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10-21 10:14胡丽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读题审题题目

胡丽华

一、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分析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

1.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1)对学生审题习惯培养不够重视。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担心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教师把课堂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些什么?学生学会了多少?

(2)包办代替使学生形成依赖。课后练习除了巩固知识、反馈信息外,也有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的功能,教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失去了这种机会,学生等待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有了依赖性。潜移默化中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和习惯。到了考试暴露问题时,老师自认为自己教得很好,讲得很明白,而学生没学会,就觉得是学生能力不行,其实这都是老师急于求成的后果。

2.学生自身的原因

(1)知识储备少

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读题中往往会遇到不认识的或者是不理解的字。于是便有了“读半边字”或者索性就跳读的现象,导致弄不清题意;即使能勉强读完的,但或者停顿错误,或者不明白字词意思,也会弄错题意。如一些学生不认识题目要求中生字,蒙着来,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题目含义。

(2)消极的心理因素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心理障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

(3)不良的审题习惯

很多学生作题急于求成,读题时,缺乏耐心、细心,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读题时不能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如题目中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等。遇到长的题目更不能完整的把它读完,断章取义,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随便猜测,而不去认真的朗读思考。

(二)教给孩子有效的审题方法

1.动口朗读是审题清晰的基础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学生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2.悉心观察是审题全面的保证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提高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对数学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

当前的课堂,大部分教师都习惯把题目一出示就指名让学生“泛读”。而我认为,数学教师的示范阅读才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教师的示范阅读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会产生直接影响。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通过教师阅读的示范作用,才能有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教师要努力创造让学生阅读的机会。在课外,教师要留给学生自由阅讀数学的时间与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阅读,自然地融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自然地融合数学与生活,从而促进学科和学科之间的融通与整合。

(三)积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出及时评价

对于学生的阅读成效,教师要重视及时作出激励性和肯定性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可以对评价表加以使用,及时评价学生在这一阶段“阅读”的表现,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暂时较为落后的学生应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教学

(一)课内阅读,书本为主

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可是,数学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挡住这个窗口,有时甚至整节课也没让学生翻过书,没有意识到必须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自己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二)“问题”阅读,联系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实际问题更加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也很多样,除了文字叙述外,还有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并且适当添加了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不会分析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做题目时,根本没有把题目读完就动手解答,或者在读题时出现添字、漏字等现象。有的时候学生题目做不出来,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上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先把题读完整,把关键性的语句做上记号,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阅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顺利、正确的解答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穿比如四年级数学课本上有这样一道图文并茂的题目:小军家离学校520米,学校离少年宫390米,小军从家到学校走了8分。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多长时间?学生读题时就要找到关键词“用同样的速度”,通过这个隐含的条件,解题的思路就很清晰了。当遇到有表格或图画的应用题要让学生用语言将其叙述出来,并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他们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条件。我坚信早实践早收获,从现在开始,让数学阅读进入课堂,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石,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能力,让数学阅读成为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使我们的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

猜你喜欢
读题审题题目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追根求源
紧箍咒,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