,通过资源、平台、服务三个层次的合理配置,实现设计资源的共享和设计开展的协同,最终构建设计资源库、设计创意、产品制造和产品销售的云设计平台体系架构。

武安固义傩戏文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武安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性和自信性的重要途径。部分热烈激昂、质朴健壮的舞姿体态、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唱腔戏词以及惩恶扬善、祈求安乐的美好夙愿,以现代化语言的重新组织和表达来满足当下受众的认知与审美,在保留着文化厚重感的前提下进行可视化、符号化和产品化的再度创作,让消费者在体验中近距离感知千百年流传不息的傩文化,感受祖辈对伦常信仰的执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王连文.文化部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N].北京:中国文化报,(第一版) 2015.11.23.

[2]杜学德.武安傩戏[M].科学出版社,2010,12.

[3]李姣.“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创新策略[J].文物世界,2017,2.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品的策略性设计与开发
文化创意产品定价机制研究及应用
基于海昏侯墓葬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浅谈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现状及保护对策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年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简析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试析文化创意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
中日韩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