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的阅读语境下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

2019-10-21 21:13郭淑贤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阅读体验书籍设计审美

【摘要】本文先从书籍存在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引出书籍设计的概念。通过分析目前中国人的阅读情况和架上书籍,挖掘出国人读书少的原因和俗气的书籍审美标准。最后评析了世界最美的书籍获奖作品,并总结出十个评判标准,凸显书籍重在整体美的观念。

【关键词】书籍设计;全民娱乐化;审美;阅读体验;整体物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博尔赫斯说过:“别人都为他们写了什么而感到自豪,而我却为自己读了什么而自豪。”书是信息的集结,是前人把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经验归纳成文字印刷在纸面上,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的物质性,和今天的电子书籍不同,它是虚拟的电子阅读物,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编辑而成。而书籍不是这样,它是实实在在可以触摸到的、可以嗅觉到的、可以聆听到的。书籍是一种在时代更迭之间显得愈发珍贵的气质。读书人有自身的气质,当我们在翻阅一本好书时候,能够把它的精神吸纳到自己的心里时,这时你的气质就会自然而然展现出来,即我们常说的“赋有诗书气自华”。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放弃阅读等同于失去记忆。所以说,阅读是当今仍然需要保留的文化气质,这也是推动当下做书人坚持不懈的理由。如何才能使人们保持读书习惯呢?这就需要当下的书籍设计师设计出既好看又有良好阅读体验的好书。

一、书籍设计的概念

书籍设计是解构物质形态,组合精神意义的过程,设计蕴含着内在与潜在的逻辑。书有它的结构,有它的形态,书是物化的;书更重要的是组合精神意义的过程,书的内容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或者文化的意义,怎样将这些意义转化成书籍的形态让其附有价值呢?设计蕴含着内在与潜在的逻辑,即寻找内在的关系,用我们的逻辑构想驾驭书籍的内在和外在形态。因此,做书人不仅要注重其外在的形,更要注重内在的韵,争取做到形神兼备。

二、全民娱乐化时代的阅读审美思考

总结起来目前中国书籍审美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目前,大多数出版物仍然停留在书籍装帧“漂亮”外衣的阶段。书衣打扮的装帧误区,一些出版业者唯封面论输赢的装帧评判标准。例如,一般接出版社的活,他们会说给十几个封面先看一下,只要封面设计能吸引人即可。不会过多地投入书籍内在的编辑设计,这样成本会很高。目前商店架上书籍的主要现状有:(1)俗,低俗化、平庸化。在书店、机场等经常会看到书籍封面设计的共性:为了吸引人眼球,文字大、脸大、色彩对比强烈。(2)仿,追跟市场,仿效雷同。出版人一般会跟踪市场,他认为卖得好的书就是好书,卖得不好就怪设计得不好。(3)抄,山寨、抄袭成风。只要是好看的,认为符合大众审美的就会抄袭,使得我们对书籍的理解度越来越差。(4)盗,获利捷径、侵犯版权。

三、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判标准重在整体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举行,获奖的书似乎不那么精彩,暗暗的、灰灰的、旧就的,没有那么耀眼,那么吸引人眼球,所以,在评书时并没有觉得书籍的封面是决定这本书良优的标准。总的来说,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判标准重在整体,概括起来一共有以下十项。

(一)判断一本书的高贵,不在表象,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整体美

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例如《老人与海》的文学本,作者刻意增添了很多老人与海的意境,以及与之内容相关的插图,这些插画都是作者自己画的,封面上闪闪烁烁的沙滩、鱼和孩子,这本书由蓝色进入白色沙滩,再由淡蓝色结束,像海滩一样,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二)页面的编排设计给阅读带来纯净的流畅感

页面阅读的流畅度是判断一本书设计的基础,我们现在往往忽略了书籍过渡的意识,有的书看不清字,有的书互相交错,无法辨识,我们可以变换角度来判断一本书,但不能脱离阅读的本质,必须让读者能清晰明快地读到文本内容。《语言装不进有毒的信件》这是一个作者与30多位友人通信的原件穿插于书本中,变化而有序,丰富而简洁,注重阅读结构的细节处理,引领读者进入他的世界。从编辑设计、字体编排到用纸和装订,一本精美的无懈可击的平装书诞生了。里面信件的还原很逼真,这种时间和空间的设计,让读者在翻阅中感受作者内在的信息表达。它的文本设计也很有意思,文本有基本的格局,但它的注解是在中心页展现,让读者能很快地捕捉到它要解读的内容,还原的做旧信是感性,而文本的版式设计是理性,感性和理性恰到好处的结合体现了书籍中编辑设计的重要性。

(三)合理恰当地运用字体有利于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字体很重要,西方的文字很复杂,有两千多种,西方设计师不仅要设计字体,还要应用字体,不同的年代用不同年代的字体。我们中国的文字虽然没有西方多,但同样要讲究字体,从黑体、宋体,宋体里面还分报宋、书宋、粗宋、标宋等,各种字体很多,那么一本书怎么能很好地应用字体呢?即使是自己书写的字体也要和文本相吻合。

(四)严格把控印刷质量的色彩饱和度、油墨渗透度、图像还原度

这是中国书籍比较欠缺的地方,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升,印刷越来越漂亮,但往往为了降低成本,照片的原片拍的就不好,通过印刷以后更是打了折扣,今天的印刷机大部分用的是外国的机器,海德堡牌的印刷机,油墨是日本的、德国的,但没有印出好书。这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有一个高的标准、高的视点,对印刷的质量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五)纯图像的应用要赋予创想,美在读书人的眼睛得到感悟

純图像不是简单的一张纸上承载的图像,图像是会说话的、图像同样是有节奏的。一本好书图像的应用非常重要,它的位置、布局、传递的速度、游走方向都会呈现一种叙述的新鲜感。

(六)纸张语言的准确使用,感受翻阅的愉悦度

这是与电子书籍的根本区别,现在的纸张越来越多,我们现在提倡手工书,用不同类型、不同质感的纸张来表达主题内容。例如我们常用的传统宣纸,或者特殊毛边纸来表达不同的信息。《1979-1997超长家事清单》这本书使用购物单为文本,即把小票变成了文本,叙述了东西德统一前后的时代变迁,数据真实还原不可复制的存在。虽然是一个家庭的琐碎经历,却是宏大历史的缩影。文本中穿插了很多画面,例如有作者家庭的演变,他的数据就是他的小票,社会变迁通过书面文字来解读,以小见大这个切入点使我们感受到叙述故事是可以多元化的。

(七)关注装订每一个环节,优质的细节直接影响翻阅的感受度

装订同样是物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序,是装帧一个重要的手段,所以装订的每个细节都要关注,有些书一翻,四个角都翘起来了,而国外的书很挺,有的劣质书拿在手里会有声音作响,说明做工欠缺,书不平,这都是技术的原因。例如,工艺上很讲究的书,质量也很好,难度也高,正是因为这种工艺使得这本书的价值得到充分的提升。

(八)探讨包封的必要性,单纯的封面设计,一目了然,内外不能割裂

有的书没有包封,只有一个外封,即使不是形态丰富的装订方法,单纯的封面同样要讲究。

(九)美书未必是一场盛宴,避免过度和多余的手段,挽留质朴

今天的书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语言也越来越多,但是一本能够得到流畅阅读的书未必是那么烦琐,所以,在做书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书的质朴感。

(十)巨型或厚重的书不是美书的评判标准,“大”从作品的感染中体现

在最美书的评选中,有意地舍弃了一些过大的、过度包装的、过度装潢的、过度装帧的书,因为不利于流通、不利于让广大读者读到。世界最美的书,它就是一本普通的书,能让更多的读者读到,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種方向。所以,书不在于大,一本小书同样也可以很精彩,有些书虽然很小,但内容同样丰富。

书籍设计美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但是它有共性的地方,这些点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审美认知才能内化成自己判断美的标准。

四、国人在书籍设计领域中的探索与成就

我国的出版人、设计者这些年来打破装帧概念的束缚,迎着困难不懈怠,投入书籍设计,努力为读者做好书,让世界了解中国。2003年开始评选中国最美的书,从中国最美的书中选一部分参选世界最美书的评选,自2003年到2018年,中国共有19本书获得了世界最美书的奖项。他们为中国设计界树立了榜样,为我们国家争得了荣誉。虽然是一本小小的书,却代表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且让世界关注中国设计。

参考文献:

[1]吕敬人.翻开中国当代书籍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郭淑贤(1989-),女,汉族,山西长治,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阅读体验书籍设计审美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现代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应用
迷人的书《S.》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中国传统美学下的书籍设计研究
紧扣学生跃动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