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璀璨耀山乡

2019-10-25 08:42韦世平
时代风采 2019年10期
关键词:针线活儿煤油灯油灯

文 韦世平

每当夜幕降临,我生活的城市,盏盏街灯次第炫丽闪烁,大放光明,条条街道红的、黄的、绿的、白的、蓝的万盏灯火瞬间变成皓光闪耀的银河,不停地变换颜色和图案,辉煌灿烂,壮观震撼,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面对此情此景,我总是百感交集,无限感慨,过去家乡没有通电的那些夜晚,让我难以忘记,铭刻在心。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刚懂点事的我每天最害怕的是夜晚来临了,因为没有通电,坐落在高山密林深处的村子一片漆黑,惟一能够驱除黑暗的就是家家户户如豆大般的煤油灯。星星点点的油灯,不时飘起一缕缕黑烟,散发着一股股难闻的油味,灯焰摇摆,一亮一灭,一灭一亮,犹如夜空中的萤火虫闪闪烁烁,稍大的一阵风吹来就熄灭了。此时倘若哪家的狗叫起来,隔壁邻居的大人就会哄我们说“坏人”或者“野鬼”进村了,还不赶紧去睡。虽然母亲一再安慰说不要怕,这是哄小孩的,但我们几兄弟每次总是三下五除二穿到被子下面躲起来,心跳加剧,两只耳朵高度警惕,怎么也睡不着,直到夜半三更实在太困乏抵挡不住才迷迷糊糊睡去。

没有通电,晚上人们几乎做不成什么事情,村民们最大的娱乐恐怕是在月明风清的夜晚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对唱山歌、闲谈农事了。但更多的时候,男人们要么抽烟解闷,要么烧起一堆火烤烤手脚。没有电可苦了妇女同胞们,因为她们不能像男人们那样“悠闲”,她们有好多事情需要在晚上做,特别是缝缝补补的针线活儿,白天要干劳动,只能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

每天劳动回来不管怎么疲惫,吃过饭后,总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绣花、做衣服。由于经济困难,有的人家还舍不得整晚整夜的点煤油灯,会换上更小的灯捻点上自家的茶果油,有的人家连油灯都不点,要么将松树节点燃作照明用,要么干脆把火塘烧得旺旺的,在火光的映照下做针线活儿。

长期在这样的条件下做针线活儿,可伤害了妇女同胞们的眼睛,由于光线暗淡又熬夜,她们多数人的眼睛总是红红的,有的还得了眼病,影响了生活。我母亲也一样,经常在昏暗的油灯下为我们几兄弟做新衣服、鞋子、缝补破旧物件,往往一不小心就被针头刺破她的指头,钻心的痛,不禁“啊”的叫喊起来。

由于亲身经历,自小到今天,我对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特别的喜欢和有感情。

一点黄晕的灯光,却也像一颗明亮的星星,烘托出一片安静而祥和的夜。那时,正在读小学的我,每天晚上和母亲一起,她做她的针线活,我在小桌子上读我的书写我的作业,都是在煤油灯下完成的。

是煤油灯陪伴我度过了一个个漆黑的夜晚,为我驱赶去不安和惧怕,驱散了黑暗与愚昧,打开了知识的大门,给我带来了温暖、鼓励、勇气和希望。

记得到了八十年代,乡政府送给我们村子一盏汽灯,是为晚上开全村大会而备用的,由村长家保管。汽灯一点上可比煤油灯强几千几万倍了,挂在村长家的楼板下,整个房子亮如白昼,实在是太稀奇了,乡亲们赞叹不已,说家家都有这么一盏汽灯晚上做事那就太方便啦,但在当时要实现这个夙愿是不可能的。村长家有了这么一盏汽灯,可成了全村人聚集的地方,有时开会村长一边讲话,男人们就一边抽烟听着,妇女们一边用耳朵听着手里的针线活儿却忙个不停,她们要在这明亮的汽灯下争分夺秒把针线活儿做得更多甚至做完。而我,有时也带着作业本跟母亲到村长家去做,散会时我也做好了。明亮的灯光,对乡亲们来说是那样的珍贵和不可多得啊。

九十年代中期,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国家加大电力建设,加速了农网的改造。一根根高大的水泥电杆在田野、山冈竖立了起来,一条条载着强大电流的金丝银线架到了村村寨寨,我的家乡也通电了。

日思夜盼、梦寐以求的电灯亮起来了,犹如颗颗璀璨的“夜明珠”,光芒四射,驱走了小山村的黑暗,带来了光明,男女老少奔走相告传达喜讯,父老乡亲们脸上堆满了笑容。电灯亮了,乡亲们不再为照明而发愁,曾经沉静的山村变成了热闹的世界,不仅夜晚亮起了“夜明珠”,电视机、碾米机、磨面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太阳能等各种家用电器如雨后春笋进入各家各户,洗衣、做饭、取暖等也都电气化了,改变了乡亲们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的落后条件,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此,孩子们不再害怕漆黑的夜晚,大人们不再恐惧庄稼的干旱,老人们不再担心自己的老眼昏花,男人不再为生活累弯了腰,女人不再为生活紧锁眉头。乡亲们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愉快做着事情,为自己,为家庭,为国家……村里的教育发展了,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苦读学到了本领,载着科技知识飞回家乡,为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刚通电时也闹了不少笑话,有的老人因灯泡太亮夜里睡不好觉又不会用开关,夜里起来用嘴吹、用扇子扇灯泡却怎么也熄灭不了,弄个哭笑不得,现在想来那是回味绵长的乡愁记忆啊。

近年来,国家连连出台发展“三农”的方针政策,推动城乡电力建设有了质的飞跃。电力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腾飞。如今,不仅只是城市之夜,有万家灯火。在农村,老百姓也追求时尚了,灯不仅仅是照明工具,而且还多了装饰与美化的作用。家里卧室安装吸顶灯、客厅安装装饰灯、厨房安装防污灯、墙上安装彩色浪漫灯、床头安装多功能落地灯……灯型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村口、路边也安上了光伏灯,白天电池利用光伏板充电,夜晚可照明,节能又环保。傍晚时分,天色转暗,路灯就亮了起来,既方便人们出行也美化亮化了村庄,展现出美丽乡村的一派繁华景象。

从过去昏暗的“煤油灯”到如今“处处银光闪、彩灯映笑脸”灯的世界光的海洋,照亮了城乡的千家万户,成为时代文明进步和社会繁荣的见证,照射出祖国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以及带给亿万百姓的满满幸福,灯在夜里亮着,更在百姓心里长久亮着。

我由衷感叹,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正如这璀璨亮堂的灯光,多彩而美好。

猜你喜欢
针线活儿煤油灯油灯
衣柜上的煤油灯
奶奶的针线活儿
阿秀婆婆的针线活儿
油灯收藏或成市场新宠
“过时”的油灯
童年的煤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