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采煤沉陷区遥感影像特征判读

2019-10-21 19:59高俊华周力苏栋邹娟楚水滔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积水植被色调

高俊华 周力 苏栋 邹娟 楚水滔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了解辽宁省采煤沉陷區分布特征和形成机理,对照卫星遥感正射影像,辅助野外踏勘,建立遥感解译标志,为未来利用遥感手段监测辽宁省采煤沉陷区的发生、变化和治理情况,提供技术支撑。

1  采煤沉陷区的概念

又称采煤塌陷区,即地下煤矿资源开采以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依次发生冒落、断裂、弯曲等移动变形,最终涉及地表,形成一个比采空区面积大得多的近似椭圆形的下沉盆地。

2  辽宁省分布情况

据统计,辽宁省采煤沉陷区主要分布在阜新市、沈阳市、铁岭市等10个地市的25个县级行政区,沉陷总面积约6万公顷,区内塌陷坑2000余处,面积约0.4万公顷,以康平县、调兵山市、辽阳市灯塔区、阜蒙县、凤城市和沈阳市沈北新区等地的沉陷最为严重。

3  沉陷形成原因

辽宁省煤矿主要赋存在石炭二叠纪煤系、侏罗纪煤系及第三纪煤系地层中,煤层中间厚、周围薄,其上覆盖第四系松散层。煤矿沉陷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地下煤矿采空后其矿层顶部失去支撑,随之变形,形成移动盆地,造成地面沉陷;第二是采空后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上覆土体失去顶托,也形成地面沉陷。

4  遥感影像特征

熟悉煤矿开采历史和范围,了解矿脉所处地层属性,结合矿区地面的植被、水体及人类活动等呈现的异常现象,在遥感影像上判读采煤沉陷的状态、形态和影响对象等信息。判读分为直接判读和间接判读两种方式。见图1。

4.1  直接判读

(1)无积水沉陷

无积水沉陷主要是在山地或平地的早期发育时期,其在遥感影像上反映出暗灰色或黑色色调,形态呈圆形、椭圆形及与地下采煤巷道相关的长条形,采煤集中区可表现为串珠状分布。

露天采坑与之的区别是,采坑的边界人工痕迹明显,呈不规则多边形或有突兀的拐角,且采坑的边坡与地面会出现陡坎。

(2)有积水沉陷

在平地上的采煤沉陷中后期,沉陷趋于稳定,其形成的盆地逐渐积水,积水区根据地面形变程度呈不规则形态,一般小于沉陷区范围,水面呈暗黑色。沉陷区轮廓与无积水沉陷区类同,但其由内而外,地面形变逐渐减缓,影像上色调由暗黑色到深灰色再到浅灰色转变。

天然湖泊和坑塘及人工开挖水面与之的区别是,天然湖泊和坑塘一般伴随有地表径流,受周边地形影响而形状各异;人工开挖水面边界相对整齐,形状较规则,边坡较陡。

4.2  间接判读

(1)居民点搬迁

地面沉陷导致房屋开裂、道路阻断,原有居民点已不适合居住而整体搬迁,搬迁后在影像上消失或者留下了地基废墟行迹,可间接判断沉陷位置。

(2)植被稀疏或裸地

地面沉陷使得地表水渗漏,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层含水量不足,土壤质量退化,原本附着其上的植被不能生长,出现水田变旱地,乔木变灌木或草本植物,甚至出现裸地的现象。

(3)复垦治理区

采煤沉陷区的复垦治理形式多样,有的是用煤矸石和电厂的粉煤灰回填,其上植被稀疏,色调为灰白色;有的整治形成鱼塘养殖场,边界修葺规整,色调为暗黑色;有的铺成太阳能电板,内为东西向暗灰色规则长条纹。

图1  辽宁省采煤沉陷区典型影像示意图

5  讨论

通过对辽宁省采煤沉陷区遥感影像的判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甄别,有利于今后对采煤沉陷区更加准确的调查监测,为政府有效治理采煤沉陷区提供有力的支持。但因遥感影像的局限性,地面监测数据并不能完全反馈地下真实情况,还需要借助其它手段进一步查证。

猜你喜欢
积水植被色调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小熊当当玩积水
ROMANTIC PARTY
马拉喀什记忆
肆意融合
In Spring!春之色调
大决心
生命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