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责任的谈话”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

2019-10-21 11:14王文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5期
关键词:谈话观点道德与法治

王文星

【摘要】  《道德与法治》的前身是《思想品德》,多数人称为政治课,该课程涉及学生身心发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国情教育等等方面的内容。目前,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参与课堂的人数星星点点,参与过程草草收场,学生思维活动处于低下状态等。“有责任的谈话”可以彌补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不足,并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5-242-01

一、“有责任的谈话”的概念和内涵

2014年3月1日-6日,美国匹兹堡大学Lauren Resnick教授(国际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学习科学国际大会”上提出“有责任谈话”(Accountable Talk)的概念和意义。

Resnick说:“在课堂中的有责任的谈话中,教师应随着学生最初答案的呈现,推动学生个体的观点表达和深入思考以及学生群体的相互聆听和共同思考。有责任的谈话包括三个维度:对知识负责、对理性思考负责、对学习群体负责。”

“有责任的谈话”包括三部分:对知识负责、对理性思维负责和对学生群体负责,这三个部分在课堂中的应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二、对知识负责

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我力求讲解清晰,尤其是判断题,能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判断题时,不仅做出判断,还要给出理由。在学生自主发言的过程中,也要训练准确地表达知识点,并提出相应观点的依据。若依据不充分,就让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彼此挑战,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每一个学生的结果先暂时不评价正确与否,等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如果学生确实无法掌握这个知识,则需要从基本的概念入手,利用书本的权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当讨论中出现的内容是新知识或是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时,我要澄清对其的误解或指出错误的概念。在必要时,我还要呈现权威知识,以便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正确的概念。

三、对理性思考负责

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我应当设置恰当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有严谨的逻辑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多让学生提出他们的想法,而不是简单的说对或错;在发现想法有问题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校正,调整假设等,让学生不断的修正逻辑思维的方向和步骤。

比如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创设情景,给学生欣赏了很多美丽生命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被这种生命之美震撼。在此基础上提出五个问题:1、大自然中的生命体有哪些?2、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人类的生命价值是否高于其他生命?4、据你所知,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伤害生命的事呢?5、我的环保行动。这五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由远到近,由一般到特殊,由理论到行为,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及其内在联系,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人类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四、对学习群体负责

从对学习者群体负责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检查是否每个学生都认真倾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比如训练学生在回答时,先说:“刚刚XX同学是这么说的,我的理解是……”,这样学生都会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且能思考他人的观点是否与自己吻合或相反,吻合的可以进行拓展,不符的时候思考不同意的理由。学生一方面倾听他人的观点,另一方面贡献自己的观点,使观点在信息和汇集交流中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课堂上,有部分学生在其他人发言时,会讲小话,不专心听他人发言,这时我采用“多鼓励,多肯定,多评价,少批评”的的原则,很好解决了“倾听”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

五、有责任谈话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角色的变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讲授者为主,在”有责任的谈话“中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观察者,教师专注地、耐心地、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想法,捕捉到发言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欣赏,精准地判断是否还有不足,及时引导学生补充、校正和完善。作为组织者,课堂上教师比较像主持人的角色,为学生发言牵针引线,铺桥搭路,让学生相互挑战,相互补充,最终形成一种或者多种结论。作为引导者课堂上,多数活动是生生互动,但教师有时是参与者,给学生做好发言的示范、例子;有时是无知者,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还要学会示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有时质疑者,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时是倾听者,判断学生的观点是否合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辩论中告诉学生辩论是靠道理取胜,而不是靠人多取胜的。

(二)教师价值观的转变

”有责任的谈话“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平等的价值观。

1.师生之间的平等

苏格拉底认为,教师要放弃学术权威的地位,要与学生平等的探讨知识和真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质疑他人的观点,也要审视自己的观点和知识。教师的权威性会打击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所以平等的分享者的身份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思维的养成。课堂上讨论结束后,也不要得出“唯一性”、“确定性”的结论,容易让学生养成服从权威观点的意识,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人拥有话语权,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完整和全面,观点的形成需要大家共同建构。

2.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媒体的影响,一个班级里有不同性格的学生,有不同价值观的学生,也有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这种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和有趣。教师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让沉默的学生慢慢开口,允许存在不同的观点,经过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是非判断的标准,这是教师“教”的重要体现。

[ 参  考  文  献 ]

[1]《文汇报》:“有责任的谈话”能够塑造学生的心智,2018年3月28.

[2]《福建教育》:“有责任的谈话”:让智慧在言语中传递,简健萍,2015年6月.

猜你喜欢
谈话观点道德与法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观点参考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