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村落”萌芽

2019-10-23 09:17张继民
时代报告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房承租人闲置

张继民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睡眠都成为资本的宠儿,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主体——农业也迎来共享时代。 从提出到试点不到一年时间,既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又让城里人圆了田园梦,未来发展是否可期?

以张家村为圆心,往南仅需3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繁华的西安市中心,乘大巴往西半小时即达咸阳国际机场。作为传统农工业区,高陵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骊山脚下,渭水河畔,风景秀美。但如今,这里大片农房的闲置使不少土地资源被浪费,甚至消耗大量的房屋维修费用。

如何利用环境和区位优势,把闲置农房盘活?2018年7月,“共享村落”的出现,为此寻觅了一条路径。

下了一場政策及时雨

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进城寻求机会,常年闲置的老宅在农村并不少见。截至目前,全国至少有7000万套农房和3000万亩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

2015年,高陵区成为陕西省唯一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这一举措,使全区近98%的农村宅基地得到了登记、确权、颁证。

高陵区倡导的“宅基地有偿退出”让一些村民有所迟疑,一部分村民抱有祖宅情怀,一部分村民对未来的红利有更高的期望:“以后我的地被征收,值钱了,现在退出是不是亏了?”

有偿退出不尽如人意,出租不失为上策。适宜的自然环境,扑鼻的泥土芬芳,农村越来越受城里人的追捧。随着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事物层出不穷,高陵在思考:能不能也坐上共享经济快车,做个“共享村落”,盘活农村闲置房屋?

出租农民的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承租人可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个人休闲以及养老等。既给农民带来了收益,又给乡村带来新的生机。

此时,“共享村落”的想法像一粒种子,翘首以盼春雨的降落。

2018年,“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给“共享村落”的成长提供了土壤。

有了政策指路,高陵区开始着手前期的筹划,区农业管委会成立共享村落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调研、起草试点制度。

2018年4月,第一批“共享村落”房屋开始筛选。地域上,在传统的农业区,且短时间内不会进行城市开发,同时,靠近渭河,居住环境有灵气,闲暇时可欣赏湖光水色。最终,第一批“共享村落”花落张卜街道的南郭村和张家村。高陵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景林科介绍,绝大部分的意向租赁客户来自西安,“这两个村子距离西安市区近,市区客户更喜欢”。

在大量宣传、走访后,第一批“共享村落”落实50户。其中,张家村40户,南郭村10户。

2018年7月2日,高陵区发布《关于第一批‘共享村落(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使用权出租)的通告》,共享村落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圆了城市人的田园梦

吃完晚饭,从张家村出发,仅需十来分钟便能溜达到渭河边,享受林间晚风的轻抚,抬头即能瞧见骊山的清秀。

“真有城里人愿意租咱的房子?”在马文纳的认知中,多是乡下人稀罕去城里住,不承想,自己的房子也能被城里人看上。

今年58岁的马文纳,已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如今,因两个孙子读书,马文纳一家搬到了城里。可200平方米的老房子却被闲置下来。

像马文纳一样在城里生活,村里房子常年落锁的人家,在张家村里有上百户,占整个村子的十分之一。

2018年6月,“共享村落”的宣传在张家村展开,依照自愿、有偿原则,经过筛选,马文纳家入选第一批“共享村落”中。对于参与共享村落,马文纳跟大多数村民看法一致:“支持!房子闲着就荒废了,能租出去的话,不仅有人打理,还多了笔收入。”

高陵请了专业技术公司,对50户房屋进行实景拍摄,房前屋后的基本信息以VR形式呈现,发布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长期生活在市区,华先生的父母想在农村安享晚年。2018年7月,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华先生对“共享村落”有了大致观感,随后多次实地考察,最终选定南郭村十组,2018年8月,他与张家村集体合作社签订租赁合同,一次性支付33万元,租期30年。

农民签订委托书,将房屋租赁全权交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合作社牵头,接待意向承租人看房,现场谈价格。“有的承租人要求院子大,可以种菜,有的要求可以拎包入住,我们根据需求带领看房。”张家村党支部书记程军说。

交易成功后,租赁费用的一成付给村集体合作社,用于村里基础设施维护和公共服务建设,承租人可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在合同期限内,承租人享有新建权、改建权、转让权、经营自主权,也可抵押贷款等。

“打个比方,租期10年中,承租人将民房不论是改造成别墅还是民宿,农户都无权过问,这一切,在合同签订时双方都已协商好。”张卜街道干事邱丽娜说。

“共享村落”的出现,正是源于大多数承租人都有一个田园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迎合城里人的胃口。

“共享村落”刚一推出,方先生就被吸引了。2018年7月初,他便与张家村集体合作社签订了租赁合同。

方先生是一名退休教师,居住在西安市未央区,夫妻二人难以割舍农村生活,先是数次打电话了解情况,随即实地查看房源情况。方先生算了一笔账,租住10年,一次性支付租金4万元,宅基地面积300平方米,农房面积70平方米,“可比城里房价划算多了”。

推开门就是绿油油的农田,“再也不是冷冰冰的单元楼,这么大的房子,清新的空气,都是城里比不上的。”方先生说。“共享村落”这个新名词,村民并不太懂,但是,他们明白,这个新名词能让闲置的农房带来收益。

在高陵区的宣传推动下,截至目前,第一批“共享村落”50套房屋已出租了6套。

50户是起点,也是出发点

“盖房花了十几万,人跑到城里去打工,房子闲置了,村里人气也散了。”这在以前,提起村上的空房,程军忍不住叹气。

听说村里搞起了“共享村落”,常年在外的村民打来了电话,询问自家房子能否出租,“有钱赚,都不用宣传,如今,留守在家的老人纷纷被子女接走,空下房子等出租”。程军笑称,不仅仅是给村民带来收入,连同留守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推出“共享村落”的初衷,是为了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发展产业,为乡村振兴集聚活力。

当然,城里人选择环境适宜的农村,存在市场需求,相比以往,用公共财政资金为乡村“穿靴戴帽”搞建设而言,更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郑梦熊深表赞同,“共享村落”既能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又满足了市民到乡村休闲居住、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求,顺应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可村里基础设施不完善,让许多意向承租人犹豫不决。虽说自来水、电线、网络宽带基本全覆盖,但是,污水处理不规范,天然气还没接到户,是不可忽视的“硬伤”。要想把“共享村落”这张“名片”打出去,“硬伤”必须治好。“接下来,在乡村整治的过程中,污水处理和天然气普及是重点。”景林科介绍。

对此做法,陕西省统一战线智库专家、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涛表示,“共享村落”建设能倒逼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推动社会公共环境的改造和提升。

随着签约人数增多,承租人陆续着手改造房屋,“共享村落”签约后期的问题随之凸显,承租人改造动静太大,或多或少,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

对承租人来说,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村民,逐步融入村民生活中。而对于农民来讲,尽量做到不排外、不欺生、互相尊重。“取得了村民资格,还要行使村民的权利和义务。”郑梦熊说。

第一批50户“共享村落”是试点,但还应多探索发展新模式,鼓励大胆创新。“比如,鼓励村民在基层政府引导下自由招商引资,寻找共享共建合作伙伴。”张涛说。

如果第一批“共享村落”被称为1.0时代,房屋零星地分布在村里,做成产业尚显稚嫩。接下来,张家村西边邻村贾蔡村,已经開始构思共享村落2.0模式,选择一排排的农户房屋,希望由企业承租,规模化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农房承租人闲置
四川推出农房设计下乡服务平台
住建部将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
租赁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之损害赔偿
让闲置农房成为“黄金屋”
鸵鸟
“共享农房”需要走好“规范路”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
论次承租人对房屋的优先购买权
试论房屋租赁中次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全球集装箱船闲置运力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