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2019-10-21 10:14李宇琦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组长组员误区

李宇琦

合作学习是指系统、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把不同性质的学习小组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式,把小组研究成果作为评价的内容,以促进小组成员的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与对策体系。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到世界教育界的推崇。当今世界上好多国家都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比较先进、创新的方法和理论运用到自己教育教学中。我国也不例外,目前,从上级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程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几乎成了一切学科,所有课堂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真正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特别是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表面形式,成了敷衍上级领导检查的“应付性手段”。那么,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误区?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们课题组经过研究实讨论,做出如下分析:

误区一:形式大于内容。语文课堂上教师们都在积极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其中不乏精彩片段,但同时也存在“为小组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

误区二: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部分教师没有分析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意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不经常变换成员的角色等,课堂上就出现各说各的,谁爱说谁说的现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很大的随意性。

误区三:忽视小组带头人的作用。没有让小组带头人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小组里就如一盘散沙,小组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能深入,就容易流于形式。

误区四:小组成员参与度不均衡,优差生合作机会少。有学者指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一般都是扮演了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一些公开课里,我们也经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好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高谈阔论,一部分困难学生则是静作壁上观。

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经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断研究实验,一致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组建优化的学习小组

教师要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均衡,组员自愿与教师调整相结合”的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进行搭配分组。农村小学学生数比较少,以每组4人为宜,组建小组和调整座位可以同时进行,一般以前后两座四人为一组,如果最后多出一人或两人,则可以把他们规划到前面一组去。小组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才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小组还要设置小组名称,小组口号等,增加小组的凝聚力。

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以4名学生的小组为例,在每个小组中明确地定位与分工,一个是中心发言人,一个是朗读者,另外两个阐述者要从不同的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由此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架构。小组长是整个小组的组织者,小组智慧的整合者,汇报发言的调控者,所以应当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教给小组长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小组长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也要对整个组员进行学习培训,让所有的组员都明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角色分工的基础上,要不定时的、创造性地实施角色轮换。

三、明确学习任务,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因此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前,务必明确学习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开展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采用“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这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步:自己先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一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看法。

第三步:小组长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成果。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既能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控,又能使学生明白,在本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展示自己,关注他人,与同学相比,我还存在哪些不足……如此明确的学习任务及分工,学困生也无法总是静静地旁听,甚至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了。

四、激励评价,形成合力

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更应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后会及时评价。教师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将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由此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形成合力。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组内成员互相合作,各组之间相互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但要注意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避免走入误区,才能使学生从中受益,讓教学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小组长组员误区
分餐小组长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小组长不好当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