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民族纹样图谱构建浅释

2019-10-26 01:19韩清波
人物画报 2019年4期

韩清波

摘 要:中國川渝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西南地区远离汉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处于与西域交流的重要通道,因而该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发展、交流及互相影响的地区。本文根据过往研究文献综述了国内外文化生态研究动态,从而总结出西南地区民族纹样特征图谱构建的相关理论探讨方法。

关键词:川渝;民族纹样;图谱构建

纹样特征的图谱构建主要以图谱形式来表达出对所研究的课题的有效论证,本文主要以图谱构建来论证西南地区民族纹样特征的表现形式以及在未来发展中的传承和利用。从经济和文化类型的角度来看,西南民族大体可分为山地民族、坝区民族、水滨民族等,传统上的生存方式主要是游牧农业等类型。各民族之间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所导致的相互交往的密切性与复杂性是可想而知的。对于民族文化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阐释有很多的切人点和方法,所依据的理论主要以西南地区的民族纹样入手,从而提出我对于西南地区多元的民族文化的理解。为今后西南地区民族纹样特征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从而为推动地区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一、民族纹样特征

西南少数民族服装图案的组成概念和方法有其独特的规律,无论是来自原始思想产生的奇怪想象,还是受制于某些生存和经验的概念,或完全具有纯粹的审美意识。在许多情况下,它的配置围绕着生存的概念、巫术概念或文化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形式美的规律。总的来看,各民族的纹样装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主要以彝族的相关信息进行论证。

1. 自然崇拜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凉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与外界隔绝,20世纪50年代以前还是奴隶制社会,这些因素使他们的文化传统得以保存完好。凉山地处 偏远的四川边陲,彝族人世代都生活在原始的深山里, 这也形成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在彝族的传说中就有英雄“支格阿龙”与太阳做斗争来保护自己民族的故事。在依诺地区的服饰纹样上绣在领部和袖口的太阳花、日月纹等造型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界强大力量的敬畏。彝族服饰纹样常以自然界中的元素为对象,提炼出简单的纹样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使自然界的物体得到新的意义,成为具有特殊寓意的纹样。不仅仅彝族如此,据说在古代,傣族女人只能编织没有图案的布料。一个猎人的妻子在丈夫的启发下,把山地森林猎人收集的藏叶作为标本、织就了藏树图案的傣锦。景颇族的布料图案中,也有多达70种不同的自然单位图案。西南部少数民族的着装模式不仅反映了他们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历史遗产,

2. 图腾崇拜

原始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氏族部落源于某些动物、植物或自然物,并将其用作图腾。彝族的古老民族习俗也印证着这个说法。在原始社会时期,物资匮乏。在发现火以后,对于这些原始人来说,火就成了希望,也就因此成为该族的图腾。在他们看来火不仅能够烹饪食物,延续生命,还能驱散猛兽,保护部落。彝族自古以来便将火视为是至高无上的,不仅以红色代表火用作服饰的主色调之一,在服饰纹样中也有火焰纹。并且在其他民族的纹样特征中,会将本民族的图腾织就在自己服饰身上的屡见不鲜,很多地区民族会将虎图腾作为身上服饰的主要纹样,以此来代表本民族的英勇顽强。

3. 巫术礼仪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们会利用感官来为自己创造一个满意的意境。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往往会对自然界有着一些未知的恐惧,所以他们便通过自己的臆想来满足内心的欲望,渐渐地便产生了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愿望的神,这与依诺方言区彝族服饰上常有的漩涡纹样类似。漩涡纹类似一种螺纹图案,此类纹样用于辟邪驱魔,起到巫术的作用。类似的纹样还有羊角纹,彝族祭祀时常用羊角作为法器,因此羊角纹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4. 现实祈愿

弗洛伊德提出的原始人利用感官创造意境的行为,在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证实。原始社会的现实环境使当时的彝族人的生活受到了种种限制,于是他们和大多其他原始人一样在岩壁上作画记录生活,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些属于本民族的纹样。这些纹样从刚开始的记录作用慢慢地过度为一种装饰,在彝族服饰中也能体现这一道理。例如依诺方言区将锅庄视为火神,同样锅庄纹也时常会出现在服装上。锅庄纹不仅是彝族人对火的崇拜,也是对现实能够变得美好的祈祷。因为彝族人的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所以锅庄纹也有着能够吃饱喝足、连年丰收的寓意。

二、图谱的构建

图谱蕴含着图的大量组合结构信息,一直以来是图论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图谱确定问题还与其他领域的一些问题有紧密联系,1966年,Kac[4]提出了一个著名问题: “我们能听鼓辨出其形状吗?”Fisher[5]考虑了这个问题,他将鼓的形状用一个图来模拟,而鼓的声音则由图谱刻划.这样 Kac 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图谱确定问题。

1. 图谱构建在民族纹样特征中的作用

如前面说到那样,图谱构建过程就是对民族纹样特征的解析过程,而创作出来的图谱作品,会让读者一目了然的就了解到你所想给读者展现的内容,在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的就是这种简单明了的事物来更好的为其传播与继承提供良好的渠道。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纹样也是本民族的鲜明标志。这正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现下我们如何利用、保存好文化遗产并通过图谱的构建把它转化成我们的资源,便是本课题研究的终极目的,也是其现实意义之所在。由于篇幅篇幅所限,很多相关话题未能涉及,所列结果也远非完全. 目前图谱构建在该领域虽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有大量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希望未来能发展出进一步的工具,对包括上述猜想在内的很多问题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王卫.图谱确定问题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2]曹海艳.贵州西江地区苗绣龙造型纹样特征初探[J].社会科学家,2007

[3]张冬卉.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构形观念及方式的虚幻性特征[J].艺苑  ,2005

[4]Kac M.Can one hear the shape of a drum? [J].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1966

[5]Fisher M E.On hearing the shape of a drum[J].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1966