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时评

2019-10-23 14:17董文利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历证书制假售假

董文利

食品制假售假“直接入刑”的警诫意义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要求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完善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推动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为“直接入刑”。《意见》提出,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意见》特别强调指出,对危害食品安全的制假售假行为“直接入刑”。这无疑为食品制假售假行为亮起了“红灯”——今后谁再制假售假,将会“刑法伺候”。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意见》的出台,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契合了时代发展要求,无疑给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了一份保障,其“以儆效尤”的警诫意义不言而喻。

“电鱼60克被刑拘”意义大于争议

因在禁漁期非法电鱼,捕获3条小鱼(共60克),广西柳州市融安县男子龙某某被警方刑拘。该案件被公开发布后,引起公众讨论。融安县公安局表示,在禁渔期内,在禁渔区内,使用非法禁用的工具或方法(包括电鱼、毒鱼、炸鱼等)捕捞水产品的,都涉嫌刑事犯罪。最近陕西西安也出现了类似案件,警方通报显示:两村民在当地一河段电鱼,共非法捕捞野生鲤鱼3条,“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随后,其中一人被依法逮捕。

电鱼本身就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非法捕捞方式,而在禁渔期、禁渔区内电鱼无疑危害更大,影响更恶劣,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无可厚非。现实中,非法电鱼屡禁不止,渔业资源损失惨重,水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因此,非法电鱼被刑拘、逮捕案件是一堂生动的全民法治课,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和教育意义。

“电鱼60克被刑拘”案件,其警示、教育意义大于争议。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非法电鱼现象在现实中依旧时有发生,但公众对其危害性和非法性的认识较之前已有很大提高,很多网友呼吁依法严惩就是证明。

“面试带家长学历证书”的身份焦虑触碰教育公平

近日,成都家长陈先生为儿子报名了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幼小班。他收到通知面试的短信内容显示,除了要带照片和身份证件之外,其中一项“带父母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的要求,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

尽管校方回应称,此举不会影响面试,只是做登记方便以后有什么活动的时候联系,“面试带家长学历证书”却依然有“瓜田李下”的嫌疑。毕竟,登记家长的学历信息完全可以在面试完成、新生入学之后处理,没有必要前置。在社会信任缺失的格局下,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免会引发公众的“惯性联想”和“恶意的揣测”。对于学校而言,即使登记家长学历信息的初衷良善,但也要在细节上考虑得更加周全一些。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的梦想,关乎社会流动的生机与活力。只有促进教育均衡,让规则公平得到守卫,让机会充沛地“不择地而出”,教育这盏希望之灯才会更加明亮。不论父母的学历如何,不论家庭的经济实力怎样,只有让孩子们只要足够努力就有改变命运的希望,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学历证书制假售假
粤东区域性手工包装制假活动高质量治理模式探析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必要吗?
论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五个对接的实现
论我国关于制假重刑的研究综述
浅议高校档案馆提高学历证书翻译效率的对策
关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功能探讨
关于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