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真能学到知识吗

2019-10-25 08:42徐佩玉
时代风采 2019年10期
关键词:喜马拉雅爱因斯坦司机

文 徐佩玉

知乎Live、喜马拉雅听书、豆瓣写作营、混沌大学……近年来,各类知识付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从起初的质疑、不习惯,到如今乖乖上缴钱包。知识付费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用户交了钱,就真的能学到知识吗?

只要“有才”都能分一杯羹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段子,我朋友刘刚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打开“得到”,倾听60秒罗胖教导。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完成了30 分钟的音频学习。”然后,他出门上班。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他又点开了“在行”,“抓紧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我在上面订阅了5 个专栏。”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听了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然后刘刚带着满满的充实感,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从知乎Live、喜马拉雅听书、荔枝FM,到财新树立付费墙,近年来知识付费已经从起初的线上课程扩展到各个领域,受众覆盖面越来越广。无论你是想学习新的专业知识,重新捡起英语能力,还是想听听故事、看看新闻打发时间,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付费产品。

除了用户获益,各类内容提供者也获得了发展机会。无论是学者、公司管理者还是小众音乐人,只要有才,都能在知识付费领域分一杯羹。

2016 年,被认为是中国付费的元年,知乎Live 上线一年,便已吸引了近350 万人参与。此后,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开始迅速增长,2018年已经达到2.92 亿人。截至目前,豆瓣推出的写作营已经做到了第5 期,吸引了上万人参与;喜马拉雅2018年的“123 狂欢节”内容消费总额超4.35 亿元。

“我在微博上买过摄影师开的线上摄影课,还买过英语阅读、背单词的线上课程。”城市青年小黄说,现在知识付费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自己在这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多。

日前,艾瑞咨询发布《2018 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知识付费产业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张,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35 亿元。

快节奏难啃“大部头”

知识付费为何能在中国迅速发展?知识付费,即将知识商品化,但知识商品化其实并非刚刚兴起。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王迁认为,如果不把知识付费的范围仅限于知乎、喜马拉雅,每个学者或许都参与过。“我们为什么在学校里领取工资,就是因为传播了知识,我们的工资就是对我们创造和传播知识的报酬,它是普遍存在的,只是我们当时没有用‘知识付费’这个名词而已。”

《报告》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国人的消费结构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教育、文化、娱乐等产业得以迅速发展。预计到2020 年,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此背景下,知识付费产业乘着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东风一路前行。

专家指出,知识付费的兴起,也离不开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焦虑”。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患上了知识焦虑症。大家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和新的认知迭代始终有一种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恐惧。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了人们生活的步伐,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令那些“大部头”书籍变得难以下咽。“你今年读了几本书?”已经成为人们最害怕听到的问题之一。而知识付费的出现,正好能够缓解人们的焦虑,弥补心灵上的空虚。

你不是不知道怎么选吗?付了费就可以帮你选。你不是想很快掌握技能吗?付了费我嚼烂了给你。哇,知识付费竟然可以这么好,于是大家一拥而上。

此外,技术条件的完备和移动支付习惯的普及也为知识付费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随时随地可以完成的支付行为,缩短了人们在消费环节的思考时间,大大提高了购物欲。

用优质内容化解知识焦虑

然而,知识付费真的能学到知识吗?“现在的线上课程都可以回看,比如我新买的写作课程,每星期五晚上8 时直播,如果我临时有事赶不上直播,也可以周末看课程回放。”小黄说。

很多付费用户表示,自己买了很多课程,但是真正看过的却没几个。“感觉钱交了,知识就是我的了。课放在账户里,有效期很长,就更懒得去看了。”

“像我之前买的英语阅读课,看了3 篇之后就再也没点开了。平时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看,下了班之后又太累,更不想点开学习了。”做程序员的小林说。

知识付费用户规模看似庞大,但其中不乏付了费而没有享受服务的用户。“知识付费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商品交易,我交钱买的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心理安慰。”小黄说。

《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产品平均复购率仅为30%。由此可见,有很多用户在购买过一次知识付费型产品后,并没有在同一平台或同一知识领域再次购买产品。

罗永浩说过一句话:“为什么很多人试图去为学习付费?因为他们期望转角遇到更好的自己。”但是,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了吗?

也许你张口就能喷出一大堆新名词、新概念、新思维,但一年半载过去了,你会发现,你的认知并没有由此而提高,你的思维并没有由此而升级,你的知识和技能依然在原地踏步。你的生活品质没有提升,你的工作没有加薪进级,旅游的梦想依然没有实现……

这不禁让人想起另一个故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震惊世界,于是被很多大学邀请去做报告,爱因斯坦因此而被弄得疲惫不堪。有一天,司机对他说:“你太累了,今天我帮你作报告吧?”爱因斯坦问:“你能行吗?”司机说:“我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那天司机上台,果然讲得滴水不漏。但刚想下台时,一位博士站了起来,然后提了一个非常深奥刁钻的问题。司机不知怎么作答,幸好脑瓜转得快:“你这问题太简单了,我司机都能回答。”爱因斯坦站起来,几句话就解决了问题。博士惊呆了:“没想到他的司机也远胜于我。”但在回去的路上,司机对爱因斯坦说:“我知道的只是概念,你懂得的才是知识。”

其实,我们就跟这位司机差不多,一付费一收听,就误以为学到了知识,离真正的掌握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你以为买到的是知识,其实买到的是“知道”。你以为买到的是掌握,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知道”。

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知识付费模式目前仍然无法替代主流教育方式和传统知识获取方式,但能够作为补充和延续,满足用户类型广泛、长期性、阶梯式的知识获取需求。

知识付费的核心,还是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小黄和小林也表示,自己打开线上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也与付费内容吸引力不大有关系。“摄影课我听了五六节,感觉干货不太多,因此之后听课积极性大打折扣。”小黄说。

专家指出,当前知识付费平台发展迅速,推出了各种吸引用户的套餐,引进各类网络大咖建立流量基础。然而,与快速增长的平台相比,内容供应方却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真正解决用户的知识焦虑,才是知识付费产业发展的方向。(来源:新华网)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爱因斯坦司机
画与理
美女冒险家:“翼装”飞越喜马拉雅
给喜马拉雅找找茬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不见司机
风过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