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标准化印刷的时代背景下手工书的价值体现

2019-10-21 21:44黄海涛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

【摘要】近年来,我国手工书领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也受到了来自机械化标准化印刷生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机械化标准化印刷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手工书该如何体现自身价值,并对手工书产业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个人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书籍装帧;印刷工艺;手工书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在今天这个印刷业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书籍采用了机械化标准化印刷。手工书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或放弃了对现代机械科技的依赖,从作者情感角度出发,将手工与书籍的主题进行糅合的设计手段。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印刷刊物,因为其脱离了机械、批量等现代印刷概念,却包涵了传统意义,体现了人文情怀。所以,手工书是通过艺术、设计、材料与技术等方面对书籍的一次升华。

探究手工书在当今机械标准化的时代背景下体现的价值,可以使手工书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意识到深入研究社会审美意识和视觉心理的重要性,而且不光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借鉴和传承,还需要具有现代设计意识,富有创新意味,与时俱进。

一、机械化标准化印刷的时代进程

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在社会上掀起机械化标准化设计的潮流,过度的机械标准设计带来了设计与手工分离的后果。威廉·莫里斯对当时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探索,思考的中心便是如何改变社会上粗制滥造的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设计。他认为,通过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风格和创作方法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而这些设计作品都是通过手工艺的方式达到实用和美观的目的。

在这个年代,出现了一派反制的声音,这一派人士他们试图找回古老的工艺传统以及一切艺术形式的传统方式,这些艺术形态其中包括了书籍装帧。于是,两种类型的豪华装帧形式成了时尚:其中一种形态称为“历史流”的形态,尝试将书籍内容与装帧史上的基础自然图纹结合在一起;另一种形态则强调以手工制作,但仍与当代主流美学运动相依相存。第一种形态的装帧,强调以历史主义为主导,在此框架中,中古时期的风格以及仿效中期装帧的做法十分明显;以传统为主要诉求的第二种形态,则试图将当代的美学标准融入书籍装帧中。

始于19世纪的书籍机械标准化量产,在20世纪达到了巅峰。书籍几乎不再具有收藏的价值,它们成为了诸如畅销书或其他通俗读物般用完后“即可丢”的物品。现代主义设计在建筑等工业设计领域最为突出,不过在书籍设计方面的进步,则是使新式书籍等视觉传达设计形式有了一个可以依据的模式。拿书籍来说,它的社会功能已经彻底改变,所以连带使得装帧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这样的变革改变了书籍装帧各方面的问题,从传统手作到机械式的装饰,尤其是机械式的装帧,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是努力在丰富颜色,活泼的图案上费尽心思。

二、手工书的研究与发展

要了解什么是手工书,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图书。图书一般是指由图片、文字或者其他记载信息的符号共同组成的著作物。文字源于图画,图画又与文字结合组合成图书。图书的演变历经了数千年,从不成熟到成熟,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粗到精。通过技术和程序上的不断更新交替,达到了现在较为完善的境地。设计师熟练掌握各种电脑设计软件,专业的印刷师傅能够了解印刷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墨水与纸质的运用,这样的书籍生产出来与现代设计息息相关,所以也非常符合现代设计的每一项规定。

书是一种作者与受众之间情感连接的纽带,但是,如果仅仅靠文字与图像来完成的,这种方式难免会缺少一些含义与价值。“手工书”出现在20世纪晚期,是由英国著名的艺术家威廉姆·布莱克发起的。从那时起“手工书”便作为一个专业的艺术术语出现了。布莱克和他的妻子自己动手书写文字、绘制插图、印刷装帧,这种独特的书籍装帧形式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书籍作品,为日后的手工书的发展搭建了框架,奠定了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一些现代机器工艺。这样的书籍就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传统书籍”了,因为它并不是机械化、批量化的产物,而是一种包含历史痕迹的手工古籍。所以,这也是对传统书籍的升华,应当被叫作“艺术品”或是“设计品”。

对于手工书的研究国内外从未停止,许多专家也为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专门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邱陵在其著作《书籍装帧艺术简史》中系统阐述了从古至今的书籍装帧制度、书籍装帧历史、装帧工艺,甚至版本的研究并对未来中国书籍装帧的乃至世界书籍装帧装订、材料、印刷工艺、版式设计、图像应用等方面作出了要求。

国外,西班牙书籍装帧大师乔瑟普·坎伯拉斯在《欧洲古典装饰艺术》一书中谈到,书籍装帧历经时间的洗礼已成为一门崇高且古老的工艺。他在书中悉心传授书籍装帧这门工艺的传统技巧,同时将现代科技与素材融入其中。不仅介绍了”书籍装帧”这门工艺的历史,还通过亲身示范等方式,传播给读者应如何手工制作各种经典书籍以及修复损坏的书册,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德国哈雷艺术设计学院教授萨宾娜·高尔德在《艺术书籍德国制造》一书中认为,当今是以视屏为代表的电子化信息载体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传统阅读载体—书籍面临多重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契机。因为书籍艺术可以从电子化视觉信息的盛行中解放出来,而重新回到书的本体,即领受书带来的温和亲切的阅读享受,并展现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无穷魅力。

进入现代化的信息时代,承载信息的产品逐渐多样化,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情怀。随着机械化标准化的速猛发展,电子阅读成为大众的首选阅读形式,使得“开卷有益”变成了“开机有益”,各类設计产品琳琅满目,却无法感受到制作人的情感和体温。手工书籍是传统书籍的一种创新形态,其继承了传统书籍的装帧工艺,更是书籍与艺术品的结合体。

三、手工书的价值体现与发展趋势

手工书之所以受推崇,是因为无论使用哪一种装帧方式,都有设计者的心血倾注在里面,更有人情味在里面。若使用了较为古老的装订方式,比如说锁线、旋风装、龙鳞装等具有古老气息的方式更是能在书籍原有的基础之上增添一分历史的浓厚韵味。书籍设计师张晓栋将经过数年探索掌握的龙鳞装运用在作品《三十二篆金刚经》中,将绝伦的装帧与绝妙的佛法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出作品庄严祥瑞的象征意义。一本真正优秀的书籍设计是值得人们去收藏、品味和欣赏的。书的质感、墨的清香、视觉的感受以及读者在阅读手工书的时候,书与读者、作者与读者的一种交流交互是现代电子科技没有办法替代的。谭璜为邵常毅先生30多年以来的版画作品制作《邵常毅木刻原作画辑》时,均采用了手工的方式,运用麻绳、木条固定的方式,在读者阅读时可以随意拆分书中作品,装裱或者重新排序,加强了作者与读者之间情感的交流,促进了作者与读者交流互动。

现今,手工书已然成为了一种小众的爱好,主要集中在一些个人爱好者。出版物也只有一些自出版的刊物会使用手工书的形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装帧,造价高,费时费力,成本与售价不成正比等因素造成了这种状况。再看艺术类高校,多数开设书籍装帧这门课,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进行一些实验和探索意味较弱的装订程序,并没有面向大众的市场,只能算是学生应该交的作业。不光是这些原因,比方说还有材料方面,种类贫乏,渠道甚少,只能通过实体店购买极少的品种和进行网上订购。

我认为,在高校的书籍设计课程中,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吸取灵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不与市场需求冲突,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设计可以不受条件的限制,也不依赖现代机器和技术的便利,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完成设计。

依据手工书的爱好人群年龄分布比较分散这一特点,可以采取线上网络和线下门店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接收更多感兴趣的人加入进来,这样不管是传播还是材料的创新上都能得到不小的改善。再者,我们还应将兴趣从小培养,在现有的儿童美术教育中加入更多动手实践的手工书形式。比如说剪贴画就是最普及的形式。现在这一代的儿童,父母尤为重视儿童的素质教育,开辟这样一个儿童早教市場,除了能够从小培养兴趣之外,也给了书本教材和材料销售市场相当大的发挥空间。

四、结语

在这样一个机械化标准化纵横的时代,现代印刷书籍的出现丰富了读者的视觉感受,也从读者感官的角度进行了很大的提升,易让读者从中产生共鸣。但是,是否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工书籍就会被之取代呢?我相信,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手工书是书籍装帧中非常特殊的一个门类,虽无法复制和快速大面积传播,不过,在书籍装帧的未来一定缺少不了手工书这样的装帧方式。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籍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乔瑟普·坎伯拉斯.欧洲古典装帧工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3]谭璜.浅谈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手工书设计[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4.

[4]蒋蕾.关于书籍课程中手工书籍设计教学思考[D].常德:湖南文理学院,2015.

[5]戴嘉铭.手工书籍设计教学探索[D].杭州:中国计量学院,2015.

[6]张银科.手工书市场发展现状及突围之道[J].商品与质量,2011(12).

作者简介:黄海涛(1996-),男,汉族,江苏泰州人,贵州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设计学,研究方向: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
美学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王安娜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以镜明心
美学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演变及对现代的影响
脊梁
书籍装帧设计中内容与形式和谐关系的探究研究
古典与自然: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印刷书籍装帧
研究多感官体验设计理念融入书籍中的积极影响
探析互联网思维下书籍装帧设计的时代特征
海豚出版社举行书籍装帧艺术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