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方法的疗效

2019-10-22 08:31王晓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尿道膀胱概率

王晓飞

(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医院外二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1)

膀胱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由于接触化学致癌物质与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所致,包括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等[1]。临床上传统的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伤口较大,痊愈的时间较长,预后较差[2]。因此,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方法疗效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4年以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3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51.67±5.26)岁,观察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2.03±5.48)岁。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现对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研究,表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此后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的批准认可。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腹肿瘤切除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取截石位,切口于下腹部正中起,直至切开腹腔,使膀胱充分暴露,并开始清理患者盆腔,包括两侧的淋巴结,并清理膀胱周围的血液,切除肿瘤,最后留置尿管,缝合。

观察组患者使用经尿道电切术。护理人员先指导患者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连接各种导线及管道,设置好电切机的参数,医师经尿道插入电切镜,探查肿瘤的大小、数量及位置等,在直视下切除,边切边止血,术毕留置导尿管。两组患者手术完成1周后进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国药准字H20045983,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10 mL溶解,按体表面积一次15~30 mg/m2,稀释为500~1000 μg/mL浓度,注入膀胱腔内保留1~2 h,每周3次为1个疗程,可用2~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来判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方法疗效。并发症包括血尿、膀胱穿孔、尿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膀胱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在泌尿系统中居于高位,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肿瘤坏死、溃疡、合并炎症等,晚期患者还会出现贫血、水肿、下腹部肿块,可通过利用尿常规、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进行明确诊断[3]。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 [n(%)]

常规的手术方式虽然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大,出血量较多,容易引起病症复发,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钱财,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负担,治疗依从性较低[4]。因此,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回馈度较低。

与之相比,应用经尿道电切术在临床上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这是临床上治疗膀胱表浅非浸润性肿瘤的常用方式,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以反复进行的优点,还可以达到有效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的目的,安全性更高,能够精准地探查到病灶的位置,术野更加清晰,避免了对患者腹部组织的伤害。通过使用等离子切除系统,使电流不经过患者的身体组织,并将靶组织降解分为低分子,避免了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因此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同时还保留了患者良好的膀胱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尤其对于患有多发性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患者,应先切除小的,不易到达的肿瘤,避免遗漏了远处肿瘤,医师还应适当掌握切除的深度和范围,避免患者术后的肿瘤复发。

本文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经尿道电切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促进患者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猜你喜欢
尿道膀胱概率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男性急性钝性尿道损伤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膀胱镜的功与过
陌生的尿道肉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