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雷公藤多甙片与地氯雷他定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2019-10-22 08:32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风团雷公藤组胺

王 敏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属于常见皮肤科疾病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伴有难耐性骚痒,患病周期较长反复发作,对患者健康及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相关研究指出[1],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用药治疗时应确保药物选择合理,加上患者体内不仅存在一定组胺、炎性介质也存在升高现象,因此在接受组胺治疗同时辅以抗炎治疗效果更佳。本文主要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地氯雷他定结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9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4例,年龄为18~66岁,平均(36.42±2.33)岁;联合组患者男27例,女22例,年龄为19~69岁,平均(36.53±2.31)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2.1 选择标准:①自诉瘙痒、存在风团,经诊断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中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标准并确诊;②治疗前半个月内无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组胺类药物;③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签订书面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②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③孕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联合组患者借助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方法:于早餐后0.5 h口服地氯雷他定5毫克/次,1次/天;雷公藤多甙片10毫克/次,3次/天。对照组患者应用地氯雷他定治疗,方法同联合组。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周。

1.4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风团大小、风团数量等症状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1.4.1 瘙痒程度判定,无瘙痒症状为0分,存在轻度瘙痒为1分,中度瘙痒患者较难忍受为2分,重度瘙痒难以忍受为3分。

1.4.2 风团大小评定,无风团为0分,直径<0.5 cm时分值为1分,直径为0.5~2.0 cm时分值为2分,直径超过2.0 cm时为3分。

1.4.3 风团数量评定,以无风团为0分,风团数量1~7个为1分,风团数量在8~14时为2分,风团数量超过14个时为3分;临床疗效以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减少指数[(积分减少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进行评定,其中治愈为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改善,积分减少指数超过90%;显效为治疗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积分减少指数为70%~90%;有效指治疗后症状改善积分减少指数为30%~69%;无效指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积分减少指数低于30%。临床疗效=(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嗜睡、肠胃不适、头痛头晕等)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借助SPSS21.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率%描述,借助χ2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当结果为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3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0%;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67.3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症状,2例患者嗜睡,1例患者肠胃不适,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5/49);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症状,无患者嗜睡,1例患者肠胃轻度不适,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2/49)。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8%与对照组10.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患者自身免疫机制存在关联,若患者发病后治疗效果不佳可能导致疾病反复,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等产生影响。相关研究指出[2],目前临床多借助抗组胺类药物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经治疗患者初期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但用药时间与治疗效果呈反比,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导致最终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临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常用抗组胺类药物为地氯雷他定,该药物具有较高H2受体亲和力,同时可对肥大细胞起稳定作用,有效阻止组胺、5-羟色胺等释放,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另有学者研究指出[3],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后复发时检查发现体内不仅存在一定组胺还伴有炎性介质水平升高等症状,表明单纯借助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佳,应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抗炎类药物进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治疗效果。

雷公藤多甙片属于传统中药,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用药后科有效拮抗炎症,增加炎性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介质释放量,预防血小板聚集,降低因炎症产生的纤维增生,另外该药物可调节细胞免疫组织功能及体液功能,避免免疫系统亢进,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4]。学者研究指出[5],雷公藤多甙片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可提高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80%与对照组67.35%相比较高。提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治疗中应用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可在拮抗组胺基础上,同时起到调节免疫及抗炎效果,大幅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较好。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8%与对照组10.20%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时在地氯雷他定基础上应用雷公藤多甙片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地氯雷他定结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作为有效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风团雷公藤组胺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质控成分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不同炮制方法对雷公藤中雷公藤内酯甲和雷公藤甲素的影响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冬季荨麻疹反复发作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突然来的风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