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的困境与优化分析

2019-10-21 18:26江瑞容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小学德育

江瑞容

摘要:德育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行为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有助于校园内部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只是当前很多小学的德育工作颇为“鸡肋”,不能真正意义上达成上述目标和作用。鉴于此,本文以“小学德育教学的困境与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望其研究结果能够为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创新;教育策略

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学对于德育工作采取形式上执行、内容上传统、方式上单一的策略,这就导致所谓的“德育”如同模式化、任务式的存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从事小学德育教学的广大教师其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学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德育教学的效果,正确认知目前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破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困境: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德育缺失

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主要集中在专门的课堂上,如《品德与社会》等。但大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存在这样的心态,即学科承载着德育工作的全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一)德育模式僵化、内容单一

目前大部分小学德育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主要是围绕课本中所涉及的各种案例、故事进行朗读、示范、疏导或者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内容也比较固定,多是围绕书本开启,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十分有限。

如此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在于其不通德育、不晓得其重要性,更不知道德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甚至不知道这门学科学习过后到底对自己会产生怎样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学习热情下降,更会将这样一门原本充斥着关键性的学科,当作可有可无的“课堂”。

(二)忽视环境的积极作用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外部环境更会成为影响或促成其德育的重要条件,甚至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是如今很多德育教师将德育过程局限在课堂,通过教书、背诵、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道理、感受规则,却忽视了外部环境(包括校园内部的环境、班级内部的氛围、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所带来的影响,尤其忽视了如今“信息大爆炸”时代,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所具有的“洗脑”效果。

尤其是如今很多孩子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亲人平日里因为工作忙碌,鲜有机会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娱乐,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小学生常常自发阅读、自行浏览,接收到了很多来自互联网甚至大千世界的种种负面信息、进而扭曲了个人的价值观。

(三)教育工作者本身德育意识的缺失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德育工作的重任不应该局限在仅有的几名教师身上,更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很多学校对于德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专职的对于教师,甚至安排其它学科的教师煎而教之,任务式的完成课堂教学,本质上反映的就是教育工作者本身德育意识的缺失。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职的德育教师,对德育知识的了解局限于书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接触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优秀案例,没有基于现实设计课堂、拓展德育元素,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热情。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学积极性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德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优化: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德育创新

虽然课堂不能承载德育工作的全部,但是基于已有的教学环境进行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创新,仍然有益于德育效果的提升。

(一)多元视角,丰富德育过程

对于教师而言,其实小学德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可以丰富的空间。比如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很多信息化、科技化的元素,利用多媒体来展开教学,将各种新奇有趣的视频案例、能够吸引小学生视觉神经的美丽图片置入到教学课件当中,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主观性地去了解这一系列跟规则、跟道德、跟法治有关的案例故事。

除此之外,课堂上还可以植入讨论会、辩论会、学科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们全部都参与到课堂当中,而不是过往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事不关己的消极心理。教师可以引入与小学生息息相关的、同时在其理解范围内的热点话题,比如《流量地球》舍弃部分城市的做法对或不对?逢年过节一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应不应该继续把玩手机——等等,不同的话题、观点,积极而热烈的讨论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增强互动、更促进表达。

(二)三方合作,提高德育效果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抑或是庞杂的社会,都有可能成为德育的发源地,而当一则德育观念生成以后,其余的空间则要承载起巩固、发扬和促进实践应用的作用。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庭、学校双方要建立起符合教学需求的“德育联盟”,将家长、老师和学生涵盖在这样一个“联盟”当中,通过建立平等、互信、和諧的关系,共同促进小学生德育效果的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要加强与社会结构的合作,比如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历史博物馆、图书馆、展览纪念厅等地方,使其在环境的熏陶之下,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美德、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正能量。同时还要借助这样一种渠道,让学生充分明白,美与丑相伴而生,阳光的背后必然有阴影的存在,明真理、辨是非,方是一个人获取成功、实现进步的基础所在。

(三)重视教师培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在小学内部组建一支优秀的德育队伍,不仅是保障德育效果的重要选择,更是构建校园内良好氛围、促成有益于学生成长进步环境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师要树立积极开放的德育观念,面向社会吸收一切对小学生成长教育有益的内容,无论是争议性的话题、案例,抑或是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影视资源等,都可以将其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源,丰富课堂、丰富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本身要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初始是各种模仿,如若教师本身存在正义性的行为,没有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那么对小学生的消极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学校方面也要提供给德育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包括技术性的培训和教学方法的培训等。同时还可以开启区域内的交流考察活动,方便教师在更广泛的空间内、吸收多家所长,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传统德育教学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十分必要。只是德育工作并非仅存在于课堂上、也并非局限在校园中,需要发挥多方面的力量,相互合作,进而提高传统德育的有效性,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小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18(09):29-39.

[2]加布代.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2018(06):57.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小学德育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