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社火融入的新时代因素及其与百姓生活之间的关系

2019-10-21 05:43山凯霖
青年生活 2019年27期

山凯霖

摘要:本文以青海社火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资料搜集与整理等田野调查的方式方法,重点考察了“青海社火”融入的新时代因素及其与百姓生活之间的关系。做这项研究时,我们主要以实地考察采访千户营社火组织团队——千户营火神会为切入点,通过千户营社火的发展历程与新时代特点来说明融入于青海社火的新因素以及其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让人们真正了解青海社火在生活中的价值。引导人们积极的参与进来,传承和发扬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青海社火 新时代因素 千户营 火神会

社火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指在祭祀或节日的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北方的社火亦称 “射虎”,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社火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有较大差异。①

一、青海社火的起源及其组织形式

社火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其生产力水平很低。原始人类意识到自然中的各种灾害无法靠人力抵抗,希望借助更厉害的力量控制自然灾害,于是管辖不同领域的神被创造出来。社火在青海地区叫“耍社火”。社火传入青海后,在表演内容上不断融合地方文化,形成了具有青海特色的社火文化。在青海,社火是农民们一年中最盛大的事, 有“ 不点花灯月不圆, 不耍社火不过年” 之说, 可见社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②传说明洪武年间, 南京朱子巷的群众在春节期间耍社火, 其中有一个大脚女人骑在马上, 怀里抱着一只黄猴, 朱元璋看到后认为是在讽刺大脚马皇后(马黄猴), 就把表演社火的人全部发配到边远蛮荒之地, 即现在的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山氏家谱中也有记载:“原籍南京朱氏巷,明朝洪武年间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灯棚大会迁至西北甘肃省西宁古湟中。”③

青海社火在新时代中融合不少时代气息,但是它还有明显的娱神功能,保留着浓重的宗教色彩,体现了青海古朴醇厚的民风。青海社火的组织机构是火神会,以会长为首组织社火的举行,逐渐形成“会长制”。该组织机构每五户一组,会長由长者担任,实行一年轮换制。会长每年带领其成员在展演开始前两个月按户收取各活动中所需的一切费用,组织村民精心排练,以备展演。

二、青海社火融入的新时代因素

(一)有较强的互动性

青海社火讲求演员与观众共乐的方式,也就是说,光有演员尽兴还不够,必须观众也加入其中来,与演员共同欢歌起舞。所以,青海社火表演风格大胆,与观众互动性很强。除了传统的外场表演外,表演节目中,扇子舞等与人们兴趣相同,自己也能唱几句,扭两下的节目。观众会毫不犹豫的参与进来,现场气氛相当热烈。

节目融入现代气息

每年排练的节目有高台、高跷、藏舞、扇子舞、老秧歌、威风锣鼓、抬花轿等,参演人员的年龄一般在15-40岁之间,其中,高台参演人员为7-8岁的小孩子。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年轻人的思想变化使得他们逐渐对这一传统失去了兴趣。导致观看社火人数越来越少。为了吸引眼球,火神会组织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们排练现代舞蹈。使青海社火又多了一个节目类型。具体融入的新因素如下:

1.人物角色的选定及题材的改变

以湟中县千户营社火为例,几百年来,千户营的高台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在河湟一带家喻户晓。民国期间千户营高台曾被抽调到西宁公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关注,人们纷纷开始邀请村里的高台艺人传授高台制作及表演的技艺。高台的演员都是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他们扮演的内容题材广泛,多为传统戏剧中的英雄人物,如杨宗保、穆桂英等,也有一些神话传说的人物,如孙悟空、哪吒、白蛇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高台装扮的任务与历年不同,除保留传统人物外,都会结合近年时政变化和政策走向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例如,伴随着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下水,标志着我国海军实力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千户营社火队制作了一个辽宁舰高台,上面制作的还有我国新型舰载战机以及三个五六岁孩子分别扮演的海陆空解放军。

2.道具制作运用新材料

高台主要由台板和主杆两大部分组成,制作时十分注重力学的应用,要求把握重心,使高台上面轻下面重,达到平衡的效果,过去材料是铁,因为贵重,加之规模也比较大,所以便用柔韧度较好的榆树来充当主杆。为达到理想的效果,将榆树还很小时就按要求盘起、固定,直至长到符合要求,而现在主杆多用钢管或者钢筋,主杆中间根据需要折弯、分叉,每一叉的顶部设有踏板、靠背、座椅、护胸围扣等部件,以便固定演员。

3.展演交通工具的变化

上文提到,各村展演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进行各村展演必须要有交通工具,以前进行展演,人们靠的是步行、马车。这样效率低、耗费时间长。后来交通工具逐步改为手扶拖拉机,使效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安全性无法保障。再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手扶拖拉机改变为汽车,这样,效率和安全有了双重保障。

4.新纪录、新发展

发展至今,千户营高台已经由最初的2台发展为19台,每台上的人物也由原来的2至3人发展到现在的5人之多。2006年,青海千户营高台到广州与内蒙古、广东、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代表队进行比赛,获得了较好成绩,2010年世博会期间,青海千户营高台受邀在上海进行展演。如今一些现代艺术形式也被融合到高台中,并逐步受到有关专家的关注。先后被列入青海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青海社火表演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一)教化人心

《十杯茶》、《十劝人心》为社火表演中教化人心的代表,前者以敬茶为名, 敬爷爷奶奶父母兄弟妻子等人, 并说感恩之辞;后者分十段来劝人们尊天敬地、孝亲爱友。再如《绣荷包》唱的是一个妇女剪了荷包样,要在上面绣上杨家诸将,表达了对他们忠君爱国的赞美……

(二)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

青海社火刚入冬便开始准备, 组织村民们捐钱出人出力、包括会长们下帖、置办演员服装、道具等、组织人们排练等等环节, 前后持续一两个月那是很普遍的。平时村民们少有机会在一起,排练社火节目就成了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的一条纽带。

(三)文化交流的好形式

青海社火展演的基本上是以村为单位。到展演的日子,各类演员装扮就绪,出“火神会”后,先在自己村演出,每家每户都会出来观看。在本村演出结束后,社火表演队赶往下个村子进行展演。而即将要接待社火表演队的村子在其“火神会”的组织下,准备丰盛的食物,社火表演队吃饱喝足后,再进行演出。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在所规定的村子(没有特定的,是几十年来自然而然形成的规矩)展演结束后再回到本村。这种演出,归根结底是对本村特色的一种交流,与其他演出队互相参考,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节目变得更加有文化底蕴与特色。

(四)展现对党和国家热爱的好途径

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后,青海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过上了舒适幸福的生活。青海人民把对祖国和党的热爱写入民歌中,通过“社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比如“太子山高了者入云端,上山难,上去是看了個宽展(辽阔、宽阔);共产党成立者九十年,历程艰,业绩们实在是干散(好、了不起)。”此歌词是百姓祝愿我们的党万年长青、永葆生机,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此歌词写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之际)。再如“金鸡娃叫鸣(打鸣)者天亮了,红太阳照,祖国的山河们俊了;党中央把蓝天擦亮了,头顶里亮,脚底下更有劲了。”表现了百姓对祖国山河以及对中国共产党业绩的赞美和肯定。再如“高不过蓝天深不过海,好不过开放的年代;幸福的大道共产党开,常青树由我们来栽。”表现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赞美和肯定,表现了人民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肯定。

(五)寄托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青海社火不只是在春节期间的娱乐盛典,来缓解和慰劳一年的疲劳;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耍社火”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好运。演社火一般都会选在一个村子的中心地区或者是在马路的十字等大型路口。因为老人们说,这种地方一般“邪气”“煞气”比较严重。通过演社火,装扮一些神,来这些地方进行压制,来祈求平安。

四、 结束语

青海社火作为一种长期流传于青海各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及文化事项,从民俗活动逐步变成地方文化的符号,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们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应该积极继承,并且传承和发扬,积极融合新的、积极的时代因素,积极做到教化与人、政策宣讲等与“社火”相融合,让“青海社火”走出青海,走向全国,甚至走到世界!

参考文献:

①杨琪昌:孙家庄社火:五行八卦舞[J],中国土族,2018年,第44页。

②③冯华瑛等著:浅谈青海社火的社会功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54页。

参考文献:

①尹生香著:空中的艺术奇葩湟中千户营高台[J],中国西部,2016年。

②杨琪昌:孙家庄社火:五行八卦舞[J],中国土族,2018年。

③沧海平:从青海社火看本土音乐文化的变迁[J],音乐艺术,2006年。

④秦延安著:元宵节耍社火[N],中文专利全文数据库,2016年。

⑤冯华瑛等著:浅谈青海社火的社会功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