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元宵灯山会,一朵光彩明艳的民俗奇葩

2019-10-21 17:20杨立中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

【摘要】一个民族的精神、思想、智慧都存在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传统节日和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历史与文明的产物和象征。民勤元宵灯山会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民俗,具有鲜明的特征和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可称为我国传统民俗的奇葩。

【关键词】灯山会;文化;民俗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元宵灯山会是流传于民勤县城的传统元宵灯节习俗。一般从正月十四“开灯”,持续到正月十六“谢灯”。其间,家家户户扎灯,四街八巷游灯,男女老少夸灯,灯山楼上赛灯,代代相传,成为民勤一年一度不可或缺,民勤人最为喜爱的元宵佳节盛会。民勤元宵灯山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的艺术形式,独特的民俗价值,堪称我国传统民俗之奇葩。

甘肃省民勤县,旧称镇番,历史上属于边塞要冲和多民族交汇之地。明初以来,政府屯垦戍边,大量江、浙、山、陕等文化发达地区的移民定居民勤。文化的南北交融使民勤享有“人在长城之外,文居诸夏之先”的美誉,当地民俗文化活动历来十分兴盛,并具有南北交融之风。元宵灯山会就是随着明代大量移民的进入而兴起,成为流传当地的独具特色的节日民俗。

民勤元宵灯山会兴起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发展于民国,复兴在当代。据《镇番县志》载:明洪武五年,江淮、中原和山西等地移民迁于民勤,各地文化风俗随之而至,元宵聚集扎灯、赏灯之俗兴起。

《乾隆镇番县志风俗志》记载:农历正月十五日,古称“上元节”,也称元宵节。正月十四日黄昏后,里门竖坊悬灯,迤逦连接,三夕乃已。烟花、局戏间有。又云:元宵节,旧称上元日、灯节。这一日,闹社火、吃元宵、献长面、晚上观焰火、挂灯笼、游行逛灯、猜灯谜。

《镇番遗事历鉴》载:明成化二十三年,元夕,城市觀灯,以山西张氏“德义商号”为最著。观者比肩,啧啧称赞不绝。又载:清康熙四十七年,元宵赛灯,晋商技高一筹。有李道民者,取沙竹蔑片制鱼鹰,其状栩栩。走马灯尤精善,彩绘《水浒》《西游》人物,衣冠行止,盎然成趣,观者啧啧称绝。王复礼者,亦晋人,以沙枣巨枝结扎成树,悬玲珑灯笼数百枚,繁星点缀,灯花耀眼,成一时之盛景。乾隆三十八年,县有灯山巷,巷有灯山楼,规制恢闳,造工奇巧。灯节之前,市民云集于此,悬灯楼上,观赏浏览。黄昏,先是铺面商号、机关学校,到处燃起明烛,耀如白昼,火树银花,灯火通明。晚上,天上月圆,人间灯繁,男女老少手提灯笼,从四面八方向灯山楼汇集,然后结成游行队伍,游大街、串小巷,锣鼓喧天,欢声雷动,移灯耀晖,人流成河。同时在四街八巷摆设灯架,置放明灯蜡烛,亮如白昼,从远处望去,灯火如海,闪闪灼灼,似同银河。游后,纷纷集聚灯山楼前,各自把彩灯依序悬挂,从地面直至楼巅,层层落落,联成一座灯山,故名之为“灯山会”。

民国时期,灯山会更为鼎盛,花灯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夸灯赏灯之风兴盛,灯笼的悬挂由灯山楼、灯山巷及其周边街道蔓延至四街八巷。

民勤元宵灯山会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扎灯、游灯、夸灯、赛灯、展灯、猜谜等。

扎灯:又叫作灯,多以沙竹做骨,纱或纸做面,然后装饰绘画。民勤是南北、胡汉文化交汇区,受尚文重教风气影响,花灯制作技艺具有精工绵密之气和粗犷豪放之风,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游灯:是花灯展示的一种民俗形式,《镇番遗事历鉴》载:明代,“县有灯山巷,巷有灯山楼,规制恢闳,造工奇巧”。元宵之时,县城男女老少将做好的各式灯笼提到灯山楼前集结,然后结队游行,这是灯山会开始的序曲。

夸灯:由花灯制作的佼佼者,各自表述自己花灯的制作优势、艺术性、寓意等,有很多文人参与其中,赋诗作文,或现场题诗题文,将灯展推向高潮。

赛灯:由县城名流贤达、制作高手对参与展示的花灯进行品评,分出优劣。

展灯:将制作精良的花灯全部挂在灯山楼上,从地面直至楼巅,层层落落,形成一座灯山。

猜谜:又称“射虎”,由地方文人制谜,在花灯上悬挂灯谜,元宵晚开谜,猜者云集,中者有奖,其乐淘淘。

民勤元宵灯山会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传承性。元宵灯山会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兴起于明代,代代相传,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二是综合性。灯山会具有丰富的民俗内容,活动精彩纷呈,丰富有趣,不仅有扎灯、游灯、夸灯、赛灯、展灯等活动,还连接了民勤本土的一系列丰富的元宵民俗活动,花灯多寓意社会和谐、事业辉煌,保佑新年平安,灯名也多有求吉祈福之内容。三是群体性。元宵灯山会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历史上元宵节期间民勤家家做灯,户户展灯,人人观灯,全民参与,已成为当地最热闹的传统春节文化活动,参与人数以十数万计,几乎民勤人人到场观灯,流连忘返,并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来分享。四是独特性。民勤为民族交融之地,江、浙、山、陕移民与原住民汉、蒙、回多民族杂居,花灯工艺具有南北兼融的制作风格。五是活态性。民勤灯山会是民勤传承较为良好的传统民俗活动,已成为民勤人民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文化盛会。

作为传承历史悠久的传统年节民俗,元宵灯山会有着重要的价值。一是历史价值。元宵灯山会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二是民俗价值。元宵灯山会传承了丰富的节日民俗,对研究移民地区民俗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三是艺术价值。受移民文化影响,元宵灯山会花灯制作技艺具有精工绵密之气和粗犷豪放之风,具有南北兼融的花灯制作风格,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四是社会价值。民勤元宵灯山会为群众提供了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满足了人民殷切的文化需求。

元宵灯山会历史上主要场所在民勤县城灯山楼、灯山巷和临近街巷。20世纪80年代,主办任务由民勤县文化馆承担,灯会场所迁至南街。2008年文化广场建成,元宵灯山会迁至文化广场临近的步行街。

解放后,灯山楼被拆除,元宵灯山会一度停止。20世纪80年代初,元宵灯山会恢复,延续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三十八届。民勤县文化馆每年结合农历生肖、传统习俗、经济社会形势,融合传统技艺,并结合现代光、电、传动设计技术,制作出多组美仑美奂的大型灯组,这些彩灯气势雄宏,造型逼真,或弘扬民俗文化,或宣传特色产品,灯火辉煌,流光溢彩,使元宵灯山会内容更丰富,规模更宏大,质量档次更高。更有爱好此艺者,自己制作玲珑剔透的小灯,在灯会期间游灯把玩。正月十五晚,设“元宵灯谜会”,悬挂灯谜数千条,射中者手捧奖品,神采飞扬,踌躇满志;射偏者说着失误,评头论足,些有不服,其情也浓浓,其乐也融融。是晚,观灯猜谜者接踵摩肩,人山人海,驻足翘望,游目骋怀,真是人在灯海中,灯在人潮里。近些年又兴起了驼羊游街,县城周边农民制作漂亮羊车,挑选健壮公羊驾辕,在灯会上供游人乘坐,寓意“乘羊车,发羊财”。还有的把体格健美的骆驼装扮漂亮,供游人乘骑拍照。

2017年,民勤元宵灯山会入录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勤元宵灯山会以群体形式传承。花灯制作代有高手,至清代,花灯制作技艺已十分精湛。据《民勤县志》记载:“邑人赵氏玉珍,为河西丹青高手,制作灯技艺名噪城乡。”民国时期,马寿山为花灯制作技艺佼佼者。解放初,赵浩文为花灯制作工艺集大成者,出身于丹青世家,具有很高的书画造诣和工艺美术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勤县文化馆承担了元宵灯山会的设计、制作、布置任务。随着时过境迁,传统元宵灯山会的内容形式均有了较大变化,旧时盛行的游灯、夸灯、赛灯之风逐渐淡去,传承人才断层,保护势在必行。

传统节日和节日文化,是民族历史与文明的产物。一个民族的精神、思想、智慧都存在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自我认同和国际形象的标志。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的价值,无论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是在协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等方面,仍然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我国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足以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和荣耀。文化是火种,是血脉,是精神,是源泉,是中华民族存续发展的根本,它的传承和保护,更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为了保护传承民勤元宵灯山会,当地文化工作者正在积极挖掘、采集、整理相关资料,建立元宵灯山会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和电子档案库;协调各方资源,办好每年一届民勤元宵灯山会,为群众提供丰盛的传统文化盛宴;成立民勤花灯制作技艺传习所,建立民勤花灯传承展示基地;组织参观、交流和培训班、研讨会,传承花灯制作技艺,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深入研究元宵灯山会的历史渊源,恢复传统民俗,推陈出新,彰显时代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民勤元宵灯山会,这朵明艳亮丽节日民俗奇葩,必将会在时代的光影里,历久弥新,芳华不老。

参考文献:

[1]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2]谢树森.镇番遗事历鉴[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0.

[3]邸士智.民勤历代方志集成[M].敦煌:敦煌文艺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杨立中(1976-),男,汉族,甘肃民勤人,本科,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非遗保护、文学与应用写作。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寻梦江南春 热闹的民俗节日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