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西泠印人关于鉴藏印的创作及风格

2019-10-21 14:28沈含
青年生活 2019年27期
关键词:刀法吴昌硕印章

沈含

自古以来,诗书画印这四个传统中国文化既可是独立存在的,也可是融会贯通、互补互助的,它们可以共同构成一副完整精美的书画。追溯至三千年以前我国就有了印章这一产物,《后汉书·祭祀志下》中说到:“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印文化繁荣发展,出现了鉴藏印、闲章、印章边款、字号印、流派篆刻等,为印文化的流传增添了浓厚的一笔。书画大家的收藏之印、鉴藏印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成为了鉴定古书画真伪的重要组成部分。徐邦达先生曾经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说到“书画鉴别分成主要和次要两个方面:一、书画本身,是主要的;二、本人的款题和他人的题跋;三、本人的印章和鉴藏者的印章;四、所用的纸、绢、绫以及幅面格式、装潢形制。”鉴藏印历史悠久,并且可以说是鉴藏印推动了书画用印的出现和发展。钤盖鉴藏印这一风气历经几个朝代,久经不息长盛不衰,使得印章与书画完美的结合,也给后人们鉴定书画真伪、画作水平留下了重要的依据。鉴藏印的风格也显示出篆刻家的篆刻功底与艺术思想,“西泠八家”的陈鸿寿以吸取兼收、用刀大胆肆意、古朴质拙。创作风格,入古而能出新,成为了篆刻艺术的新高度;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吴昌硕融诸家之长,形成自己独有的刀法,秀逸苍拙,被后人称做“石鼓篆书第一人”。

书画鉴藏印也可称为收藏印,这是对书画收藏、古籍善本收藏所钤盖之印的统称。鉴藏印与一般书画上所钤印的字号印、闲章有所区别,古代书画古籍上的鉴藏印主要是用来体现收藏鉴赏者的爱好、习惯特征、鉴藏方法等。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载,书画钤印鉴藏印始于东晋时期,而最早的图书钤印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古写本《杂阿毗昙心论》,卷中所钤印的是朱文方形官印“永兴郡印”。由此可见,钤盖印章大致是由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书画中的鉴藏印也要早于图书上印盖鉴藏书印。最早出现的有关于鉴藏印章的内容可以说是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所提到的“述古今公私印记”,他在书中说到:“诸好事家印,有东晋仆射周觊印,古小雌字,‘周觊。又有梁朝徐僧权印,‘徐。”古时大收藏家们的鉴藏印的数量,有时多达几十甚至上百方,不同的鉴藏印内容也是大相径庭,在何种書画上钤盖何种内容的鉴藏章也是需要经过收藏家的慎重思考的。数量众多的鉴藏章可以方便藏家在不同尺幅、内容、题材的书画上钤印正确的印章。在书画中钤盖印章也是有一定的规范和格式的,手卷钤印大都在画面前后下方角上,偶尔也有钤盖在上边角上的。鉴藏家的骑缝印往往印在长卷的接缝处。挂轴、册页等通常都钤盖在左、右下角或兼及上角、裱边上的。像宣和七玺、乾隆五玺更是有严格的规格。私人藏家多有自己的钤印习惯,印章会在特定的位置,而且常会出现几枚印章成套成组的钤印的方式。书画鉴藏印的作用也正如张彦远所言:“若不识图画,不烦空验印记。”“明跋尾印记,乃是书画之本业耳。”

陈鸿寿(1768-1822),“西泠八家”之一。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可谓十分出色,蒋宝龄曾在《墨林今话》中说到:“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古雅有法度,篆刻得之款识为多,精严古宕,人莫能及。”由此可见,陈鸿寿的篆刻才是令世人所折服的。陈鸿寿的篆刻师法秦汉,吸取兼收丁敬、黄易等人的风格,在篆刻用刀方面大胆肆意,潇洒自如,印文的笔划线条方折,笔锋显露,古朴质拙。

陈鸿寿的印款风格较为灵动,布局简洁且具有古意。从“梅庵鉴定”和“苍雪轩藏本”这两枚鉴藏印中可以看出其印章章法布局十分工整,字体疏密有致,且都呈方形字体,并且在方之中有变化。陈鸿寿将印章呈现出了几何式的块面,不同的块面融合在一方印之中,形成了特点,也使观者觉得耐人寻味。这两方鉴藏印虽然印文较为聚拢,但却无压抑沉闷之感,线条的变化也颇为有趣,“梅”字采用了连笔方式来表现,使印面生动灵活。

“陈曼生审定书画印记”,这方白文印是陈鸿寿用的较多的鉴藏印。陈鸿寿的篆刻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由此印可以看出,他的印章风格多偏工整清秀,字体与边线的留白给人以空间感,加重了红白色的对比感。简洁的印面中却还是有着不少的线条变化,收笔之处或为圆头,或为方头,刀法的独具匠心使得印章厚重带有些许灵巧,方正之中由些许圆滑。

吴昌硕(1844-1927),“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1904年西泠印社在杭州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了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声名远扬。吴昌硕的篆刻刀法对后世的意义与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他不但突破了明清以来的篆刻刀法,开启了当代的篆刻刀法多元审美的新观念。他在篆刻创作中不断的探索研究,冲刀法和切刀法结合在一起,演变成了自己独有的刀法——冲切结合刀法,灵活有生气,切中有冲刀,冲中有切刀,变化万千。把冲刀和切刀的大气、刚烈、苍劲、含蓄、质朴完美融合,使得篆刻中的书意与刀意展现的酣畅淋漓,吴昌硕刀法中雄厚质朴清秀的独特个性显现了出来。

从吴昌硕的“仓石道人珍秘”与“安吉吴俊卿昌硕考藏金石书画”这两方印中可以看出,他的刀法比较雄浑,古朴质拙,形象的表现了气韵与质感还有笔力,有着“力抗九鼎饶姿态”的艺术美感,他的刀法肆意纵横,在运用刀法时常常以刀代笔,使刀笔相融为一体,使篆刻中凸显出金石的气韵与质感。吴昌硕在“仓石道人秘珍”中以残缺刀法出发,结合了自身内心的感受,洒脱的冲刀法与峭健的切刀法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独特的刀法使这方鉴藏印看起来十分的老辣,古朴之中带着醇厚,充满这古意与趣味,这种“吴昌硕式刻刀法”是让其他的篆刻家们难以达到的,每个字都十分流畅舒展,不难看出吴昌硕在篆刻时的节奏十分自如。“安吉吴俊卿昌硕考藏金石书画”印中,布局稳健严谨,多个字的排列也并没有让人感到压抑,在空间感上留白恰当。这方白文印,笔划与边线若即若离,印章的质朴浑厚离不开吴昌硕对印章边线的处理手法与技巧。这两方印章是吴昌硕特意为庞芝阁所刻的金石书画藏印,庞芝阁是一代收藏鉴赏大家,著名于清末民初时期,在鉴赏方面由为精绝。在这方白文印“庞芝阁审定”中,笔划的伸缩自如于笔力气势的相交融,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节奏风格。字体有高低长短,方圆曲直,布局上疏密有致,显现出奔放的气质,潇洒自如。鉴藏印“河间庞芝阁校藏金石书画”也采用的是白文印,印章文字参差错落,用笔十分遒劲浑厚,从中能感受到浓浓的质朴、古拙的金石味。字体弧线的变化转折与字体的气韵都体现出了石鼓书法的笔意。吴昌硕还在印章边款中写到“芝阁先生精鉴别”,对庞芝阁的鉴藏能力、眼力与学识都做出了肯定。

清代篆刻艺术发展的十分迅速,出现了兴盛繁荣的景象,不仅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超越了前代,在地域上也分布的比较广,先后出现了许多艺术流派,如赵派、浙派、吴派等,各个流派百家争鸣,使清代的篆刻艺术锦上添花、争奇斗艳。清代鉴藏印的印风一直影响着中国印学史的发展,对后人们和篆刻家们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与传承创新之义。其高度的发展也使印章数量大幅增加,书画作品中钤盖鉴藏印的情况也日益见长,这对后世鉴定书画真伪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分析书画作品中的印章我们可以判断作品的真伪与年代,而其中的鉴藏印更是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流传经过。

猜你喜欢
刀法吴昌硕印章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刀法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印章
武师授徒
用劲刻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土豆印章
大象的印章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