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课之风,焕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魅力

2019-10-21 10:10曾敏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微课

曾敏静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和传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仅限于教师和书本,使教学具有局限性和乏味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早已经入了“微”时代,“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也逐渐在教学中暂露头角。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能够把学生领到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情景化、活动化和生活化。微课以其资源容量小、教学时间短、教学主题明确,内容浓缩,且有多种支撑设备,易操作、易传播等优势,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满足其个性化发展,实现课外延伸,优化教学效果,对焕发课堂的魅力,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就相关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巧借微课之风,焕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魅力。

一、注重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微课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能很好地再现、突出生活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感观,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化解学习疲倦,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以《珍爱共同家园》教学为例,在设计“微课”时,笔者先用数据说出我市每日生产500多吨的垃圾,并引出一系列环境问题,大气污染、酸雨、土地荒漠化等,形势相当严峻。随后,以伦敦雾霾事件,引发学生思考,说明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破坏、牺牲环境为代价。最后,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为建设美好家园做贡献。

这些素材,在生活中并不陌生,所以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热情很高,并深有感触。这样的“微视频”不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大大地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提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支撑材料,使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对“珍爱共同家园”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好,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

二、激发思维,引发课堂探究

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密不可分,不能仅局限于知识积累,更应注重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思维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操作来实现的,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一味地按照传统教学“师讲生听”的模式,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素养难得以提升。

因此,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以“微课”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思维素养。如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但初中生思想还不够成熟,抵制诱惑的意志力不够强,不能很好地明辨是非,合理使用网络。因此,在学习《网络交友新空间》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一节“微课”,结合图片、实例等,介绍网络的利与弊,突出网络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最后通过动画歌曲解说如何做到文明上网。

通过以上微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网络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价和有效选择,并且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习是一个思维的加工过程,我们要懂得引导学生去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三、择优而用,释解知识疑难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有些内容相对抽象,仅凭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突破重难点,对提高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科学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那如何区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呢?七年级学生以其粗浅的知识储备,是很难突破这个难点的。对此,笔者制作了微课《对未成年人“四大保护”的区分》,“以案说法”讲述了7岁小陈的一系列经历,从四大保护实施的主体、职责来区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随后,通过近几年中考真题的训练和分析来突破该知识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四大保护”的区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懂得四大保护对自身的重要作用,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勇于并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四、灵活方便,实现分层优化

众所周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知识是有限的。而微信短小精悍、灵活方便,加之其有多种支撑设备,易于操作和传播。因此,我们制作的微课,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比如,我在教学前,把预先搜集或录制的微课,发放到班级的QQ群或者微信群里,不少学生提前观看微课,对新课进行预习和自学,明确了自己的学习难点,为课堂上的合作与讨论做好了铺垫。再如,班里的某些学困生,理解能力较差,老师的一次讲解、学生的一次帮助,难以解决他们的学习困惑。但微课就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了难题。在课后,他们可以利用电脑或者手机反复地观看对重难点讲解的微课,直到彻底弄懂为止。

可见,微课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它就像是学生的“私人教师”,随时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辅导,直到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總而言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在课堂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灵活多样,更具趣味性和有效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在参与中丰富知识、在合作中加深理解、在探究中促进升华,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借“微课”之风,焕发出别具一格的魅力。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微课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跟踪导练(五)(2)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