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童眸

2019-10-21 15:19黄灿
青年生活 2019年27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效果

黄灿

摘要:儿童视角,是指艺术作品中以儿童的视角或思维来创作,其作品常常带有儿童的思考特征,借此与常人的思维做出鲜明对比,让观众领略到创作者的用意。古今中外儿童视角的运用十分普遍,如小说中《怀旧》、《孔乙己》、《雾都孤儿》等,电影中的《放牛班的春天》、《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何以为家》等。本文就以电影《何以为家》为例来介绍分析儿童视角这一手法。

关键词:《何以为家》 儿童视角 效果

正文: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是由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指导,讲述了12岁的黎巴嫩男孩赞恩经历一段悲惨生活后控告自己的父母生下他却不负责养育的故事。本部作品大量运用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分析问题,是儿童视角的运用中的代表作品。

一.儿童视角的概述

儿童视角是指艺术作品中以儿童的视角或思维来创作,其作品常常带有儿童的思考特征。经常在小说和电影中被运用。在电影中,儿童视角不同于成人视角所带来的大场面,宏观观察分析,儿童视角常常带给我们的是事物最真实的一面。该类电影大量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故事理解。儿童视角一般会与小人物命途多舛的人生挂钩,以小人物悲欢离合的曲折人生反映社会的真实一面,以此与观众产生共鸣。很多经典电影都运用过此手法,如《偷自行车的人》中借用安东儿子布鲁诺的眼光以及悲惨遭遇来反映二战后的意大利穷困潦倒的社会情况;《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借助布鲁诺的眼光展现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忍一面。

二.《何以为家》中儿童视角的运用

《何以为家》这部电影中大量运用了儿童视角这一手法。我们将这部电影分为四部分来分析其儿童视角的运用及作用。

(一).本片开始介绍赞恩家庭的穷困潦倒时,赞恩故意装作大人的语气同街上的混混、老板对话,却被其他人取笑“小大人”,一面同同龄人玩耍一面又要去工作,像所有小孩一样,赞恩学着大人的语气来掩盖自己心里的稚嫩一面,紧接着赞恩的妹妹来了“例假”,赞恩担心妹妹会因此被“卖”给老板,为妹妹谋划好方方面面,让自己像个大人一样保护好自己的妹妹,但是赞恩始终是个小孩而已,最后妹妹还是被半卖半嫁给自己的老板。这就是整部片子悲剧的开始,也是展现出赞恩作为小孩最无奈的地方——无论他如何装的像个大人,抽烟也好,骂人也好,他始终是个小孩。以儿童视角来说,抽烟骂人可能会把自己包裹的“成熟”,但是从我们成人视角来说,这无疑是可笑的、幼稚的,本文也是通过这样的对比,给我们展现出一个12岁贫民窟男孩幼稚却又有责任担当,但是很无奈的形象。

(二).接着后来赞恩离家出走,与单身母亲拉希尔组成了一个临时的三人家庭。不用再工作的赞恩在家带着弟弟,此时电影才展现出赞恩小孩的一面,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玩玩具,喜欢吃蛋糕。赞恩在离家出走时“扒开”旋转飞车上女假模特的衣服,在家带弟弟时用镜子反射看隔壁家电视里的动画片,这一幕幕都运用的儿童视角,让赞恩看起来更加的“小孩”,富有童真童趣。

(三).随后便是拉希尔因为是埃塞俄比亚的非法劳工而被逮捕,没有经济来源的赞恩只能凭借自己养活自己和弟弟,最后实在无法对抗命运的捉弄,只能让不怀好意的商人把弟弟骗走。在这一部分中,电影才给我们揭露了社会残酷的一面,赞恩拼尽全力也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赞恩带着弟弟寻找“妈妈”拉希尔;对心怀歹意的商人的半信半疑;被房东赶走却无法取出藏在里面的钱而急躁不安;相信同是流浪儿童的小女孩所塑造出的瑞典美好生活,这些都运用了儿童视角,将赞恩缺乏安全感却又对命运的无能为力刻画出来。其中最无奈的当属赞恩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想丢下没有血缘的弟弟却又转回头带着弟弟,此时之前在困苦都未哭过的赞恩终于掉了眼泪,这一幕将赞恩作为小孩的担当、无奈、纠结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最后是赞恩想去瑞典,需要回家拿身份证却发现父母也是“黑户”以及妹妹因为怀孕而死亡的事实,赞恩拿着刀捅向“妹夫”老板之后被抓,最后控诉自己的父母生了自己却无法尽到养育之责。这一部分已经是电影的结尾了,赞恩面对无力抚养的弟弟只能卖给无良商人后的愧疚;回家找证件想离开黎巴嫩,对父母终于大声控诉吼叫;面对妹妹死亡的事实后无法控制理智捅向自己以前的老板;母亲来看赞恩,告诉赞恩又要有弟弟妹妹后赞恩的愤怒以及咒骂。这一幕幕将电影的悲剧氛围推向高潮,赞恩终究敌不过这个残忍社会,这里的儿童视角运用将赞恩渴望自由稳定的社会刻画出来,又将赞恩作为小孩容易失去理智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给大家塑造了一个在困苦环境下如此奋斗却又无奈崩溃的小孩形象。最后对父母离奇的起诉要求,也正是本电影中儿童视角运用最成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故事方面没有刻意煽情的地方,每一个镜头都在诉说着事实,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处处都透露出辛酸。除了片头赞恩和伙伴玩耍以及离家出走时走进游乐场的画面由暖色调构成以外,大部分电影情节滤镜都采用灰色、蓝色等冷色调,仿佛黎巴嫩从未拥有过晴天。拍摄时导演几乎没有使用稳定器,镜头的晃动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观众也更能融入到儿童视角当中。本部电影的儿童视角的运用更主要的作用是以小男孩赞恩的视角反映出黎巴嫩满目疮痍的社会惨像以及悲惨无奈的底层移民现象。我不仅想到最后,赞恩所渴望的“自由国度”是假的,去了瑞典也是换个地方当没有身份的劳工,以及赞恩为了生存贩卖含有管制性的麻醉药物饮料。这写不是电影为了电影效果而编造事实,而是在黎巴嫩的贫民窟中事实发生的事。

导演处处采访调研,用儿童视角给我们铺开了一幅黎巴嫩底层移民的残酷生存画卷。何以为家?赞恩在片尾拥有自己的身份证后终于笑了起来,对于这些底层的非法移民,或许这一张证明就是他们的家,自由与平等或许就是他们想要的家。值得一提的是,本电影并未完全的刻画社会的让人绝望,在无尽的黑暗中依然能看到人性的光辉。不仅在电影中赞恩在最艰苦的时候被陌生人救助,电影之外赞恩的原型(即赞恩的扮演者)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捐助,去挪威上了学,这些也在片尾放映出来。或许黑暗的绝望不是作者想表达的,这些更加难能可贵的奋斗互助精神,才是作者想让我们共鸣的。

参考文献:

[1]褚楚. 童心可鉴——电影《岁月神偷》儿童视角的作用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0(18):113-113.

[2]王娟娟. 解析伊朗电影中儿童视角的运用[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3(12):107-107.

[3]杨光. 论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之儿童视角[J]. 电影文学, 2014(7):22-23.

[4]王黎君. 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4, 24(2):49-54.

[5]曾颖. 当童真的眼睛与人间苦难相遇——十部最值得看的儿童視角电影[J]. 读者.原创版, 2009(3):92-95.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