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人物的身份多重性探析

2019-10-21 10:43杨梅
速读·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安娜

摘 要:托尔斯泰塑造的人物形象——安娜·卡列尼娜,具有复杂的性格和极其矛盾的心理,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本文基于福斯特的圆形人物理论,从安娜的多重文化身份角度切入,分析安娜的性格特征以及探讨身份的多重性对塑造圆形人物的影响。

关键词:安娜;圆形人物;多重身份

福斯特的圆形人物理论虽然存在含混不清之处,但也绝非毫无价值。简单来说,圆形人物是指小说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小说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其身份的多重性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文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分析其文化身份,探讨其性格的复杂性,指出身份的多重性对塑造圆形人物的影响。

一、贵族妇女

安娜生于贵族家庭,嫁给了身居政府要职的卡列宁,过着上流贵妇的生活。她优雅、美丽、大方,见过她的人都会被她的魅力折服。但她与普通的贵族妇女不同。在俄国上流社会,贵夫人有情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她们的丈夫还以此为傲。但是安娜与她们不同,她要求与阿列克谢离婚,而与自己的情人沃伦斯基结婚。这样的行为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是离经叛道的。促使她做出决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安娜再也无法忍受与比自己年龄大且虚伪、没有感情的卡列宁一起生活;第二,正如她自己说的,“我需要爱,我需要生活”。她为之付出的代价是为整个上流社会所鄙弃、排挤,无法正常出入社交场合,失去儿子与朋友。在作为贵族妇女的社会身份里,她勇敢追求个性解放与爱情自由。她作为一个个体,与上流社会乃至整个社会风气进行斗争,敢于打破传统、揭露与卡列宁婚姻的虚伪本质。从这一角度看,安娜是勇士。

二、魅力情人

沃伦斯基对安娜的爱使他抛下世俗的看法,远走他国,抛弃家庭,放弃功名,甚至自杀。但安娜不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情人,反而任性、多疑、善妒、无理取闹,有强烈的控制欲。在与沃伦斯基生活在一起后,她因为自己不能正常出入社交场合,而沃伦斯基却仍旧可以过着原来的生活,屡屡发起争吵。她将自己的郁闷发泄在沃伦斯基身上,用爱对他进行道德绑架,不允许他过独立的生活,让其与自己一起痛苦。她不仅怀疑沃伦斯基的爱和忠诚,更企图用自己的死亡来折磨、惩罚他。不可否认,安娜是一个爱情至上者,对待爱情非常忠诚、热烈。但除了是沃伦斯基的情人,她还有卡列宁妻子、谢廖沙母亲的身份,多重身份使她无法心安理得地与沃伦斯基幸福生活。因此,她折磨自己的同时也折磨沃伦斯基,最终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结局。具有复杂身份与矛盾心理的安娜,在与沃伦斯基的爱情关系中,是一个不够善解人意、脾气暴躁的女友。

三、为人之母

安娜还有一重身份——谢廖沙和安妮的母亲。从这一角度看,她是不够称职的母亲,甚至有些绝情和冷漠。她爱谢廖沙,为了他愿意放弃爱情,甘心继续与卡列宁生活。在回国之后,她耐不住思念偷偷见了谢廖沙,表达她对儿子的眷恋。但无法否认的是,她最终为了自己的爱情,抛下了九岁的儿子,远走异国他乡。在儿子最需要她的年纪,她离开了。生下安妮之后,她自己心怀罪恶感,却将这种感情发泄在尚在襁褓之中的女儿身上。她表示“无论怎么努力,她就是无法去爱这个小女孩,连假装爱她都办不到。”比起自己的女儿安妮,她甚至更爱领养的汉娜。作为母亲,安娜虽然怜爱她的孩子们,但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和义务。最后,她无法忍受内心的煎熬和为惩罚沃伦斯基,选择卧轨自杀。至始至终,她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两个孩子不能没有母亲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人可以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爱情,但也应该尽到自己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责任,这是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因此,在作为母亲的身份里,安娜是一个自私、不够称职的母亲。

安娜·卡列妮娜有多重身份,她是妻子、情人、母亲。因而她也有多种性格特征,一方面,她美丽优雅,善良大方,勇于追求个性与爱情,敢于挑战上流社会、打破传统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她自私善妒、任性多疑、不够善解人意。作为妻子,在卡列宁没有伤害她的情况下出轨,在沃伦斯基出现之后开始鄙夷丈夫的一切。在濒临死亡时乞求卡列宁的宽恕,却在身体康健之后与情人远走高飞。她没有考虑过卡列宁所受的伤害,即便考虑了也只是觉得可笑。作为母亲,她爱自己的孩子,却更爱自己。但是当她如愿以偿与沃伦斯基生活在一起,她又并非是绝对快乐和幸福的。她后悔为了爱情抛下一切,却依然渴望爱情再度降临。她内心十分矛盾,罪恶感和愧疚感使她心情郁闷、脾气暴躁。妻子、母亲和情人身份的交织使她极度痛苦,也使她的形象变得立体和真实。托翁追求“博爱”和“道德自我完善”。显然,安娜并非托翁眼中的完美女性。

圆形人物的特点是人物的性格特征随着情节而变化和发展,趋向丰满和立体。人物的多重身份影响人物的行为方式和思想世界,从而使人物的性格变得复杂矛盾,也是趋向丰满和立体。可见,给人物安排多重身份是塑造圆形人物的一种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具艺术魅力,给读者丰富的阅读感受。众多学者纷紛从各自的角度分析安娜的形象特点,得出了多种多样的解读,这是受其形象复杂性影响的有力证明。

参考文献

[1](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姚锦镕译.安娜·卡列尼娜(上、下)[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17.

[2](英)福斯特(E.M.Forster)著,苏炳文译.小说面面观[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3]赵光慧.叙事作品人物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探析——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与文化身份的关系谈起[J].外国文学研究,2005.

作者简介

杨梅(1998.02.05—),女,湖南省益阳人,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安娜
尝尝春天的味道
安娜作品
寻找机器人城(1)
安娜的眼泪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与圆有关的中考压轴题
蝴蝶来访
遗落在阿拉伯的爱情泪
安娜的故事
做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