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模式

2019-10-24 09:11孙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孙红

摘 要: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普遍被等同于国防教育,这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的国家安全建设需求,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亟待改革。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使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全过程。这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维度更加丰富,也符合当前国家安全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7-0044-03

当前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1]。从国际安全上看,在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思维主导下的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争夺日益加剧使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复杂深化的同时,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气候变化、贸易冲突、毒品泛滥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渐严重;从国内安全上看,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加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2]“国内经济、政治、社会甚至军事等领域的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多年来不断加剧……越来越严重地挑战着我国的国内安全,严重威胁和危害着整个国家安全。”[3]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进,因势而新,这是新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要求。”[4]与时俱进地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自主地防范和抵御各种安全风险,使之形成免疫力,并从国家安全建设的需要出发,武装自己,使自己能发挥专业专长,成为所在专业领域国家安全的建设者,是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应肩负的使命。

一、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严重滞后于国家安全建设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普遍讲授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开展军事技术常识、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国防教育,这种相对单一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与国家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非传统安全问题缺席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此外,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携笔从戎者毕竟是少数,军事理论教育在教学内容上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普遍不高,接受国防教育课程学习的意愿不强,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较为淡漠。”[5]在课程安排上,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游离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之外,虽然是2个学分32学时或36学时的必修课,但相关教学活动往往既不是由教务处组织安排,也不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进行授课、考核,而是由学生处等其他部门负责组织安排,造成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平行二元结构,思政课教师缺乏主动地在授课中融入相关领域国家安全知识的意识。在教学形式上,往往以智慧树等在线授课平台提供的在线国防讲座为主,辅以少量的课堂专题讲座——由辅导员或外聘的部队客座讲师等来讲授。这种以在线平台授课为主的授课形式,也让“挂课”,甚至利用手机或电脑软件进行自动“挂课”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军事理论课学分的方式,这意味着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毫无疑问,当前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既无法满足国家安全形势深刻变革形势下国家安全建设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大学生这一求知欲强烈的群体了解国家安全形势的需求。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特别是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了解,主要是依自身兴趣随机地通过互联网上的新闻评论节目、专题片,以及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自媒体来获取,这种偶然性的、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学生难以对国家安全问题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认知。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普遍淡薄,对国家安全形势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理解;对于国家安全建设与自己之间的关系缺乏清醒的认识,缺少“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防范和抵御各类国家安全风险和安全威胁的自觉性不够高。

简言之,无论是从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现实需求上看,还是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效果上看,当前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亟待改革。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则给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南

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革需要国家安全观的重塑,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时、应运而生,并成为国家安全建设的理论指南。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即“14个坚持”的重要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总体国家安全观与“8个明确”与“14个坚持”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又使得对国家安全形势、国家安全威胁、国家安全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寓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和理解之中。因此,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改革应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指南。为突出体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6],2018年高校思政课教材进行了新一轮的全面修订,本轮修订的主要目的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进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实践路径,即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指南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一体化。这样既可以解决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教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的二元结构问题,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更自觉地在各门课中讲授与国家安全高度相关的内容,也可以使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更多维、更丰富,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国家安全建设中的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安全问题涉及威胁是什么,安全的指涉物是什么即谁的安全,安全的行为主体即谁来维护国家安全,安全的手段即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对这些问题做了系统的回答。依据国家安全威胁来源多样化、分散化、多领域化的这一突出特征,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了我国国家安全的指涉物——“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1]这11个领域的安全成为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安全指涉物,涉及这11个领域的安全风险和安全威胁是国家安全建设进程中要防范和抵御的对象。“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1]明确了我国国家安全建设的行为主体即人民是国家安全建设的真正依靠力量,作为即将担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大学生,无疑将是未来国家安全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应该具备国家安全建设的能力。“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7],则明确了要通过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实现国家安全建设所需要的全民总动员。作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人生阅历的不足使他们对各类非传统安全风险缺乏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因此,国家安全建设的全民总动员中,大学生“一个也不能少”。无论是从培养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意识上看,还是从成为国家安全建设者的现实要求上看,大学生都应该接受更全面的、更深刻的国家安全教育。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充分的国家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建设的现实需求。这不但可以增强大学作为安全行为主体主动防范和抵御各类国家安全风险、威胁的意识,也可以增强大学生为各领域国家安全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使大学生将自己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地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6]。

三、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模式

1.增强“四个自信”,提升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免疫力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的自信程度,是大学生自身对国家安全威胁免疫力高低的一个体现,事关大学生是否有能力自觉地防范和抵御各类国家政治安全威胁、发展安全威胁和文化安全威胁。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一直在探索国家出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误,甚至发生过严重曲折。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端起历史的长焦镜头,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随便的“拿来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历经各种尝试之后的科学选择;在历史的长焦镜头中回望40年的改革开放之路,在回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理解,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四个自信”,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越来越好”,而不是对所谓的“美好的旧时光”心驰神往。

四个自信的增强,不但需要历史的长焦镜头,也需要世界的广角镜头。高校思政课应该端起世界的广角镜头,从横向上看一看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横切面,尤其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世界发展舞台上所创造的中国式赶超,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更是使中国引领为世界所瞩目。通过世界广角镜头中的从中国追赶到中国引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而不是盲目地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2.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意识,使之自觉地成为国家安全的建设者

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了国家安全的行为主体是人民,作为即将成为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更是应该责无旁贷地对肩负起国家安全建设的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通过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各行各业的爱国主义案例来激发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之情;也应该通过深入讲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目标,并向大学生系统介绍和阐述当前改革、发展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强国之志;还应该在讲授“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四个全面”和五大新发展理念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青春理想、专业专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地统一起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领域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不但自觉地养成防范相关国家安全风险的主动性,而且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学习、发挥专长,为相关领域的国家安全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使自己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撸起袖子加油干。”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建设,也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实干。当代大学生以95后为主、00后也于2018年开始进入大学校园,他们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听说者”,是中华民族富起来“见证者”,他们也即将成为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亲历者”和“建设者”。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情意识、问题意识,并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以及实干精神,也是使当代大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实现统一的重要路径。

四、结束语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一方面可以改变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这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游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之外成为一块“飞地”的局面,使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也使思政课教师自觉地形成守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这段渠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将国家安全教育作为一条隐性的线索贯穿高校思政课各门课的教学内容之中,也可以使学生能够集约化地接受到各领域的国家安全教育,以满足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复杂化背景下国家安全建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4-16(01).

[2]习近平.在会见全国国家安全机关总结表彰大会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5-20(01).

[3]赵方超.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综述[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6(12):26.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新华网,2016-12-08.

[5]李科,张正明,问鸿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的创新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2):63—66.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中国政府网,2019-03-18.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全文)[EB/OL].新华网,2014-04-01.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