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野下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途径

2019-10-21 17:51于鹏祖张鹏瑞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政教育途径

于鹏祖 张鹏瑞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后来又强调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构建新型中华文明。新型中华文明的构建需要文化自信的培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来支撑。[1]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但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优良傳统和高尚精神启迪、感染、价值引领当代大学生。而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中华优秀文化承传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政教育;途径

一、挖掘通渭小曲的教化功能

(一)通渭小曲的源来

通渭小曲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与通渭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通渭小曲爱好者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于201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曲的唱词唱曲自觉遵循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达忠君爱国、百善孝为先、仁义礼智信等情理的社会共识,对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公平正义发挥着很大的陶铸作用。可以说小曲虽小,却承载着说不尽的庙堂忧思。[1]

(二)通渭小曲的蕴涵的教化功能

通渭小曲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是由它的功能决定的,集中体现在它的教化的职能,通渭小曲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杀身成仁”、“精忠报国”、等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为人之道,这些都展现了中华民族超凡的民族精神。这也成为建设文化自信有力支撑。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一体两面、辩证统一的关系。以通渭小曲的教化功能为依托,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他们从中得到教导和启发。让当代大学生熟知那些散落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其背后蕴涵的道德情操、忠君爱国、人伦道德、为人处世的原则等,通过对其学习、整理、分析、讨论,从而认同、接纳、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传达的人文精神,为我们的优秀文化感到自豪,最终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小曲、熟悉小曲、传唱小曲、保护小曲、弘扬小曲这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

三、通渭小曲运用到思政教学中的优势

将通渭小曲运用到思政教学中,会活跃思政教学课堂,吸引大学的注意力,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一些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唱词、唱曲做成PPT,短视频的形式穿插到思政课的教学中。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传达精神的熏染。如那些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秀小曲作品,如曲目《苏武牧羊》、李:(悲西京)小弟今日来北海,相劝仁兄投北国。苏:(接唱)我岂中途把节改,不能报国我无才。苏:(五更)牧羊北海边,雪地又冰天,哪怕千难与万险,我忠心犹如磐石坚。李:(接唱)兄无愧又无怨,忠心可对天,兄在北国心在汉,把兄的英名天下传。苏:(越尾)精忠报国为大汉,一片赤诚可对天,纵有那千难与万险,望南天只盼着早回汉室全家团圆。表达了苏武一心大汉,即使被贬仍怀有报国之志,绝不投靠敌国的高尚情操,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正是大学生应该弘扬的中国精神吗?通渭小曲多蕴涵的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通渭小曲蕴含的教化功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方法途径

如何将通渭小曲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之道,融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探讨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相结合的合理性,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使得通渭小曲通过学校教育的手段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讲授式的教育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采用问答法,鼓励学生对引入到思政教学课堂中通渭小曲的教学资源进行讨论。在学习中,提倡用边学习、边讨论、边探究的策略,对与通渭小曲背后蕴含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资料进行上网查阅,整理笔记、大家谈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使得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接受通渭小曲文化的熏陶,形成对实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的思想、情感、行为。

(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通渭小曲中传达的精髓融到思政教学中

例如:假如你是苏武生活的时代,奸佞小人当道、胸怀报国伟略、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你会选择怎么样?真好敌国很欣赏你的治国伟略,你是投靠敌国、一展才华,还是学习苏武千金难买一颗“赤胆忠心?”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鼓励大家思考、踊跃的发言,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大家理解书本理论知识。

例如:在课堂中播放一段小视频、分析唱词背后蕴涵的精神实质,鼓励大学讨论、提问。

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针对一个对实际问题你做出选择的出发点是什么?将传统文化的精髓点点滴滴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和教化作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最终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军.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M].民族出版社,2002,10,1.

[2]干春松.文化传承与中国的未来[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06,1.

[3]邓球柏著.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9,1.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政教育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