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019-10-21 23:05樊军红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3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

樊军红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企业界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企业家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老子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国学思想之一,老子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有非常大的应用。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老子思想;现代企业;管理

老子的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国学思想质之一,老子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又有哪些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企业界怎样面对挑战与机遇?信息时代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家怎样才能找到新的发展契机?面对这些绝对现实的问题,海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都把目光转向中国古老的管理哲学思想,很多问题竟然都能从数千年前的中国思想家那里得到启发,其中不少涉及到古代管理思想与当代企业管理的连续性实用性,这是中国独有的一张王牌,其开发利用价值不可估量。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一书。 老子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即:明古之理,可治今之事。当代企业管理者,既可参透老子学说,以其察明当代中国人思想深处许多固有观念,明确管理思想轨迹;又可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管理技巧和手法,《道德经》管理思想对企业领导者正确认识经营管理之道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毛泽东缔造了新中国。毛泽东青年时期就很爱读《老子》的书,在他的《讲堂录》中记录大量的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摘录。建国后,毛泽东还经常读《老子》的书,并关注哲学界对《老子》的研究。毛泽东对《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即相反相成的矛盾统一论、反者道之动的矛盾转化论和柔弱胜强的发展规律论。

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的新时代,“为而不争”是老子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加以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功遂身退,天之道。”邓小平正是这样的时代伟人,进而承担时代使命,成而退出政治舞台,在中国的政治史上开创了“退”的先例。

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与农业、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更重要,老子关于“有”与“无”的关系,在这个阶段表现的至关重要。

企业的发展首先要借鉴老子关于“有”与“无”的关系论断。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就为我们揭示了世界万物的变化发展都要经历“无”和“有”这两种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有”与“无”两者不可或缺。就如同邓小平对待中国的发展一样,“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物质文明,又要精神文明,“有”和“无”要配套发展。然而,多数企业都很看重企业“有”的部分,忽视企业“无”的部分,当企业的“有”与“无”失衡后企业就会走向衰退。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做“百年老店”,往往是企业“无”的重要性要高于“有”。当你有了强大的“无”,你就会有强大的持久的“有”,反之,强大的“有”是经不起风浪的。可口可乐公司可以不怕他们的生产设施一夜间被火烧掉,一年内又能恢复原状,就是这个道理。如何掌握当代企业发展的自然规律,老子给了我们一个榜样,那就是老子崇尚的“水”。水无处不在,无空不入,随遇而安,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利万物,居善地……老子認为“水几于道”。笔者认为企业的成长也能象水。若能向“水”学习,就一定会成为“大海”。企业要做就做“水”性企业,海尔总裁张瑞敏就说过“海尔是海”。

对于企业管理,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最理想的管理方式,但多数企业家不能采用这种方式是什么原因呢?企业要实现“无为而治”的境地,不是只是管理理念的问题,重要的是要有实现“无为而治”的途径。“无为而治”的前提是管理的对象要经过“有为”的过程实现自理.

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让人消极等待,无所作为,并不反对有所作为,他的无为是鼓励人们努力奋斗达到有为时,而采取无为的心态和委曲求全的哲学理念去处理事情,从而使有为一直延续下去的管理之道。老子主张的是“为而不恃”和“为而不争”的管理艺术。这样的无为方法其实是有为的最高境界;才能达到“无不为”的功效。所以“无为而治”被看成管理的最高追求。历史上的明君贤臣,今天起级跨国公司的高端领导者,无不是无为而治的践行者。

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所谓的无为就是人力本身的无所作为,但制度本身仍运行不违,这才是领导是真为”。所以“无为而治”最重要的是用制度的真为来代替个体的无为,而个体的无为其实是在制度的管理下的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自由运行和自由发挥,而不是主观臆断、随意安排布置员工的工作。

世界500强美国的麦格劳希尔集团创始人哈罗德?麦格劳曾经指出“一个领导所真正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持续进步的环境”。其实这是“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另一种表述。 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与农业、工业经济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更重要,老子关于“有”与“无”的关系,在这个阶段表现的至关重要。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面归之”。”这句话被认为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最经典论述。所谓“不自见,故明”,就是看待与处理事物时,不要仅从自己的角度为出发点而分析判断其内在的规律,作出决策时应当以局外人的心态出发,不要一味的固执己见,这样才能保持明智的状态,从而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自是,故彰”,就是凡是要多听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不要单纯以自我思维来看问题和处理问题,要博采众长,不要自以为是,这样才能知晓事物的内在关联,昭彰事物的是与非。“不自我,故有功”,就是凡是不要因为一时成绩而沾占自喜、自我满足,要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不要自吹自擂、自我炫耀,要内敛、低调,把实现人生终极成功为追求目标。志当存高远,这样才会取得最后的成功。“不自矜,故长”,就是凡是即使取得了期望中的成绩,实现了预期目标,也不要骄傲自满、自高自大。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长久保持成绩,最后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的“四不”其实集中起来反映了一个道家思想中最基本的“曲”的哲学理念。无论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我,还是不自矜,都是在讲一个人生“曲而全”的道理。领导者即使达到了很高的管理境界和人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都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要目空一切,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功劳,更不要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做一些违背人性道德与行为标准的事情。虽然居功至伟、功德显赫,但要委曲求全、谦虚谨慎、小心翼翼,这样才能圆满,才能成功伴随一生。?

老子在其哲学思想中提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老子把管理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最低层次)部下对最差的管理者的反应,称之为“侮之”,员工都在骂;管理者实施的是棍棒式的管理,把员工视为赚钱的机器,拼命榨取剩余价值,最差的管理者没有文化涵养和道德修为,不仅管理粗暴,而且榨取血汗之极,总是激怒员工的谩骂与抗争。这样的管理在旧时代的企业里比比皆是,而今天则很少了。

第二个层次(较低层次)部下对较差的管理者的反应,称之为“畏之”,员工害怕,心里烦闷,敢怒而不敢言;许多企业推行的是严格的管理,固然带来良好的执行效果和较高的绩效,但多数是以员工心理的不情愿为代价,虽然不乏红包奖金,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也越拉越大。所谓敬而远之,看似尊敬,实则是对管理者的排斥和抵触,内心里盘算的是如何跳槽,如何防护自己的利益受损问题,哪有心思去积极主动地工作?自主式的管理方式将成为未来管理的主流。

第三个层次(较高层次)部下对较好的管理者的反应,称之为“誉之”,管理者以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人格魅力,诚信威信取信员工,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取得员工的亲近和赞誉。管理者文化层次较高,深谙企业管理之道,通过各种关系的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氛围,员工都愿意主动地亲近他,有什么想法建议愿意同他交流,从而获得赞誉。

第四個层次(最高层次)部下对最好的管理者的反应为“知之”(不知有之)。所谓“知之”,就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自然而然地功成业就,事遂心愿,这是员工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最高明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的管理,是无为而治的管理,这时组织就已经达到人类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的魅力是文化和哲学的力量,在这个氛围里,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心手相连,水乳交融,这也是每个管理者都在终生追求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老子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对社会的有益启示, 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对“道”的追寻,是对宇宙万物的形势上的把握。而在21世纪的今天,“重温哲理”、“与古为新”、“古为今用”,就会使我们在管理上游刃有余,在现代企业中当好领导和做好指挥众人的“导演”,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享受事业成功的愉悦。

猜你喜欢
现代企业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