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妻狂魔”,我老公三十年前就是了

2019-10-23 05:43
女友 2019年10期

讲述人:胡益华

结婚时期:1980年代

相爱关键词:出国热、新旧思想碰撞

心动瞬间:我说想看看这个世界,他说好

胡益华是标准的上海时髦阿姨,高耸的离子烫发型、黑色低跟鞋、小丝巾、花卉图案连衣裙,再加上一个深红色嘴唇,看起来很年轻。胡益华觉得自己能理解儿女想法、与年轻人沟通无障碍,来自于自己1980年代的高校教育和出國经历,因为见过这个世界,人老了就不会那么固执,比较能够接受新事物和新想法。而她当时难得的出国经历,要归功于自己的先生刘俊伟,胡益华说:“他对婚姻的信任、对我理想的支持,成就了今天的我,这是给我个‘费翔都不换的好老公。”

“你们看过影视剧《大撒把》《北京人在纽约》吧?那真的是1980年代我们想出国的写照。”胡益华说。 当时人们对海外的认知和好奇达到一个狂热的程度,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深深吸引着像胡益华一样的中国年轻人。

胡益华和刘俊伟是那个年代少见的大学生,有一次一位从国外回来的老师给大家讲所见所闻,说美国每个家庭都有一辆车,有的甚至还有几辆车。这简直让胡益华无法想象,那个时候她宿舍有8个人,才只有一辆自行车,巨大的经济生活差距,让胡益华觉得海外生活简直就是一个梦。

那时候很多女同学为了出国选择涉外婚姻,胡益华不想因为出国而放弃感情,于是很多人都不看好胡益华的出国梦。刘俊伟的父母也担心地对刘俊伟说,“她要是出去了,一定会甩掉你啊。”但是刘俊伟却对两人的感情很有信心,和父母做出了“先结婚、再出国”的承诺。

胡益华的婚礼,在1980年代看来已经是超豪华标准了,一部红旗牌轿车停在弄堂口,等着接她去饭店办酒水;屋里面12寸的黑白电视机是日本进口的,要500块一台。那时看新娘家里条件好不好,主要看床上用品和樟木箱。胡益华买的被面是丝绸商店放在橱窗里的好货色,枕头备了6对软缎的,甚至还一口气买了两条羊毛毯(当时结婚一般只买一条腈纶毛毯)。“气派极了”是胡益华对自己婚礼的评价。

婚后半年胡益华就去了美国,那段时日,夫妇两人往来的国际长途电话很是频繁。那时候打国际长途真不容易,要到上海的邮电总局去打。先是排队拿号,之后等待叫号,往往等上二三个小时才能进入指定的小格子间通话。虽然困难重重,两人却甘之如饴,情感也在小小电话线的联系下越发亲密。

在胡益华看来,刘俊伟孝敬双方父母、照顾亲戚,也对她的工作和生活给予充分理解,是标准的上海“二十四孝”老公。她说:“我们俩都是热爱工作的人,价值观相同,他包容我,我自然喜欢他。”

从青丝到银发,从同学的友情升华到爱情,远距离也不曾打散两人的信任感,相伴相守的生活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