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地图典型地物符号的演变探究

2019-10-21 19:19王蓝星颜晓航吴立亭丁美青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河流符号桥梁

王蓝星 颜晓航 吴立亭 丁美青

【摘要】地图对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具体地反映出历史上人们的社会生活情况。研究中国古代地图的源流及其发展,有助于今人复原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风貌。本文选取中国古地图上山脉、河流、桥梁、居民地四种典型的地物符号,并对其在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表示方式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总结出各类地物符号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古地图;地物符号;山脉符号;河流符号;桥梁符号;居民地符号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现状

(一)古地图中地物符号的研究背景

从古至今,地图在人类生活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地图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绘图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地面信息的了解程度,并且能为今人研究特定时期的社会面貌提供材料。而地图上最为重要的元素便是各类地物符号。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国家、国际对于地图的绘制都有固定的标准。但是在古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无法像我们如今这样交流,这就导致各种符号、各种表示方式的流行。这为当今对古代地图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为此迫切需要一份系统、清晰,关于各地物符号演变过程的,容易为专业人士接受的研究文档。

对我国古地图上主要地物符号进行研究,总结出其变化和演进规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制图方式的变化轨迹,还可以给其他地图研究者们提供一份尽可能详细的参考资料,以方便其进行相关工作,并促进古地图研究进程的发展,为系统化研究地图做出贡献。

(二)研究现状

中国出土了大量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地图。已有许多专业人士就地图上的一种或几种地物符号的变化做出了相关研究。其中,有学者对桥梁符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写意法表示的桥梁概括性较高,与现代采用规范化桥梁图例符号的思想有共同之处,都是以一定程度上形象的简易符号来表示桥梁。

有学者对几种地物符号表示方法作了粗略的概括:对于水系要素,人们在一开始就掌握了形象而易于绘制的表示方法。究其原因,是水系要素本身的几何外形比较简单。而要将三维空间的山脉在二维的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则较为困难,因此山脉的表示方法不断改进,其过程体现着古人智慧的思考。居民地的表示方法各异,这与地图使用者的需求有关。居民地在古地图上的表示与现代地图的区别只是在于缺乏严密的数学基础。

关于古地图中地物符号的文献大部分是研究某一幅或某一系列古地图中的信息,对几种主要地物符号演变过程的研究很少。因此,对于几种主要地物符号的演变过程,仍需进一步解读。

二、主要地物符号的演变过程

(一)山脉符号的演变

在宋代以前,出现了以两个夹住河道刻线的椭圆标记峡谷关隘的方法和以闭合曲线绘制山峰的方法(《天水放马滩地图》)。

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汉初长沙国深平防区驻军图》)中,以闭合曲线圈出山脉的大致范围,并以条纹填充。在九嶷山附近有一片区域地海拔较高且多山,以一大片弧形条纹填充的闭合曲线来表示。自宋朝以来,人们就采取近似写实的方法表示山脉,这些表示山脉的符号虽然时期不同,用途不同,在实际应用时图样也不同,但利用写实的绘画表示山脉是一个基本固定的方法。

(二)河流符号的演变

远古时期,河流的表示方法是用简单的、粗细大致相同的线条,勾画出河流的走向、支流等,即单线河。在中古期出现了以两条线表示河流的方法,以两条线距离的远近来表示河流的宽窄,这就是双线河。在近古期,两种表示方法兼有之,小比例尺地图则用单线,大比例尺地图上空间允许,则用双线描绘,保留更多细节。但古时人们绘制地图全凭肉眼观测,是一种绘画的方法,十分缺乏准确度。在汉朝的《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中,河流以较粗且不均匀的墨线绘出。

明初《大明混一图》用蓝绿色粗细不同的线条表示河流,其中黄河用黄色线条表示。清朝的《康熙皇舆全览图》采用双线表示河流。

河流符号自古至今,基本没有多大变化,要么是双线河,要么就是单线河。之所以这样的符号形式一直沿用直今,是因为它本身既具有象形符号的性质,又具有几何符号的特征,易于定位,又能让读者普遍接受。

(三)桥梁符号的演变

中国早期的地图具有很强的写景性和文学艺术性,一幅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地形图,初看如同一幅写实的风景画。这体现的是桥梁符号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写景法。

写景法所绘制的桥梁符号有清晰的外形和结构,且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如《双桥渡虹图》中,所绘桥梁外观翔实,但能得到的地理信息十分有限。此画法绘图效率低下,过分强调写景记实,只能包含较小范围内的信息。这些缺陷使得写景法逐渐不被采用。

文字表示法是一种十分简单的表示方法,即直接用文字标出桥梁。标注所在的位置便是桥梁所在的位置,有时也在桥梁横跨的溪河旁边。例如,《康熙会稽县志》中,以标于溪河之上的加边框桥名来注明“和尚桥”的位置,又以标于溪河旁且未加边框的桥名来表示“通泰桥”。文字表示法虽然使用起来十分简便,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图例符号,在存放过长时间后会令读图者无法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桥梁的实际位置,使得可靠性降低,因而逐渐不被人们所使用。

以写意法绘制的桥梁概括性较高,与后世所采用的规范的桥梁图例符号已经十分相近。其绘制思想是仅简单地画出桥梁的大致外观,而实际使用的符号十分多样。虽然画法不统一,但并不影响人们对地图的识读。例如,《常山县志》中,以一块横跨河流的木板来简单代表桥梁,有的木板下方画出了桥梁的支柱。

(四)居民地符号的演变

在汉墓马王堆出土的《驻军图》中,对居民地有比较详细的表示,有分类又有分级,分别用矩形和圆形表示,且大小不一,说明其有一定的数学依据,很可能是按人口数量来划分的。杨子器的《舆地图》中以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等级的居民地。在清朝,这一类符号变得更多,由于作图的范围广大而纸张面积有限导致精度不高且分辨度较差。

居民地作为地图使用者常需了解的地物信息,在稍小比例尺地图上都会有表示。其表示方法大都十分简单,从简单用线条圈起到直接使用文字标注,到后来以符号加上文字注记的方法,体现出古人在绘制地图方面从简单反映地物信息到详细、准确地反映所需信息的進步。

三、结语

研究古地图中地物符号的演变,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状况。本文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系统整理出了古地图中地物符号演变的整体规律,并对古代地图中几种主要的地物符号的演变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同时,在古地图地物符号的研究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相关研究人员去解决。比如,在查找资料时搜索不同的关键字得到的却是大量的重复资料,因此有对于同种地物符号在不同时期展现出的不同形态,应如何建立有效的分类以方便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齐清文.中国古-近-现代地图的传承脉络探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1):2-13.

[2]姜生.论马王堆出土《地形图》之九嶷山图及其技术传承[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24(3):108-114.

[3]姚雨露.中国古代地图中桥梁图例符号之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8):205-206.

[4]郭庆胜.古地图符号的分析[J].地图,1989(2):19-22.

[5]陈恩星,莫军凯,杨江,等.从放马滩图和马王堆稀世地图看地图发展[J].中国地名,2011(2):52-53.

作者简介:王蓝星(1997-),女,汉族,湖北黄冈人,长沙理工大学本科在读;颜晓航(1998-),男,湖南郴州人,长沙理工大学本科在读;吴立亭(1997-),女,汉族,河北保定人,长沙理工大学本科在读;丁美青(1978-),女,汉族,湖南怀化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国土资源遥感及地图研究应用。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7B004);湖南省2017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010102-1203089)。

*感谢课题组黄东鑫等同学的共同协作。

猜你喜欢
河流符号桥梁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河流的走向
河流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用提问搭建有效初中数学教学的桥梁
当河流遇见海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