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价值研究

2019-10-26 12:27河南省新蔡县第二人民医院463500张世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征象符合率椎间盘

河南省新蔡县第二人民医院(463500)张世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所有参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交流障碍、遵医性差及中途退出者。其中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62.3±1.6)岁。

1.2 研究方法

1.2.1 MRI检查 我院采用MRI万东WDM iopen0.5T,检查前核对检查申请单,明确检查目的及要求,去除佩戴金属物品及粘贴膏药,取仰卧位,指导其平稳呼吸,受检期间忌挪动身体,头进脚出,受检者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确保扫描部位尽可能靠近主磁场及线圈中心,膝部用海绵垫垫高,减少腰椎运动,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头部用海绵垫固定,注意保护听力,定位于肚脐上3cm处,常规扫描序列为SAG T1 FSE、SAG T2 FSE、SAG STIR、AX T2 FSE,经横断位和矢状位观察椎间盘突出、脊椎受压、椎间膨出、椎间盘积气及硬膜囊受压等情况,扫描时选择线圈单元不宜过多且身高较低者可更改线圈单元,确保与扫描部位相匹配,若出现T1W1高信号加扫T1W1 FS序列,脊柱侧弯及椎管内占位者加扫冠状位,(2D)FOV25~30cm、层厚3~4mm、间距0.5~1.0mm、矩阵≥320×224;(3D)FOV25~30cm、层厚1~2mm、无间距、矩阵≥256×224,SAG T1 FSE、SAG T2 FSE、SAG STIR FOV30cm,层厚4mm、间距1mm、矩阵320×224,AX T2 FSE FOV20cm,层厚3.5mm,、间距0.5mm、矩阵256×224。

1.2.2 CT检查 我院采用CT东软Nouviz Dual,受检者仰卧于床中间,双臂上举抱头,下肢膝关节处用腿垫抬高,保持腰椎椎体生理弧度与检查床平行,行横断面连续扫描及侧位定位扫描,根据临床要求扫描椎间盘及椎体,适当调整扫描机架角度,扫描层厚(椎间盘)3~5mm、(椎体)5~10mm,扫描间隔(椎间盘)3~5mm、(椎体)5~10mm,增强扫描推注80~100ml泛影葡胺注射液(国药准字H61023349;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注射速率为2~3ml/s,依次拍摄定位片、平扫及增强图像,(软组织窗)窗位L30~50HU,窗宽W200~400HU;(骨窗)窗位L300~600HU,窗宽W1200~2000HU。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结果为判定标准,评估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符合率及相关征象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 MRI诊断符合率为96.2%(75/78)高于CT82.1%(64/78),差异显著(X2=7.988,P=0.005)。

2.2 相关征象检出情况 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检查均可见硬膜囊受压、椎间盘积气、钙化、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及神经根受压等征象,但两种检查方法其征象检出率存有差异(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种检查方法其相关征象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MRI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又一大进步,利用人体内所含质子在磁场内发生的核磁共振现象收集MR信号,再经空间编码技术构成图像,供医生诊断使用[1]。研究发现,MRI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CT检查,MRI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神经根受压征象检出率高于CT,椎间盘积气和钙化征象检出率低于CT,差异显著(P<0.05)。陈明[2]于研究中指出MRI和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各有优势,MRI可清晰再现椎管内结构,CT则便于观察突出病变密度、位置及形态。

实践发现MRI虽会延长扫描时间,但因对人体无放射性作用,较为安全,同时可显示突出髓核、破裂纤维环与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关系,多序列全方位成像,不仅能提高诊断准确性,还可显示椎间盘真空象、椎管内结构、椎间盘游离情况及骨组织检测结果,更利于确诊。

猜你喜欢
征象符合率椎间盘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