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而立的浦东:新时代新征程

2019-10-23 09:12金姬
新民周刊 2019年38期
关键词:浦东试验区上海

金姬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第三次在上海过春节,留下一句话:“浦东开发晚了,但还来得及。” 当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

不久后,《纽约时报》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仍在从事经济建設》一文中提到:“在大片稻田和破旧的建筑物中,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这是外媒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最早报道之一。当时,大多数的外国读者只是看到了“浦东”这个词,却无法想象浦东未来的模样。

29岁的浦东,多次惊艳了全世界。中外媒体在报道今天的浦东时,“奇迹”是个高频词。浦东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位于上海自贸区的洋山保税港区。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从浦东启航,是上海再一次承担探路使命。

浦东成长于最好的时代,它依然在不断萌生新的器官、新的肌体。陆家嘴金融城、张江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临港新片区……一块块开发区、新城区相继崛起,让浦东从蹒跚学步,到像少年一样飞驰,形成了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短短29年,浦东的地区生产总值从当时的60亿元到如今的超过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从当年的10亿元到超过4000亿元。1210平方公里的浦东,以全市1/5的土地面积和1/4的人口,创造了上海1/3的经济总量……浦东29年的腾飞,背后折射的正是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迈向而立之年的浦东,如何当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在2019年8月发表的联合署名文章《浦东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标杆》中给出了答案——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力争通过七年左右努力,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奋力打造新时代彰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实践范例。

在高水平改革开放上闯出新天地

浦东,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2007年3月31日,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仅一周的习近平来到浦东,作为当时上海19个区县调研的第一站。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习近平首先来到浦东新区展览馆。他仔细观看一张张珍贵的老图片,了解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

这次调研,习近平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开发开放浦东这项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不仅对浦东开发开放寄予厚望,还要求浦东的工作要更多地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出发。因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指向,不仅是建设一座新城,更是要为全国探索一条新路。

浦东落子,满盘皆活。

1990年12月19日,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地获批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当时上交所只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买股票一度很难。而截至2019年8月,上交所上市公司达1511家,上市股票1554只,总市值突破31万亿元,跻身世界证券交易所前列。

浦东开发开放后的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迁址陆家嘴,开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新篇章。此后,金融机构快速向陆家嘴集聚。200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以来,上海金融业开放加速。作为国内外要素市场、金融机构重要承载区,陆家嘴成为名符其实的金融城。

以上交所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交易品种也日益丰富。A股B股、股票期权、债券、期货、基金等日益丰富。资本市场开放加速,熊猫债、黄金国际板、“沪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相继推出,量能不断放大。2018年推出的原油期货,受到国际投资者认可,境外投资者开放数超过90个,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原油期货市场。

2018年放宽外资证券机构股比限制后,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出现,上海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科创板横空出世,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使命在浦东完成“二重唱”。

而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于2013年9月从浦东启航,则是上海再一次承担探路使命。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6年来,两批54项扩大开放措施新增项目约400个,累计落地项目超过2800个,在认证机构、医疗服务、职业技能等38个开放领域涌现出一批全国首创项目。其中,在投资、贸易、金融与事中事后监管四大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已有百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上海自贸试验区,“不负重托和厚望,密切配合、攻坚克难,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工作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一批重要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初衷……”

自贸区的成立,也提升了浦东乃至整个上海的经济。

一是自贸试验区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截至2018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5.9万户,新设外资企业1.1万户,累计实到外资263亿美元。

二是贸易便利化改革效应持续显现。在自贸试验区的带动下,浦东外贸进出口五年来持续保持增长,2018年浦东新区完成进出口总值2.0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上海全市比重60.5%。2018年,洋山港和外高桥港区合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93万标箱,同比增长4.3%,推动上海港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

三是自贸试验区有力推动了浦东转型发展。2018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财政总收入增长8.3%。上海自贸试验区以1/10的面积创造了浦东3/4的生产总值、70%左右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以1/50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1/4的生产总值、40%左右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2019年8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起步,“自由”与“开放”元素将前所未有地洋溢,向着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目标进发。

科創板是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使命在浦东完成“二重唱”。漫画/ 叶田媛

自贸区,只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缩影。勇于制度创新的浦东,也成为全国改革的试验田。

2005年,浦东向国家争取成为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16年初,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将116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改革范围,以解决企业办证多、办证难的问题。两年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

诸如此类的“首个”和“率先”在浦东还有很多,制度创新已深深融入浦东的基因。据悉,29岁的浦东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率先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等改革,源源不断推出首创性项目,一大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分层次、分领域复制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在聚焦电信、教育、医疗、文化、金融、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大背景下,未来的浦东有望迎来更多“率先”:率先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取消商用车、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率先试点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争取持牌金融机构新型金融业务牌照率先落地……

高质量发展,聚焦六大“硬核产业”

48岁的特斯拉汽车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今年1月现身浦东,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现场,他用“令人惊叹”来形容亲身感受到的“上海速度”:去年7月战略签约,年底取得施工许可证,落地满打满算仅用时5个多月,这是工厂所在的浦东临港创造出的新纪录。

马斯克的选择,和浦东乃至上海的开放程度有关。在汽车、飞机、船舶产业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上海引进外资独资突破政策限制,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便是新政策的率先受益者。

事实上,“未来车”属于浦东六大“硬核产业”之一,和“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数据港”一起,助力经济实现速度更快、质量更高、效益更优的发展。

为什么要聚焦发展这六大产业?29岁的浦东有着自己的考虑——2018年,浦东的经济总量进入“万亿俱乐部”,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跨越。2019年6月,《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7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未来浦东经济总量要突破2万亿元,实现翻番的目标。要想实现整数平台上高质量发展,浦东精心挑选了这六大产业,成为浦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器”。

瞄准“中国芯”,浦东将推进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建设,全面实施“千亿百万”工程,加快中芯国际、华力二期、积塔半导体等项目建设,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据悉,我国是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但在技术上仍处于追随阶段,整体上与世界最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从区域上看,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最扎实、技术最先进的区域,产业规模占全国半壁江山,而上海是集成电路产业的“老牌重镇”。

2018年,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到全市的73%。目前,浦东集成电路产业已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各环节,形成了一批国内龙头企业和有潜质的“独角兽”企业。张江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地方。紫光展锐的手机基带芯片市场份额已位居世界第三,张江集成电路设计园全面启动建设。中芯国际、华虹集团这两家浦东企业的年销售额在国内位居前两位。

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唐石青表示,未来浦东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将更加注重集成电路设计的产业先导地位。浦东正在推进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将力争集聚千家企业、形成千亿规模、汇聚十万人才、新增百万空间。

不仅是“中国芯”充满活力,“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数据港”也在持续向前跑出加速度。

“创新药”,主要来自张江。

生物医药全球前10强企业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研发中心,全国10个临床新药有1个在张江,产业规模约占全市44%。围绕创新药产业,目前浦东已集聚起一批高水平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研发优势。

此外,张江正处于创新成果集中涌现期,一大批填补行业空白的创新药物不断面世。如国家1.1类抗癌新药呋喹替尼实现上市,全球首个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GV-971进入临床三期,这些成果都将推动形成千亿级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

回顾2018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672亿元、占全市的46%。制度方面,浦东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率先启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这将大力推进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的建设,创新药走入寻常百姓家指日可待。

“蓝天梦”,主要是指位于浦东的中国商飞。

两年前,首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腾空而起;大约2个月前,中国商飞完成了第四架C919客机的试飞。据悉,浦东将加快建设大飞机产业园,今年启动首期总装产业基地配套园区规划建设,预计2023年完成,实现产值超200亿元,推动航空航天产业不断向发动机、航电、机电等领域拓展。

“智能造”产业,已在浦东金桥、张江、临港等布局,一批代表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军企业风生水起。2018年,浦东高端装备产业实现产值903亿元,成为上海智能制造产业重点集聚区。而浦东今后的重点是推进张江人工智能岛和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着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同时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和作业效率。

在“数据港”方面,浦东聚焦大数据产业,通过银行卡产业园、软件园、信息产业制造园“三园”融合发展,形成面向电子信息、金融服务、商务流通、智能装备等重点行业,以及电子政务、民生服務、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提供数据服务的产业集聚区。在2019年9月落幕的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海分赛暨上海5G应用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的三个应用场景均和人工智能(AI)紧密结合,且都落在浦东,浦东在“数据港”方面的综合实力可见一斑。

当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劳动力成本降低70%,作业效率提升30%,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装卸可节省10个小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提高了生产和产业作业效率,取得显著成效。

据悉,2019年上半年,浦东聚焦“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建成首个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并设立5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来看,在六大“硬核产业”的推进下,浦东高质量发展颇有成效——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上半年上海各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19年上半年,浦东以709.7亿元的财政收入位列上海16个区的首位。其中,“创新药”与“蓝天梦”领域较为突出,生物医药与航空航天两大产业增长明显,1-5月产值增幅分别达到11.7%和40.1%。

日出下的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内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未来车”是浦东六大产业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浦东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张江地区更是超过12%,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此外,浦东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41%,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

由此看来,29岁的浦东,发展后劲还很足。

在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新作为

浦东的腾飞,让这里安居乐业的老百姓也有满满的获得感。

“浦东不拼爹”,很多从全国各地前往浦东发展事业的年轻人,津津乐道于这句话。透明的营商环境、公平的就业环境、活跃的文化环境,是维系当代青年情感和信心的基本条件。最高的大楼,最美的城市天际线,固然让人欣喜和向往,但要真正留住年轻人的心,在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于城市在“软件”开发上的“用户体验”。

以寸土寸金的陆家嘴为例,这里坐落着97幢“税收亿元楼”,环形天桥“空中走廊”的一隅是上海首座“税收超50亿元”的上海国金中心。据悉,陆家嘴高层次人才汇聚,50余万名金融白领中,近70%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海归。

近期,陆家嘴定了一个“小目标”:税收亿元楼超过100幢。令人感到温情的是,这里也要成为众多白领的“精神家园”。高楼大厦里的白领们,每天午休、下班后都能在附近参加“金领驿站”,加入各种感兴趣的活动。这里有26个“金领驿站”,覆盖280多个党组织、8000多名海归,直接把“支部建在楼上”。

据悉,陆家嘴管理局会定期收集“白领槽点”,针对实际需求解决问题,帮助白领打通地铁站到办公楼的“最后一公里”,开通6条金融城巴士专线;动员各楼宇在地下通道等区域开设“白领食堂”,让白领不再吃每顿至少上百元的咖啡简餐;引入三甲医院开辟医疗点,上班间隙就可以找到医生求医问药、开简单处方,年轻人的创业更无后顾之忧。

对于很多外来人才而言,上海户口是一个大问题。随着今年7月上海首创向浦东下放户籍审批权,浦东在人才的引进、服务等方面空间愈加灵活。数据显示,浦东每年引进的人才量占上海全市的30%左右。

人才留得住,也离不开浦东“金牌店小二们”的努力。

据统计,早在2019年2月,浦东全区327项涉企审批事项已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和“全程网上办理”,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7%。同时,浦东以“把企业服务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为原则,建立“1+7”企业办事服务体系,包括1个区级企业服务中心,7个开发区分中心,采取了线上、线下同步并行的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浦东要致力于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在党委政府的服务水平上,浦东各个单位、各级干部都要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把引领发展的‘高站位落实到服务浦东企业的‘低身段上,成为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翁祖亮表示。

作为标杆的浦东,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开放再出发。

猜你喜欢
浦东试验区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三十年的浦东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