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策略

2019-10-22 13:12郭晓静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10期

郭晓静

摘要:虽然营改增有效减少企业在税收方面的负担,但也给其纳税统筹带来更多的挑战,要求企业依照税收政策对纳税统筹进行思考,促使企业可以实现长远的市场发展。本文以营改增为探究背景,从多个角度思考企业如何做好纳税统筹工作,希望可以促使企业实施高质量的纳税统筹工作,为企业的健康运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营改增  纳税统筹  企业发展  内部核算  计税方法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需做好纳税统筹工作,保障经营活动的科学性。纳税统筹是依照税收制度而发生变化的,企业应该依照大的税收环境以及政策调整自身的统筹工作,保障整体经营能力。

一、合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完善内部核算

营改增给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带来更多的纳税统筹挑战,要求他们改变之前的纳税统筹思维,依照当前市场运行以及税收环境改变管理思维,制定科学的纳税统筹对策。为此,企业需合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同时要完善内部核算,以此开展科学的纳税统筹工作。

首先,管理层要合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管理层必须要树立大局的发展意识,立足持续发展分析改革的内在逻辑,以此在机制实现创新的背景下更好调动发展潜力。同时,企业相关人员需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学习培训,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此树立纳税统筹的发展思维。

其次,企业应该完善内部审核。在“营改增”之后进项税作为影响企业税负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合理合法取得足够多的可抵扣进项税发票是筹划的关键点之一。在实务中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筹划:一是做好增值税涉税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机制,必须确保所取得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是合规合法的,在增加抵扣额的基础上防范税务风险;二是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具有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供应商,以提高进项税抵扣率。一般外购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通过税务认证的均可获得抵扣,如不能通过税务认证无法抵扣则需直接计入外购成本,重新进行企业利润分配,避免纳税风险;三是企业需要对收入进行合理的划分,合理控制销项税额。尤其是那些兼营劳务以及多种税率类型货物的企业,必须要对这些不同的经营收入进行多次核算,避免企业出现使用高税率的问题,减少整体税收负担。

二、强化发票管理,合理使用税收优惠的政策

企业应该强化发票管理,合理使用税收优惠的政策。第一,企業应该重视对增值税的发票管理,强化内部的管理能力,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营改增之后,税务机关对违法税法的行为进行整治,严厉打击企业出现增值税发票虚开的行为,企业应该提升内部治理的整体能力,杜绝逃税、偷税等投机违法行为。通过开展该项工作,企业可以提升内部控制的整体能力,促使企业更好的融入到营改增的发展环境中,利于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

第二,企业应该合理使用税收优惠的政策。为了让营改增得到顺利的推行,国家推行很多优惠政策,涉及优惠条件以及执行办法等内容。企业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与解读,并结合自身情况巧妙运用这些政策,提升企业的税收统筹能力。通过对营改增优惠政策进行解读,企业可以做好纳税统筹该项工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增加企业整体发展实力。

三、科学选择计税方法,提升纳税统筹的力度

因为营改增推行之后,一些企业实现二档税率,以现代服务和交通行业为主。这些企业就转化为一般类型的纳税人,在开具专用发票的过程中可以有两条道路选择,第一种税率是11%,第二种税率是6%;而普通发票的税率则是6%。此外如果企业转成为小规模的纳税人时,其发票则适用3%和5%的征收率。因为小规模的纳税人不拥有专用发票的开具资格,所以在税法选择的过程中主要是实施简易计税。但是他们也体现出一些优势:第一,因为这些增值税可以折合到产品成本中,所以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销售货物不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就不用承担对方销项税额从而销售价格可控;第二,这些纳税人不能开具市场中的专用发票,但是可以降低实际销售价格,增强其竞争力。企业将自己转化为一般类型的纳税人就会增加会计成本,而不具有开具专用发票的能力,又会影响企业最终销售额。受到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需要科学选择计税方法,亦可以合理安排自愿选择纳税身份进行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彭新媛.“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五种理念[J].财会月刊,2015(3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