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赛选手告诉你:工匠有多酷

2019-10-22 06:13王煜
新民周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世赛花艺网络安全

王煜

颁奖仪式后中国选手与其他获奖者合影。

16金14银5铜17优胜,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团体总分第一!2019年8月下旬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大获全胜。其中,上海选手贡献了2金1银3优胜的优秀战绩。

这群年轻人,有的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的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有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技能高手。他们睿智、勤奋、坚韧、时尚,他们用自身经历向世人证明:钻研职业技能,成为新时代的工匠,多么酷炫!

“双子星”玩转酷炫网络安全

世界技能大赛(简称“世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世赛上呈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国家或地区的技能发展水平,反映其经济技术实力。

在世赛的舞台上,年轻人担当着主角。因为比赛规定:除了少数需要特别丰富经验的项目可以把年龄限制放宽到25岁以外,绝大多数项目的参赛者年龄都不得超过22岁。今年代表中国参赛的一对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双子星”,都是23岁,参赛项目是网络安全。

几年前,肖子彤入学上海交大本科时,录取在计算机大专业类目下。在入学一段时间后的细化专业选择时,他没有选择更为理论化的“计算机科学”,而是选择了“网络空间安全”。“那时候这个专业还没有现在这么热门,而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它非常‘酷炫,所以就选了它。”肖子彤笑着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后来的历程也确实证明了他的感觉:这是一个非常“硬核”的专业,不仅需要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积累,也需要不断在实战中分析解决各种新问题。每天一大早就跑进实验室在电脑前钻研,直到深夜才离开;平常到各类国际网站看最新的技术资料,这是他这些年习以为常的学习节奏。

“以赛代练”是肖子彤和他的同学们成长的重要模式,他们几乎每周都会参加全球各类组织举办的线上CTF比赛。CTF是“Capture The Flag”的缩写,直译就是“夺旗赛”。比赛双方进行网络攻防战,进攻或者防守成功就能让自己获得“旗帜”并阻止对方拿到“旗帜”,在比赛时间内积累“旗帜”较多的队伍获得胜利。

CTF比赛的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一场比赛短的几个小时,长的需要几天才能完成;也非常讲究战队成员之间的团队配合。比赛的精彩紧张程度不亚于其他的任何竞技比赛。

肖子彤在大二时加入了上海交大的CTF战队“0OPS”,之后成为队长。他的同级同学冯柱天后来也加入战队,两人本来就认识,到了战队有了更多共同实战的经历后,对彼此更为熟悉,逐渐成为配合默契的“黄金搭档”。在冯柱天眼里,肖子彤的思维更为发散、“脑洞更大”,而自己更细心沉稳一些,两人的优势互补,确实是非常合适的组合。

经过层层比赛选拔,二人被确定为代表中国出战本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络安全项目的选手。赛前,他们接受了将近半年的高强度训练,那段时间,他们有很多时候就住在位于市区的世赛训练基地。考虑到两个小伙子还有课程考试要完成,基地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的校园里设置了一个训练室,让他们可以就近开展同样内容的训练。

肖子彤和冯柱天为中国夺下了本届世赛网络安全项目的银牌。

学校战队参加CTF比赛,通常是五六个人的团队合作,按世赛要求只能二人团队,这首先需要他们调整战术来适应。另外,世赛总共分为三个模块,其中的C模块与他们熟悉的CTF较为相近;B模块是网络安全事件响应等,他们在网络攻防练习中的经验可以较多起到参考。二人最为陌生的是基础设置和安全强化的A模块,这一部分在培训基地的教练专家帮助下,强力补足。他俩感叹:上一次为了一个目标而如此全心全意地努力,还是高考了。

努力帶来了回报,肖子彤和冯柱天为中国夺下了本届世赛网络安全项目的银牌。“按照比赛规则,总分分差在2分以内就会判定两队为并列名次,而我们最后与金牌队伍的差距只有4分。”虽然以细微的差距与金牌失之交臂,但两人已无悔于自己的付出。他们还将继续学习与演练,目标是将来成为网络安全的从业者。接受完《新民周刊》记者的采访后,两人很快又投入到了周末的CTF比赛中。

肖子彤说,虽然他和冯柱天接受的是本科和研究生的学历教育,但他们接受的教育也一直以实操为重点;同时,网络安全维护工作有不同层级,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培养出适合对应岗位需求的人才。

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本科专业大三的杨梦菁也是本次代表上海出战世赛的一名学历教育学校的学生,她是我国大陆第一位参加世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的选手。

被遴选为世赛选手后,她从原来在校的理论学习转变到大量的实战演练。她时常会到企业、医院、养老院、社区、病人家庭等地去和各种真实的病人接触,在和病人交流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健康照护的魅力与价值在她心中无限放大。“这是一项值得去努力追寻的事业。”杨梦菁说。

插花的大男孩

当在颁奖仪式上听到“中国”和自己的名字后,陆亦炜一下子披着国旗跳上了领奖台,尽情释放着心中的狂喜,之后连他自己也感叹“没想到会如此激动”。这枚沉甸甸的世赛花艺金牌,让当时台下的教练专家也喜极而泣。

回到学校的花艺训练室里,坐在《新民周刊》记者面前时,这个面容清秀的18岁少年恢复到了思维敏锐、话语稳健的状态。中考之后,到职校读书而不是去高中,这是他主动的选择。陆亦炜爱好弹钢琴,是羽毛球健将,同时也擅长演讲,是一个多面手,但他很清楚自己并不擅长高考这样的文化考试,而职业教育更加适合自己。

到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习,同样是陆亦炜自己的选择。最初花艺是他专业里的一门选修课,而接触之后他对花艺产生了浓烈的兴趣。2017年世赛,陆亦炜的校友为中国夺下花艺项目冠军,陆亦炜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开始参加学校的世赛训练。

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他是一个花艺选手,却是一名花粉过敏者。但他没有放弃,顶着过敏红疹、荨麻疹的痛苦,靠不断吃药、涂药膏,慢慢调整,逐步适应,不仅坚持了下来,还被选拔为代表国家出战世赛的选手。

陆亦炜的教练项一鸣说,在选拔时,他从这个小伙子的作品里看出了与众不同的思想表达。 “我的习惯是先把计划想清楚了再开始行动”。

“花艺很‘嗲。”陆亦炜用这样一个沪语词汇来形容他从事的这项技艺。他认为,花艺是世赛中为数不多的和美学直接联系比较大的一个项目,对选手的艺术修养要求很高。而且花艺的设计思维需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触类旁通。为此,他几乎跑遍了上海、北京的美术馆,一有机会就去参观各种艺术展览,从绘画、雕塑、服装等各种艺术作品中吸取灵感,在花艺作品上实现新的创造。

“花艺很‘嗲。”陆亦炜用这样一个沪语词汇来形容他从事的这项技艺。

尽管做了充足的训练和预案,但陆亦炜这次的世赛之旅还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惊险”。比赛日的第一天,他就碰上了从没见过的材料。虽然在上海训练时团队已经尽可能地从世界各地收集不同的材料,但还是没涵盖这种比赛地特有的质地特别脆、一折就断的木枝。一开始,他毫无头绪。

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神秘盒子”,即选手在赛前完全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要求。结果今年是要求把60个玻璃瓶子、10个套娃和一些鲜花全部运用到最终的桌花作品中。“赛前演练过的100多个预案中想到了会给玻璃瓶子,但怎么也想不到会给60个这么多,而且全都要用上。真的猝不及防。”

好在,无论是怎样的难题,陆亦炜都用他特有的思维习惯,思考清楚后,快速动手沉稳地解决。“神秘盒子”环节,他最后做出了飘逸的立体桥梁造型,让眼光挑剔的裁判也大加赞赏。这块金牌,实至名归。

“花艺师必须不断面对新的时尚趋势、新的客户需求来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永远给出不一样的作品。”谈到世赛上遇到的种种挑战,陆亦炜说。世赛结束后,陆亦炜已升入本科院校就读。

第45届世赛花艺项目中国指导专家组组长朱迎迎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中国选手在世赛上蝉联花艺冠军,让花艺这门技能有了更受人关注的可能。她说,以前人们可能只在宴会、婚礼会用到花艺,将来随着经济条件和艺术审美的提高,家庭中、日常生活中也会越来越多地有高水平花艺的展现之地,高水平的花艺工匠也会越来越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花艺,更多地关注花艺工匠和对他们的职业培养,这比金牌本身的意义更重大。”

餐厅服务项目并不像字面上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端端盘子”而已,而是包括了对咖啡、酒类、饮料的了解、品鉴、制作,掌握基础的西餐烹饪,尽力服务顾客需求等。

餐厅里的优雅绽放

“优雅。”吴佳妮用这样一个词,表达了她对餐厅服务这项职业技能的认识。

两年前备战第44届世赛时,国内最终的选拔赛上,她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一名备选选手,最终未能走上世赛的舞台。而在那届比赛之后,她很快就投入到今年比赛的训练中,近两年的磨练,让她终于能代表国家出征,在喀山获得项目的优胜奖。

与其他很多项目的选手都是在校学生不同,今年21岁的吴佳妮已经是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一名头等舱乘务员。因为英语水平好,在工作岗位上表现优秀,东航推荐她参与世赛餐厅服务项目的选拔。

吴佳妮之前在家里都没有自己做菜的经验,连“点火”这项操作,她开始都非常害怕

“我可以說是零基础。”吴佳妮告诉《新民周刊》记者。餐厅服务项目并不像字面上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端端盘子”而已,而是包括了对咖啡、酒类、饮料的了解、品鉴、制作,掌握基础的西餐烹饪,尽力服务顾客需求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特别多。

吴佳妮之前在家里都没有自己做菜的经验,连“点火”这项操作,她开始都非常害怕,花了好一段时间才适应下来,更不用说要自创菜肴了。而且,世赛的这个项目严格来说是“西餐服务”,而身处东方的吴佳妮对西餐文化理念的理解上天然比西方选手更困难,这种理解的差异会直接对服务的精致度和优雅度产生影响。

面对如此多的挑战,她暂离了空乘岗位,开始脱产培训。她说,空乘的专业学习和餐厅服务在服务模块上的共通性,对她帮助良多,使她对待顾客能表现出自然而又恰到好处的亲和度。“东航的李文丽老师和上航的吴尔愉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们一直激励着我。”

虽然是上届比赛的备选选手,但吴佳妮并未因此获得什么特权,同样要历经层层选拔。

不管赛前怎么练习,到了真正的赛场上,还是很难。何况,餐厅服务的比赛项目是赛前4天才由专家组最终讨论确定,并且按照规则会在比赛前公布的流程上有30%的变化。比赛中有小意外也有小尴尬,吴佳妮都微笑着面对,全力表现。

从俄罗斯回国,吴佳妮就生病了,连着挂了几天点滴。她说,应该是之前弦崩得太紧,比赛结束一下子释放后就撑不住了。“我已经尽力拼搏,没有遗憾。”

按照规则,一名选手在一生中只能参加一次世赛。吴佳妮的世赛之旅就此告一段落,她将回到自己的空中岗位上。“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收获太多了,让我无论从心理素质上还是技能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它也让我懂得了如何更加优雅地服务他人,更加优雅地生活。”她说。

猜你喜欢
世赛花艺网络安全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圆满落幕世赛进入上海时刻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浅析花艺职业技能竞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全国选拔赛引发的思考
我们终究要走的都是一条平凡之路二十二due+due花艺工作室
国际花艺设计师苏丽思 在大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