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对综合内科ICU清醒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2019-10-22 08:32罗艳彬周颖萍侯文佼沈姗姗张耿惠刘文风黄佳祺郑珍珠李擎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6期
关键词:情志心理评分

罗艳彬 周颖萍 侯文佼 沈姗姗 张耿惠 刘文风 孙 瑶 黄佳祺 郑珍珠 李擎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ICU,100700)

ICU是收治各科室急危重症患者,对患者实施24 h无缝隙的加强监护和医疗照顾。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先进治疗监测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科室,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由于 ICU 设备与管理的特殊情况,在ICU先进仪器设备和陌生环境中,在各种复杂的有创操作护理和治疗,导致患者在接受救治的同时严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变化。1966年,McKegney[1]首次报道了因 ICU 监护引起精神障碍的病例,提出ICU 综合征(intensive care syndrome)的概念。ICU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可以在患者转出ICU后持续很长一段时间[2],是患者在入住ICU期间的个体模式。调查研究[3]发现 57%的患者出现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现象,48%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创伤后应激性紊乱。急危重症监护期间的记忆、信息、认知和感觉影响了患者长短期身心状况的主要经历[4]。医护人员经常重视的是患者身体与仪器显示带来的外部表现,而忽视了患者真正内心的需求[5]。《寿世青编》也记载“ 故凡思虑伤心,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则全系药力,唯要在心药也。”心药即是情志护理。古语云“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中医情志护理是在结合中医疗法的基础上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来消除患者的不稳定情绪状态,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语言、体态、表达模式等来消除患者内心上的烦躁和不安,让患者在心理状态最佳时期得到治疗。本院对1年间收治的130例综合内科ICU清醒患者的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资料中进行分析,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年龄≥20岁;预期住院3天以上;神志清醒;符合综合内科ICU入住标准;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年龄<20岁;入院时即有慢性痴呆或智力低下;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脱落标准:患者不同意继续进行本次研究;死亡或突然出院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排标准的本院综合ICU住院患者,共计13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69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99岁,平均年龄(75.65±10.87)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6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选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内容包括以下内容: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根据患者的病情协助采取舒适体位,保持呼吸道湿化适宜,保持呼吸道通畅,加用床档,必要时依从性差的患者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发生,避免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持续24 h动态监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妥善固定好患者各种引流管,标识清楚并保持管路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的变化;常规进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护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穿刺及PICC导管等各项操作。

1.3.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以中医护理理论为基础,改善监护环境,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加强基础护理,帮助患者调整不稳定情绪、鼓励患者、尊重患者,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6],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言语开导:通过面对面的心理疏导,有效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开导和引导患者自觉地解除不稳定心理情绪,改变患者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状况带给的压力,及时地解除患者对病情及治疗的疑虑,向患者宣教医学知识,对于患者遇到的各种困难,应积极帮助解决,使其消除疑问,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清净养神:静,即心静,清净、具体指心无邪思杂念、清心静欲。首先,应提醒患者使患者少虑少思,保持良好的清净心态,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其次,给患者营造能够清净养神的客观必要条件,避免外界事物对患者心神的干扰导致不良刺激。③易性移情:易性,指改易心志,包括排除或改变患者的某些各种习惯,不良情绪或错误认知,以便利于疾病的康复。移情,指排遣情思,使思想焦点转移,主要是指将患者精神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其他方面。④情志相胜:是以五行相克为理论依据,用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从而恢复到正常精神状态的一种方法。⑤顺情解郁:对于某些患者,特别是精神状态焦虑和感到精神压力非常大的患者,应尽量满足其身心合理的需求,以顺从情绪和意志,积极鼓励甚至引导患者将郁闷的情绪诉说或发泄出来,哭诉宣泄,疏泻情志。

1.4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②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a.两组患者入院第1日、出院当天的状态焦虑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评分[7-9]:评分≥29分严重焦虑;21~<29分明显焦虑,14~<21分肯定有焦虑,7~<14分可能有焦虑,<7分没有焦虑。b.两组患者入院第1日、出院当天的抑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0-12]:评分>24分为重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7~17分为轻度抑郁,<7分没有抑郁。

1.5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U住院天数:(观察组6.3±3.9)d,对照组(9.5±4.6)d,观察组ICU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理状态评分: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日,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ICU当日,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入ICU第1日有所下降,经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出ICU当日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明显,经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3 讨 论

ICU的出现使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因病情需要使患者集中处于随时抢救的先进仪器和陌生环境的中,仪器设备发出此起彼伏的报警声,ICU 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其他患者的呻吟声,医务人员的频繁走动的脚步声,以及与没有家人的陪伴,家属探视时间受限制,都增加了患者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13-14]。ICU 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分白天黑夜,不能活动,甚至有时候患者会目睹其他患者的抢救,目睹死亡,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更加重了恐惧心理。各种引流管、有创导管的置入及约束带的应用,强迫不舒适体位等都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导致患者产生极大的感觉阻断,引发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15]。由于病情及加强监护需要患者大都全身裸露,损伤了患者的自尊,另外入住ICU的患者大都为高龄、身体各方面功能逐渐衰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出现以烦躁、谵妄、焦虑等精神障碍,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差[16]。因此帮助患者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对避免和减少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黄帝内经》中这样描述情志护理:“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16]。中医护理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重视患者的情志护理,使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减轻或消除引起患者痛苦和心里障碍等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身体不良症状,消除和改善患者不稳定情绪状态,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17]。

课题组针对综合内科ICU清醒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效果评价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中医情志护理,应用言语开导、清净养神、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等方法,坚持辨证施护原则,因人制宜。通过统计发现中医情志护理能够降低综合ICU清醒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者入住ICU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情志护理能改善综合ICU清醒患者心理状态,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从而降低ICU住院天数,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猜你喜欢
情志心理评分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我给爸爸评分
心理小测试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