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读题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分析

2019-10-21 10:10董生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读题课题阶段

董生

一、读题能力概述以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读题能力,简而言之是通过阅读思考理解题目要求,明确题目含义的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形象化思维特征十分明确,加之识字数量少,知识基础薄弱,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对于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很难理解,也很难产生印象,解题时也很难理解题目要求与含义.但是这个时期的数学教学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进度跟进,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基础得到强化,更自信的面对后续的学习,教师必须要把握时机,帮助学生强化其读题能力,才能保证学生的知识理解更快。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展开分析,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其一是教师的教学思想问题,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学思想的局限,所以并不能做到以学生的思想为主导去规划教学,导致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二是教学引导方式存有问题,无法体现启发作用。其三是教学评价缺乏客观性,并不在于引导学生明确思路,而是在单纯的分辨对错。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读题能力强化要点分析

1.兴趣

任何科目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都是必要的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是极其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形象化特征十分明确,而且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简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在小学阶段是最为适用的。

2.感观要素

学生在小学阶段,认知主要依靠感官体验,即是说所见、所听决定所想,决定最终的认知结果。感观要素的应用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视觉上的引导,对于学生的理解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必须要懂得应用这样的要素去引导学生读题。但是不同阶段的数学教学有着不同的感官引导需求,因此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时期的教学需求去决定感官要素的应用。

3.思考习惯

学生的读题思考是其得到课题答案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最终所得成果,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及思考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习惯于思考,习惯于分析,才能更快得到答案,所以思考习惯的养成是必要的,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教师必须要首先积极思考如何突破教学局限。

三、不同教学阶段的读题能力强化要点

1.小学低年级阶段

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认知欠缺,所以在学习任何科目的知识时,都会以自身的感官体验为主,对于理论化的内容则完全难以理解,为了强化学生的读题能力,让学生的认知效率更高,教师必须要首先明确这一时期的教学需求。这一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导方式必须要以直观形式为主,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将知识内容简化,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要积极的转换角色,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规划教学,才能让学生乐于投入课堂,并且更好的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小学中年级阶段

到达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逻辑化的数学表达形式也有了部分了解,所以教师应当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独立理解能力,要逐渐转变引导思想,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深度,这一时期便不能够完全依赖过于直接的感官要素,而是应当利用非完全直观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自主性,才能让学生的读题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特别是运用微课教学更能起到思想激发的作用。

3.小学高年级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步入了小学阶段知识学习的冲刺时期,教师必须要更进一步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型的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让学生在遇到任何数学相关的内容与课题时都会主动开始思考,这是极其重要的一项课题。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入,更有效率,教师应当借助自主性更强的教学引导方式,才会让学生的数学课题学习理解过程更符合自身的思考规律及喜好。活动教学便是极其有利的引导方式之一,创设不同的场景,能够让学生更快建立起知识印象,产生记忆。

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读题能力强化策略

1.分层开展教学,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层次去规划教学,才能确保学生的理解能深刻,保证读题解题能力得到强化。根据不同阶段进行的分层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中年级与高年级阶段,教师都必须要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这样会让学生的能力强化有一个阶梯性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突兀的、直线型的上升过程。低年级要注重运用质感性的图片、演示动画、幻灯片等促进学生的课题理解,中年级要注重运用结合性的引导方式去突破教学局限,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范围拓展开来,帮助学生养成认知习惯,可以开展微课翻转教学,或是利用商业传单等要素去引导学生养成思考习惯,學生逐渐开始具备自主读题分析的意识,即便是在看到商品价格时,也会主动的开始进行计算与思考。高年级阶段则应当更积极的开展完全自主的引导活动,建立起教学的情境,让学生投入进去,自然会更积极的去思考,理解能力也会更强。

2.突破各方面局限

在信息化的趋势下,数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微课教学以及活动教学,帮助学生养成随时思考的习惯,自然会对数学课题理解的更快。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传单收集的任务,让学生收集餐饮店或是其他店面类型的价格单,同时让学生去找出自身感兴趣的商品,集合起来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价格,并且可以让学生对于商品传单上单独商品及套餐商品的价格差距进行比对,最终得出用价最少的购买方案。例如,快餐店传单上,一份包含了奶茶、鸡排及紫薯片的套餐共需要花费30元,鸡排标价十三元、紫薯片标价十二元,奶茶标价五元,但是学生也许并不需要套餐中的所有餐品,所以可以选择其他的购买方案,与套餐价格进行比对。 小学的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传达知识,学生能力基础的养成更是最主要的核心目标,读题能力的强化便是其中一项,为此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思想以及剧爱哦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效率提升,进而让学生的课题理解越来越深刻,越来越迅速。

猜你喜欢
读题课题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