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脑栓塞与非心性源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对比分析

2019-10-22 12:44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
关键词:脑栓塞心性心源性

041000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临汾

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为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动脉粥样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心脏病尤其是心房颤动最为重要。本文探讨rt-PA静脉溶栓对心源性脑栓塞与非心性源脑梗死的效果,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心源性脑栓塞与非心性源脑梗死患者80例,在溶栓时间窗内(<4.5 h)入院,分为心源性脑栓塞组与非心源性脑梗组各4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梗死诊断,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诊断为心房颤动引起的脑栓塞。心源性脑栓塞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6~87岁;平均(69.5±7.4)岁;非心源性脑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8~83岁;平均(70.5±7.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使用剂量为0.9 mg/kg,10%rt-PA 1 min内静脉推注,90%1 h内泵入,1 d后经CT头颅检查后,如无出血,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采用根据NIHSS评分分级程度,(根据1、3、6、12原则)进行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治疗;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剂量为0.1 g/次,持续用药,余治疗基本等同,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每晚1次口服等治疗。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治疗前治疗后心源性脑栓塞溶栓组 40 16.27±3.15 13.42±2.95非心源性脑梗死溶栓组 40 16.21±3.13 5.68±1.17 t 0.085 15.425 P 0.466 0.000

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受损越严重。②统计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如皮肤黏膜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③生活能力,采用生活能力(mRS)评分,采用5分制,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差。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率为5%(2/40),其中皮肤黏膜出血1例(2.5%),无症状性脑出血1例(2.5%)。心源性脑栓塞溶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心性脑梗死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06<0.05)。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心源性脑栓塞溶栓组生活能力评分为(3.59±1.14)分,明显高于非心性脑梗死溶栓组的(2.64±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6,P=0.000<0.05)。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栓塞溶栓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心源性脑栓塞溶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0%(11/40),其中皮肤黏膜出血5例(12.50%),脑出血6例(15.00%)(包括症状性脑出血2例和无症状性脑出血4例);非心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组不良反应发生

讨 论

现阶段,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极易导致神经功能损伤,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4~5倍,且病情更重于其他因素所致的脑梗死。1995年NIND研究就提出3 h 以内的各类急性脑卒中均可从静脉溶栓中获益,然而亚组分析显示NIHSS>17 分的房颤相关卒中患者预防不良[1]。

2010年Mustanoja S 等人的研究表明,各类型溶栓治疗后预防存在差异,心源性脑栓塞预后较差,小动脉型预后较好。2013年Yue R 等人的研究表明,房颤相关性急性脑栓塞溶栓后预后不良,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以及90 d 死亡率增加[2]。2019年我国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指南:静脉rt-PA 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各亚型患者,无须为了鉴别是否为心源性卒中而耽搁静脉溶栓治疗。本研究中纳入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较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高[3]。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心源性脑栓塞溶栓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组,心源性脑栓塞溶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静脉组,心源性脑栓塞溶栓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静脉溶栓应用于治疗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好,但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也同样推荐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通过对心源性脑栓塞与非心源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可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且相对安全。在对非心源性脑梗死治疗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同时还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脑栓塞心性心源性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心性与现实
勘 误
SUMMARIES OF ARTICLES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胡宏心性观中的“儒佛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