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主旨探寻策略分析

2019-10-21 10:10刘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领会主旨意象

刘丽

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造就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诗歌文化,学习、鉴赏这些诗歌是我们追忆历史,并剥开历史面纱、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情怀的重要途径,《新課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习优秀古诗文240篇,并在每册“部编本”教材中增加了不少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古诗词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认为把握诗歌主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诗眼”

绝大多数诗歌具有短小精悍的优势,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炼关键词句的方法领会诗歌主旨,这个关键词我们通常称之为“诗眼”。例如在上《观沧海》一诗时,我首先就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观”字,然后让学生围绕“观”字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很快提出了为什么“观”、“观”的时间和地点、“观”到的景象等许多有趣的问题,然后自由作答,但学生并没有完全回答正确所有的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又向学生提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都是诗人“观”到的吗?能够想象沧海包罗万象,充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至此,学生对诗歌的主旨豁然开朗。此后,我又将这种抓“诗眼”的方法运用到了《望岳》(“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愁”)、《游山西村》等很多诗歌教学当中,发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理背景

对于真正的作者而言,文学作品无非是表情达意,诗歌亦如此。当然诗歌表什么情,达什么意是不一样的,所谓“一诗一故事”。深入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生遭遇、性格追求对挖掘诗歌主题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学习诗歌之前,务必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和诗歌创作的背景。例如:在学习《登飞来峰》时,就必须对所处时代及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有所知晓,否则就不可能领会到“浮云”一词的真正意思,更不能领会到诗歌所抒发的“豪情壮志”到底是什么。当然,了解背景仅仅是一个铺垫,我们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在对诗歌本身内容的鉴赏分析上,这样才能最客观、最精确的领会诗歌主旨,还原诗人情感本真。

三、重诵读

老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代诗文学习而言,更需要反复诵读。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境界,体会诗歌的内在情感,但是单纯机械重复的朗读并不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古诗学习兴趣的培养,朗读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一) 示范朗读,激发兴趣

最初的学习都基于模仿,观察学习依赖于重要的模仿示范活动,因此在学生诵读之前要范读,力求做到声情并茂。如果老师的诵读功底不是很强,可以搜索一些配乐朗诵录音放给学生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诵读愿望。

(二) 诵读互读,彰显个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诗歌的具体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音调、语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主张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诵读愿望开展自由吟诵、学生互读活动,让学生情感发挥自如,感知诗歌内容。

(三) 自我展示,促进理解

学生是需要舞台才能成长的,因此自由诵读之后可以让学生(或小组)主动起来给大家示范朗读,并由其他同学(或小组)进行诵读点评,说明优点在哪里、缺点有哪些,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熟悉,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设情境

正所谓“走得进,方能出”,任何诗歌欣赏都需要我们走进诗歌境界,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的外力因素就是氛围的营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声、乐、画教学资源逐渐丰富,诗歌教学中引入这些资源可以大大拉近与诗歌的距离,融人诗词意境。比如在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时候,可以引入苍凉幽远的笛乐;在上《游山西村》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山西村优美的风景、淳朴的百姓生活,如此等等。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可以创设与诗歌情景相似的教室环境来激发学生主动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比如为了领会赵师秀《约客》一诗中主人公的心情,我在课前故意在教室摆上一张桌子、两张凳子,桌上摆上茶水、油灯,还有棋盘等,还利用多媒体播放连绵不断的雨声、此起彼伏的蛙声,然后让学生都去坐一坐,下下棋,认真地体会诗人此时的心情。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很快体会出主人约客、客人却迟迟没来的那种失落、无奈、担忧的心境,很多同学都觉得古诗课堂生动了、活跃了。

五、品意象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高级的事物可以由低级去代表,不在眼前的可以由眼前的去代表,看不见的可以由看得见的去代表。”情感是抽象的,但情景是具体的。情景的创造主要在于意象之间的组合,诗歌的情感往往含蓄地隐藏在意象之间。所以在古诗词学习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意象,进而领会诗人情感。例如《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组成的画面,在生活中给人的感觉就是凄凉凋零的,与这位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闷之情相融合,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可以说,意象是打开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对诗歌意象的体验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了对诗歌情感的正确把握,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意象,并联系生活领会诗歌主旨。

古诗词精湛的语言,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生命的思考和智慧的启迪。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学生而言,在短短的课堂上领会古诗词的内涵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学生积累广泛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以上是本人根据自身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提炼出来领会诗歌主旨的的几点方法,希望能对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领会主旨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当代年轻人不能领会之痛
主旨大意题
来自林间的风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慈悲
活力课堂源于有效感悟
办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