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山水游曲沃 春和景明古韵长

2019-10-23 02:11大海
金秋 2019年14期
关键词:晋国诗经山水

◎文/大海

阳春四月,循诗韵、访故地,前往《诗经》发源地之一的山西曲沃。途经辗转,于正午时分到达景明《诗经》山水旅游区。春阳和煦,桐花招摇,除了斑驳树影、几声鸟鸣,周围少有人迹。

有些寂寥的旅游区,到底只是一个小村庄。不过无论眼前的景明村,还是与之相临的南林交村,却因为诞生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唐风》12篇,而青史留名。两村都属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董乡所辖。“曲沃”之称见于历史典籍,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的《诗经·唐风》里一篇叫《扬之水》的诗: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诗中所说的“沃”和“鹄”,指的就是今天的曲沃。

曲沃素有“千年古邑、晋南明珠”之称。三千多年前,曲沃一带是古唐国的领地。西周时,周成王将他的弟弟叔虞封在这里,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将国号改为晋,这便成了晋国的开端。当时,这一带流传着许多民歌,后来官府收集后编撰成诗集,其中就有《扬之水》。

后经考证,《扬之水》所反映的就是公元前745年,晋国的桓叔被晋昭侯封到曲沃的事。而诗中的“鹄”为地名,指曲沃的安鹄村,即今之安古村。“鹄”,《古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箭靶的中心,也泛指箭靶”,“安鹄”,即为安放箭靶的地方,安鹄村即由设置箭靶而得名。这就表明,当时以安鹄村为中心的紫金山下,东至景明、南林交,西至窑院,北至浍河南岸,这方圆数十里的地方,在晋国时就是君主们的围场御苑。那时,这一带水源充沛,林木茂盛,人烟稀少,野兽飞禽时常出没,晋国的君主们经常到这里来狩猎,踏青巡游,或者带领军士排兵布阵,训练攻杀,成为他们释放情怀,积蓄军士力量的畅游、练兵之所。

景明,因景得名。我现在身处的地方,是曲沃、闻喜、绛县三县交汇的紫金山麓。迈步走进景区,顺势而上的山势间,生硬的水泥路早已掩盖了古人踏歌而行的足迹,徐徐清风拂面,上古先民且行且歌、率性而为的生活,真正成了“诗和远方”,让躬身寻访的我徒留无尽的向往和想象。

逐渐深入,绿树沟壑间,赫然一溪荧荧碧水。溯流而上,有高大的石坝拦腰断水,形成一个碧水粼粼的湖泊。湖心,一艘有红色遮阳棚的铁皮船上,有情侣模样的二人悠然悠游。岸边树阴里,两三个面色苍苍的老者闲话家常,见有客至,热情邀问:“坐船不?”

史载:紫金山中有泉,史称“沃泉”,经青玉峡谷至白石山崖,急流直下,出景明山而成瀑布,常年不断,清澈可饮。古人“千古长鸣飞白练,涛似连山迎客来”,就是景明山水美景的真实写照。《水经注》描写它“青岩若点黛,素湍如委练”,在峡谷中拦水成坝,高峡出平湖,环湖青山环抱、翠竹成林,在古代即是曲沃十景之一。只是山势绵延,游历有限,我终究没见瀑布,而眼前的这处“平湖”,只是名为“沸泉”的水系拦聚而成。放眼望,山势峭拔,溪流泉绕,水润山色,草木丰茂,灵秀之气氤氲而生。

景明,因景而美,更因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焕发勃勃生机。如今,“《诗经》山水、晋都曲沃”成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旅游品牌。曲沃县以景明瀑布为龙头,将历史上的景明瀑布、济溪印月、晋殿悬冰、沃国春光、绛山晚照、新田秋色等六大景观再现于世,再加上沸泉、溢沟泉、龙王泉等河流,以及三县顶、紫阳宫、龙泉寺、周代银杏树等景点,连片开发,构建底蕴厚重、各具风格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县境南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山一程,水一路,三千年后,景致依旧,只是悠然与恬静间似乎再难寻觅融于土地、山水、百姓日常的诗的节律——现代人习惯了快步向前,就像匆匆前来、匆匆游历的我,终究拘缚于眼前的“苟且”,骨子里日渐疏远了诗歌,日常变得琐碎平庸,缺乏诗意,只常常在追忆里寻找些须慰藉。

还好听到了悦耳的蛙鸣,瞬息让心间一喜——出景明村往西,穿过一片片葱郁茂密的蒜苗地和少许麦田,临近南林交村,有蛙鸣响起,眼前多出一块块方正的荷塘,塘中少水,有穿雨靴的三两老者躬身劳碌,翻铲着青黑色的塘泥,很有些“汗滴禾下土”的意境。

南林交村南有龙王池泉水绕村而过,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农林繁茂,为曲沃县南部有名的富裕之村。同时,南林交村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子。村中有棵银杏树,据专家测定距今约2700多年。村东有一莲菜沟,这里生长的莲菜,外皮晶莹洁白,肉质松脆细腻,相传在晋国时就为宫廷御用贡品。由此可推测,村民的先祖们,至少在2000多年以前,就在这里栖水而居,繁衍生息了。至宋金时期,开始筑墙建房,形成固定村落。元明以后更是大兴土木,立庙盖房,不仅建起城墙城门,更在村外村内,兴建大小庙宇22座、戏台4座、居民四合楼院20余座。丰盈的物产,富庶的生活,促使村民们在开创农耕文明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使村中文人辈出。据清乾隆版《曲沃县志》记载,村中有元代进士盖文卿、明代儒学卫溥、清代举人上官谦,他们官至知府、训导。更有无数学子,活跃在农、林、工、商各个行业。

原来,南林交村的人文历史悠久,朴实的村民们很早就享受脚踩塘泥,于一片蛙声里劳作、收获的农耕生活。和景明村的寂寥相比,午后的南林交村屋舍俨然、静流如玉,小桥蜿蜒,“世外莲园”里照例有三五埋头清理塘泥的农人。

往村里走,两边房屋的墙壁上、广场的石头上、路边的铭牌上,无一不是书写涂画着《诗经》里的古老诗句,让人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浓郁文化氛围。

不久,就远远看到了树冠硕大,树干粗壮的千年银杏树。

经历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从小小树苗到参天大树,这棵高龄银杏树见证了晋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历经了无数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如今,它依然挺立在南林交的村头上,像一位沧桑老人,向来往者讲述着南林交村的历史变迁,述说着古老曲沃的人文故事。

有故事的村子,因《诗经》而得名,比邻而居的景名村和南林交村,三千年的诗意传承赋予了它们内敛而庄重的灵秀之美;这美,穿越历史长河,见证时代沧桑,历久而弥新;在这个日渐忙碌、众声喧哗的时代,让普通人的心灵可以有所依附、有所寄托,于山水间得到某种滋养——即便只是走马观花,也不虚此行。

猜你喜欢
晋国诗经山水
《山水间》
爱在一湖山水间
师旷劝学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翳桑之报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